教具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13贾振国
贾振国
摘 要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之一,而教具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论述教具在实现有效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具;有效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143-03
1 前言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从而对物理知识充满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实际中,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很多,利用教具辅助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几种常用教具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2 课本插图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材的每一节课文中,一般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与文字配合,直观地传递出课文内容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教学时恰当地应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
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插图一般都图文并茂,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充满乐趣。如在教学“摩擦力”的有关内容时,让学生观察狗拉雪橇的插图,既能让学生欣赏到美丽的雪景,愉悦身心,又能让学生感知摩擦力之间的因素,加深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进行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功。因此,在利用插图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如在教学比较复杂的电路图时,可以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再根据理解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使问题一目了然、迎刃而解。
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的过程、结论等进行描述,这就需要语言表达能力准确而有序,富有生动性和逻辑性。教材中配备的大量插图,为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可通过看图说话,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3 常规教具的应用
常规教具,一般是指配合教材而下发的现成的教具,一般用于实验教学。实验可以是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进行的自主实验,要本着“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实验方式。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效果较好。
对比实验,就是把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或者对两个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可以先让两个身强力壮的男生上台来拉,结果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半球之中进入空气,再让两个力气较小的女生上台来拉,结果两个半球很轻松地被拉开。这样通过对比,既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又能验证“大气压强”的概念,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进行近距离观察,然后进行远距离观察,最后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过渡到“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
在学习“电功率”的有关内容时,因为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额定功率大的电灯比额定功率小的电灯一定亮”的错误认识,而忽视对“电路的连接方式”的思考,忽视对灯泡的实际功率的考虑。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1)把兩个额定电压相同而额定功率不同的小灯泡进行串联,接在电路中,结果观察到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亮度要暗一些。
2)将上述两个小灯泡并联接在电路中,结果观察到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亮度要亮一些。
通过对比观察,很自然引发学生的思考,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目标转移到电路连接对灯泡实际功率的影响上来。这样,学生对实际功率概念的认识也就更为深刻和准确了。
此外,还可以利用音乐激发情感、提高兴趣。情感是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要因素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从而提高兴趣。如在教学“声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通过呈现歌曲的音调,促进学生从声音的音色上去感知是哪个歌手唱的。这样从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出发,迁移到学习内容中来,能有效地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在利用常规教具教学实验时,一定要落实“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课程改革精神,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如在教学“光的反射规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准备好实验器材,如铁架台、小镜子、铁夹、竹针、棉线、激光手电等,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经历“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4 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在常规教学中得到普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由于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和视频于一体的特点,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又因为它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因而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帮助,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关键是正确把握应用的时间和时机。实践证明,在以下情况下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1)在导入时应用。有些实验内容不是探究的重点,学生明白即可,此时可以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导入新课,以便节省时间,促进学生尽快投入新知的探究中。如在“浮力”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分别放进木块、石子和鸡蛋。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学生充满好奇和疑问中,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endprint
2)代替一些演示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存在学生不易观察、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等问题。在进行这类实验时,信息技术都能够大显身手。如在教学“电路的连接”时,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不易于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不仅能够避免实验故障的出现,而且能够使学生观察和理解得更清楚。
3)突破教学的难点。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如电流的形成、电磁感应、分子运动等内容,都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发展变化及规律,这有利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习内容变得较为容易,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有利于照顾全体学生。有些教学内容,如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的构造及其应用,由于仪器本身较小,在实验时又因为距离的原因,照顾不到全体学生,只有前排的学生能够看仔细,而后面的学生难以看清楚,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放大演示,让每位学生都能看清楚。
5)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强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自主探究,扩大知识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展开对话,在交流中实现问题的解决。
5 自制教具的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现成的教具往往跟不上教材的变化,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通过自制教具进行补充。因此,自制教具就成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由于自制教具的材料都取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关系密切,因而更易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大气压强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塑料衣钩紧贴在教室光滑的墙壁面上,再挂上衣服或书包,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就能直观地了解到大气压强的存在;也可以让学生做“钢笔吸水”的实验,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再如:在教学“惯性”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香蕉
皮,让学生进行踩香蕉皮的实验,通过亲身体验,让他们经历踩到香蕉皮时身体失去平衡而向后倒下的过程,感受惯性的性质;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一根钢锯条固定,然后使其振动,发出声音,以此验证“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一原理;在教学“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将一闹钟放入真空罩中,抽去里面的空气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通过交流和讨论,得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这一结
论;在教学重力的应用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不倒翁玩具,然后在上课时做不倒翁的游戏,思考和分析不倒翁不容易歪倒的原因,交流和讨论重力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作用。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际问题,把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6 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应用。教具虽然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在应用时要根据教情和学情的实际,合理选择、恰当应用。
2)综合应用。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具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所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信息技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精彩的画面上而忽视对知识的学习,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不易熟练掌握等弊端。因此,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教具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互为补充、恰当应用,使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加合理,使物理教学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7 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的实验性比较强,教具的辅助作用也就更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具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究运用方法,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具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出来,使物理教学有趣而有效,最终實现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