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博览会展战略浅析
2017-09-13张陈陈隋欣
张陈陈+隋欣
摘 要:陶瓷是人类文明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探索精神、创作文明的智慧,是展现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载体。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的陶瓷文化,推动陶瓷业的发展,唐山市定期举办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吸引数百万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陶瓷工匠前来进行交流学习。陶瓷工业的对外贸易,既促进唐山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将中国的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唐山陶瓷博览会是陶瓷精品的展示、陶瓷文化技术交流、陶瓷产品贸易为一体的享有国内外盛誉的国际陶瓷展览会。
关键词:唐山 陶瓷 陶瓷博览会
一、 唐山陶瓷发展历程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
1.唐山陶瓷的发展
唐山陶瓷业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六百余年,是由来自山东、山西等地的百姓迁徙到当时唐山的大河庄(现在的东窑、西窑)安家落户,这些迁徙者熟知制作瓷器及缸的技术,对当地土质进行考察后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矸子土烧制出粗糙的家用土瓷器,后成功烧制大缸而远近闻名。解放前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唐山陶瓷业发展停滞不前,陶瓷制品多以粗糙的瓷器和陶器为主,这类瓷器被当地人惯称为“洋灰瓷”。解放后,唐山工业迅速发展,陶瓷业也得到发展。唐山陶瓷业的蓬勃发展使唐山获得“北方瓷都”的美称。唐山骨质瓷是世界公认的最高档瓷器品种,这也是中国首创的瓷器种类,补充了中国高档瓷器生产的空缺,开创了中国骨质瓷的发展历程。现今唐山陶瓷已经形成了由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及园林陶瓷五大产品体系。唐山大地震后,唐山陶瓷匠更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弘扬“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开始复建唐山。
2.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
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简称陶博会)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经济联络中心、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和唐山人民政府协助举办的大型陶瓷、陶瓷机械以及相关产品的展示交易活动。首届陶博会于1998年举办,海内外的陶瓷工匠前来参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并且展会的规模逐年扩大,由最初的350个展位发展到至今超千个展位,受到业界内陶瓷工匠的青睐。陶博会依托唐山“北方瓷都”的影响,雄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夯实的陶瓷产业基础,逐渐建设成类似于景德镇似的最全面、最权威、最具产业深度的全球陶瓷业的共享平台。
二、 唐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届陶博会成功举办后唐山陶瓷虽然在一定程度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陶瓷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品牌意识差,注册商标的产品少。
唐山市陶瓷企业中,仅有全国驰名品牌1个,河北省著名商标5个,尚无国内外知名品牌,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唐山部分陶瓷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投入到研制新品的力量不足,因此出现核心竞争力削弱、偷技术、技术纠纷及产品同质化等现象别出心裁的设计对陶瓷产品来说是高额的附加值。然而设计的开发则是如今国内外瓷器的区别所在。目前唐山制作陶瓷的技术和工艺技术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不足的就是设计上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企业重视规模、重视销售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设计,有些忙于抄袭模仿其他样子,设计理念跟风,没有新颖的技术创新,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以至于产品缺乏时尚感和创新性,这类的产品一般不能走高端路线。然而目前的低端市场过于饱和,高端市场被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占据,这便是唐山注册商标少原因,也是阻碍唐山陶瓷的发展步伐。
2.节能减排降耗压力大。
陶瓷生产主要消耗电、煤炭、煤气及天然气等能源。随着不同能源价格的不断升涨,陶瓷生产的能源成本也持续增加。唐山市陶瓷工业处于高产量、高消费、高消耗、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虽然政府参与整治,但仍有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高耗能原、质量次、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作坊在生产。唐山市政府针对这一情况曾提出“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高就业率产业项目;引导高新产业发展、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成果;全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应用”的发展战略。随后政府针对陶瓷产业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将唐山陶瓷业的实际情况及唐山传统陶瓷产品结构相结合进行合理的调整,逐步形成“以中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体,工业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为两翼”的战略格局。
3.技术创新不新颖,部分落后生产力需淘汰。
一是技术设备落后。现存的中小型陶瓷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一些陶瓷企业引进国外的设备,但却未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二是新技术应用能力差。低档陶瓷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制约了技术创新的能力。三是产品缺乏新颖的创意。设计的新花样、新品种及新花面少,拿样加工的产品居多。产品质量、设计和档次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市场需求小,市场竞争力弱。
三、 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面临的发展战略问题
唐山虽然成功连续举办18届陶博会,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
1.战略定位模糊。
第一届陶博会开始,陶博会就没有明确的定位目标,过于依赖政府及相关组织的力量去策划举办陶博会,导致与国内其他陶瓷博览会有较大差距。以历届陶博会的主题为例简略分析一下,2015年“唐港区之光”为主题的第十八届陶博会,借助环渤海加速崛起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大策略发展贸易经济,大力打造有质量、有内涵、有实效的陶博会。2014年“迁安之光”第十七届陶博会全面提升了唐山的对外开放规模、层次和水平,促使唐山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观。2011年“开滦集团之光”的第十四届陶博会。2009年举办以“唐山港之光”为主题的第十二届陶博会。
2.市场化管理缺乏,战略执行不到位。
陶博会主要由政府策划举办和具体执行,因此容易出现纰漏。虽然注意到以市场运营为主,借助于一些相关政策,但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运營为主的目标。而国内其他陶瓷博览会展如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由佛亚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和佛山市佛亚展览有限公司承办。有商业插手举办的陶瓷博览会在经验教训和经济性、社会性等方面,往往比由政府筹划举办更贴切陶博会的发展目标。政府会过于考虑有关城市发展因素而忽视陶博会的对外经济等方面。endprint
3.战略态势的打造力度匮乏。
陶博会及其他重要的陶瓷博览会,虽然早已具备初步造势的能力,但造势能力过于匮乏,至今仍停留在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初级方法,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大,宣传覆盖范围小。陶博会极力将陶瓷贸易由传统贸易方式向“互联网+”的贸易方式转变,虽有官方网站线上交流平台,但相关的信息更新迟缓内容没有实时性,导致错过好的宣传时机。
4.戰略发展的侧重点不明确。
在陶博会的对外招商过程中,对于参展商和采购商人数缺少严格把控,导致参展商多余采购商尴尬局面。相比国内其他陶瓷博览会,虽然历届陶博会都有来自韩国、柬埔寨、法国、意大利、英国、土耳其等国家和北京、天津地区的代表前来参展,但与参展商的总数相比较,国外参展的展位还是偏少。
四、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的发展战略
唐山是以能源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城市,近年有了打着“陶瓷牌”新思路的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陶瓷业促进与陶瓷相关的产业。陶博会的成功举办,让唐山这座涅槃重生的城市重新进入世人的眼帘,陶博会成为世人了解唐山的重要窗口。政府主要工作的一部分是振兴唐山陶瓷业,陶博会在管理发展中需要兼顾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利益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市场化运营。
1.制定适合陶博会发展需要的战略定位。陶博会从刚起步到今稍具影响力,为了在发展中稳中求进,陶博会未来的发展总体战略可分为三点:一是继续依赖于政府,但要逐步改变由政府大包大揽到由政府主导、商业承办、实现市场化运作;二是提升“唐中国山陶瓷博览会展”和“唐山陶瓷”的品牌影响力,达到举办展览会的经济效益。三是为实现陶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提高陶博会的档次,扩大陶博会的举办规模,通过展览会期间举办的特色活动打造陶博会的品牌。
2.建立陶瓷企业集聚,加强产品的创新,实现市场化运营,提升执行能力。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利于技术的交流,利于提升决策效率与质量。唐山政府应该制定振兴唐山陶瓷业、打造北方瓷都的规划,扶持一批重点企业,筹划一批重点项目,促使这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商业和市场手段、企业化的商业运作,提升陶博会市场化的运作程度。推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体现陶博会的品牌价值。
3.加大宣传力度,建构战略态势。(1)陶博会的宣传渠道应该与国内外陶瓷产地、经销商聚集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针对性宣传,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2)采用网络营销加大宣传力度。(3)向广大市民及游客免费发放陶博会的宣传册、采购信息手册及特色瓷器宣传册。
4.招商引资,明确战略目标。历届陶博会的参展商的比例要高于采购商的比例,需举办方平衡两者的比例。举办方应该培训和招聘一批有经验、熟知陶瓷相关的知识和熟悉展会的流程的招商人员。招商方面,将以往新闻发布会的招商形式予以改变,组织专业论坛会和高峰论坛提高展会的专业性。
结语
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展的举办,对唐山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陶博会的举办加快唐山开放的发展平台,充分宣传唐山“北方瓷都”形象和陶瓷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陶博会的成功举办更让我们学到了国外及国内各大国际陶瓷博览会展的先进生产技术、设计理念和博览会的管理理念,开阔了 博览会管理者及当地市民的视野,增加唐山发展的紧迫感,为推动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陶博会现今已成为唐山向世人展示自我城市形象的宣传窗口。
参考文献:
[1]许剑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发展战略浅析[J].2008(12).
[2]温素霞.唐山陶瓷出口问题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 国际贸易,2012.
[3]周晓彦,董卓,于乐乐.唐山设宴引来八方客彰显一个“都”字—“隆达之光”第七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大扫描[J].中国建材,2004(10).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