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济宁市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2017-09-13张国华
张国华
2016年,济宁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各项举措,大力发展商业新模式、新业态,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市场总体供销平衡,运行稳健。
一、从市场整体发展看,稳中趋缓、岁尾转暖特征明显
2016年面对复杂经济环境和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压力,济宁市消费品市场承压而上,走出了一段“平稳运行、窄幅波动”的运行轨迹。从历年增速走势看,自2011年以来,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年走低,2016年较2015年回落2.1百分点。
二、从市场内部分组看,结构转优、消费升级加快特征突出
剖开消费品市场稳中趋缓、岁末转暖的表象,市场内部则呈现出结构不断调优,消费升级持续加快的发展特征。
1.城乡市场差距继续缩小,乡村市场环境转优。城乡协调发展是消费品市场健康运行的应有之义。2016年,济宁市城乡市场结构由2015年的77.7:22.3调整为76.0:24.0,城乡市场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万村千乡”工程推动农村消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网络零售向农村渗透,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农村消费潜力不断得以释放。
2.商品零售主导地位稳固,餐饮消费发展较好。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业态分类看,全年商品零售与餐饮收入分别实现1841.7亿元、230.2亿元,商品零售占比达到88.9%,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不大,在消费中的主导地位依旧稳固。
3.基础消费能力稳定,消费升级加快。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统计的21类商品看,有烟酒类、五金电料类、化妆品类、煤炭及制品类4类商品零售额下滑,其余17类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4.新业态竞相发展,电子商务快速推进。从零售业态分布看,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已成主体业态,全市共计692家,占全市限上零售企业的81.1%;实现零售额收入456.6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企业的75.6%。网络零售快速发展,新生电商企业个数快速增加,限额以上网络零售法人企业已达21家。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较大提高,全市商贸线下线上融合发展速度加快。
5.移动终端支付手段普及推广,刺激消费增长。当前全市绝大多数商品零售和餐饮企业普及了支付宝或微信手机支付方式大大方便了消费,消费者不再因找零,或者现金不足等问题而烦恼,随时随地消费成为可能,更成为一种新购物时尚。据了解有些商家还推出了带有返利性质的移动终端支付手段,有效刺激了消费增长。
三、消费市场发展新旧问题接替出现亟待解决
整体来看,济宁市消费品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商品结构不合理、市场区域不平衡、市场主体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现实依然存在。
1.大宗商品需求疲弱制约消费增长。济宁市石油及制品类、煤炭及制品类商品长期占比较高,2016年底二者分别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9.3%和13.5%。在当前能源类商品价格低位徘徊,是拉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的主要原因。
2.乡村市场开发不足占比偏低。济宁市乡村商品特色鲜明,多数县市区均有享誉全国的特色性、地标性农产品,如金乡大蒜、鱼台大米、泗水花生等,当期除金乡大蒜外,我市其他农业商品均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市场。2016年,全市乡村市场零售额完成497.9亿元,增长10.8%,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全市乡村市场商品资源相比,乡村市场规模依然太小,发展依然太慢。
3.市场主体整体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济宁市商贸流通业体系中,传统商贸业所占比重过大,特别是以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用地面积较大的传统业态为主没有根本改变。全市有规模的无店铺经营企业匮乏,整体商贸行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升级不能有效跟上消费需求增长步伐,造成大量消费能力外流,制约了本地商贸业发展。
4.传统经营模式应对挑战创新方法不足。在实体经济转型方法不多的情况下,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迅猛冲击了实体商业经济的发展。相比较网络销售的快速发展,百货店、大商场及超市等传统消费业态销售表现过于平淡。
四、促进济宁市消费品市场转型发展的建议
2016年消费平稳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主体发展孕育成长,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民消费更加理性,消费增长也更加实在。有力的发展成绩坚定了信心,凸显的问题和不足也指明了改进方向。
1.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市场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更新升级,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供给。
2.强化政策落实,推动消费升级。加强对国家和山东省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促消费政策的落实,研究具体配套措施,更大限度放大政策利好。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信息、旅游等消费热点,以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相关实物商品的增长。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要进一步拓宽居民的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要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切实增加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农民调整种养殖结构,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农民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4.完善软硬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积极发展以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向农村地区覆盖,提高城乡消费便利性。继续整顿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和商品质量管控,降低消费安全隐患。加大消费信贷力度,扩大消费信贷品种范围,放宽信贷条件,为居民消费提供金融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