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快的光线

2017-09-13张宇凌

智族GQ 2017年1期
关键词:艾达波普肖像画

张宇凌

阿历克斯·卡茨最近到上海办了一次展览,这是在他画了70年畫之后、明年90岁生日之前,第一次在中国办展览。阿历克斯的肖像画有一种第一眼魔力,仿佛一张去除了舞台背景的剧照。肖像几乎跟卡通人物只有几根线条的距离,但就是那几条线的距离,突显出肖像画家的伟大。

卡茨的艺术生涯开始于艺术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段,两个伟大风格之间的转折时期。这种转折期常常蕴生出风格独特、难以被概括的艺术家,也是近代艺术史经常探讨的话题。卡茨属于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的一代,却又是真正的美国风格——波普主义出现之前的一代。他并不希望将叙事性和心理性完全消融在笔触和色彩之中,但又明显不是平面性和表面的奴隶。虽然他声称自己的作品是关于表面的,但他同时也对自己的作品做过很多的声明,而后面的这些声明,则被很多主流艺术的书写者出于想强调其作品跟波普的关系,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比如他曾经做出过最重要的一个声明就是:“光线对我的作品太重要了。人们都谈论我作品的色彩,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光线……”而更加有趣的一句话是:“印象派的光线是慢的,波洛克和德库宁的光线是快的,而约翰·辛格·萨金特的光线是最快的。”卡茨说他想要自己作品的光线有一种飞快的速度,像一块烙铁一样把人物的形象嗞地一声烙进观者的脑海。

卡茨的秘密之一正在于他跟古典绘画传统的联系之中。在用平面性简化画面的同时,他并没有真正走进波普的方向,虽然安迪·沃霍尔亦曾直接借用过他复制单一形象的方式,而且他被称为波普风格的先导。卡茨不能放弃古典绘画传统中所有迷人魅力的重要来源:光。如果有光,就会有影,就会跟平面性形成张力。而那种复杂的微妙的张力,那种把光影关系放进平面性的不可能的任务,正是他需要的。卡茨那句关于艺术史上几代人如何用光的神秘判断,我曾经跟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塔尼亚讨论过。她的理解非常直观,印象派的发源地巴黎,光线是湿润温和的,阴天很多,即使是大晴天,亮度也不会太高。而纽约,卡茨从1952年就居住的地方,或者缅因州,他第一次尝试户外绘画的地方,光线都异常直接,干燥,常常会有过度曝光,人眼很难接受的感觉。这种区别有点像上海的光线跟北京的光线的区分。

但塔尼亚没有讲到第三位艺术家萨金特,因为她的理论很难解释这位英国肖像画家的光线为什么是最快的。在我看来,萨金特对卡茨的影响是最大的。英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描述过约翰·辛格·萨金特的绘画:“是从感知到绘画的惊人的直接翻译”,“就仿佛绘画是纯粹的视觉接触,一种简单的感受方式”。这解释了萨金特所有肖像画“速度感”的秘密,光线的速度并不来自外部,而是一种心理感受的速度,更是一种舞台光线或者屏幕光线的营造:让人物一出现就紧紧抓件你的注意力。

萨金特的肖像画大多将聚光灯聚集于主人公身上,而且他确实有一种能力迅速抓住对象在肉体反映出的微妙的内心波澜。他停留在写实主义的范围之内,用绘画融合了维拉斯凯茨、梵戴克这样的古典大师以及莫奈、马奈这样的现代主义大师。

卡茨也要寻找这样的一种对话和融合,对于他来说,更是平面性、抽象性和心理性、人性之间的对话。抽象表现的抽象美学,波普的平面美学,都不能够满足他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层次,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在妻子艾达身上的发现。他持续以艾达为模特画了50年,250多张,艾达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史上肖像画最多的人,也只有艾达的肖像最能够充分地体现他的这种飞快的光感。

这次带到上海的作品中,有一张艾达的肖像,可渭对卡茨自己的最大挑战。这张肖像中艾达已经年过半百,头发灰白。卡茨只捕绘了她沉睡的侧脸,而且把侧脸放在单一黄色背景的最下方。去除了最能表达人物内心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去除了身体姿态,全靠几根侧面的线条和在黄色画面上呈现的光感。但你一眼就會被这样的画吸引,因为在画面上留下的似乎那么少,但是它要求你跟它交流的信息却又那么强。只有在这样一幅艺术作品之前,你猛然了解了光线可以这样快,迅速引导你来到一个沉睡的老女人的内心,而这飞快的光线其实又到来得非常慢,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一切才可以在熟悉的基础上被抽象到如此简单和有力。

猜你喜欢

艾达波普肖像画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英国风俗画和肖像画的崛起
肖像画
风眼
糟糕的肖像画
潮味波普
张学良和墨索里尼千金的一段情
波普艺术
永不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