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月学 从未来学校思考未来评估
2017-09-13
■ 探月学 从未来学校思考未来评估
在未来,生产力会一直成长,社会对人的需求更多会变为人对自身的需求,对学习成果的评估会变为对学习的评估。
王熙乔:探月学院创始人
2015年我从北大附中毕业,本应去美国读大学,但我去旅行了。当时我很质疑从幼儿园到大学这条线,对教育也很有兴趣,就回来面试,成了老师。我想综合实践可否玩得更嗨点?除了去外面实习,学生感兴趣的事可否做得更有趣?于是我们在北大附中建立了一个新的孵化器,可否为更多学生服务?于是我们对北京市所有学生开放,就有了登月舱。但不管我们怎么做,总是很边缘。高中生的时间很少,如果要改变教育内容,就要改变评估方法、教育教学法、教师的人才池与培训方法。去年底,我们团队调整了战略方向,真做了个高中,并希望由此去建立未来全新的学校体系。
研究学校的历史,我们发现从古希腊到如今,学校起两个作用:一是社会对人力资源的稳定和发展的需求,二是人对自身的需求。于是我们确立了培养目标:在未来社会中持续追寻自我的价值,敢于深入各种挑战与未知,拥抱变化且始终保持开放,并用行动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那我们做什么样的学校呢?分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学习生活三块。知识是结构化的东西,而课程体系则是建构化的过程。具体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法是教学模式,有独立体系支撑。如果课程体系是骨架,教学模式是肌肉,学生生活就是血液,包括校内文化、家长教育、社会资源等。目前我们在北大附中有个实验点,之后会建新学院。我们也成立了研究院,希望统一理论和实践。
评估的本质就是收集数据,了解学生在当前学习环境中所处的状况。一般有三种使用方式,大家熟悉的是政府、学校以此了解教学水平是否达标。另外教师也可据此调整教学法。学生则可据此调整学习进度与方法。这样,评估更多地变成目的和成果导向,但未来会转变。
我们遇到两个难题:第一,对一个人进行全面的学习评价,我们能评估科目考分,但怎么评估素养?第二,怎么将评估有效地用于教学调整。我们在探月学院建立了大概框架,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没让学生符合未来需求。
我们将知识分为事实与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核心素养与能力、元认知四个层级,再基于知识和教育教学法进行具体的评估。线上提取学生的学习行为,其中包括登陆频率、创造力、领导力等。线下运用项目式学习进行教授,采用“量尺”评估。而元认知测评则是分解成核心素养知识,再进行量尺测评,是间接性的测量。
如何将评估有效地用于教学?首先,老师在评估时要让学生能低成本地参与,让学生愿意公布数据。第二,将所得数据可视化,让师生获得评估反馈,以便自我调整。
另外,我们还尝试让探月学员理解我们的测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我们希望出口方能够设立综合性的评估方法,让学生有个性化的发挥。回顾评估机制的改革,不仅提出了核心素养,还提出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在进行出口方的评估方法的设计以及一流学科的建设,其中包括自主招生的录取方式。
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怎么看待评估的转变呢?这是MIT Technology Review于去年发的一篇论文,过去70年,就业率和生产力保持曲线增长,在2001年之前,这两者是非常贴近的。但是这之后,二者形成巨大差异,就业率基本没变。这说明:在未来,生产力会一直成长,社会对人的需求更多地会变为人对自身的需求,对学习的评估(assessment of learning)会变为为了学习而评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