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潮汕乡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2017-09-12陈美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潮汕灯谜乡土

陈美丹

本论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潮汕乡土文化的整合与利用》(课题批准号2014ZJK048)的研究成果。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德育熏陶。我们结合课题研究,通过校园文化熏陶、课堂教学渗透、校本课程植入、社会实践内化,激发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家乡的亲和感和自豪感,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主义修养。

关键词:德育;熏陶;潮汕乡土文化;人文素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核心素养”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这跟我们语文教学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致的。校本课程又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故我认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中,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今年,本人申报的课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潮汕乡土文化的整合与利用》取得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强师工程项目立项并顺利开题。在本课题的实施方案中,本人拟通过对教材和潮汕乡土资源的整合,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乡土地理、乡土历史、乡土自然和乡土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点与《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潮汕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们,面对熟悉的家乡,也许并未能真正领略家乡之美。注重地方文化的培植和熏陶,能激发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家乡的亲和感和自豪感,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主义修养。

一、荷边弄水一身香——校园文化熏陶

营造乡土文化氛围,如荷塘边戏水,熏出一身香气。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感。

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构建和认同的,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与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一种亚文化。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有意识的植入潮汕乡土文化的内容,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校园的文化长廊宣传潮汕的名人轶事;利用学校宣传栏介绍有关潮汕灯谜、潮剧等的文化知识;利用班级文化角展示学生自创的潮汕工艺美术品等。学生们时常在无形的潮汕乡土文化的浸润中,了解了本地区的人文风俗,内心自觉或不自觉的会产生一种作为潮汕人的自豪感,并以此为起点,由爱乡到爱国,也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对民族及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浓浓的氛围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们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前进。

二、春雨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民俗文化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既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体现人文性而提出的新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举措,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坚实丰厚的精神基础。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相关乡土文化知识,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课前开展语文小活动,内容为乡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潮人轶事,潮汕工艺,潮汕功夫茶等。

潮汕的时年八节(所谓八节,指的是一年之中的八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家家户户都会按潮汕本地特有的风俗习惯,来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或做出别具风味特色的潮汕小吃,或纪念,或寓意,或祈求,形成特有的潮汕民俗文化。许多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每次的节俗前,我都会向学生们介绍该节俗的由来,该准备的粿品,有何纪念意义等,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节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校所在地区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但这里的民风比较淳朴,更注重时年八节的各种祭祀活动。刚过去的中元节在潮汕地区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节,除了七月十五当天要祭祀祖先外,还要大规模赈济孤魂野鬼。因此,“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而在坝头片区,这里的赈济孤魂野鬼的活动还有农历七月初一的“开狱”、七月二十三的“盂兰胜会”及七月二十九的“关狱”。本学期的开学第二天,我便利用课前十分钟向学生介绍《目莲救母》的故事,引导学生重孝道;接着再介绍了唐太宗李世民为超度阵亡将士,曾在中元节征召僧尼二万余众作盂兰盆会,法事作了整整四十九天,盂兰盆会由孝亲演变为祭鬼,到后世更成了佛、道、儒三教合流的体现。再介绍了潮汕客居各地华侨众多,死于侨居地而无子孙祀拜者不计其数,这些人均被视为孤魂野鬼,让学生明白中元节“施孤”的內涵,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跳脱鬼神的角度,体味互爱期勉的人情味。

其他的节日,我也都根据节日的特点,深入挖掘节日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青山处处着春色——校本课程植入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着眼于从更广泛的渠道,植入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利用每周一节校本课程开展“灯谜入门”知识介绍,普及学生灯谜制猜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引导灯谜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同时成立班级灯谜艺术兴趣小组和学校灯谜社团,培养灯谜爱好者和选拔优秀苗子。在内容的选取上,结合学校的逸闻轶事、节日的来历及潮汕俗语等青少年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创作题材。例如,谜面“一个物圆圆,食饱溜落池。用物一。”学生们一下子就能猜出是“饭碗”,这时我再适时的向他们介绍,在潮汕习俗中,逢年过节或办喜事,要特别小心不要摔破碗碟,这是不吉利的预兆,这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会大声说:微微微,缶开嘴,大富贵。把不祥之兆转为好兆头,告诉学生我们潮汕的民俗禁忌,引导学生要注意说话的艺术;用“我家居住在水村,水旱无忧怕鱼郎,二只爪牙成双对,横行霸道无心肠。水产类一。”学生马上就能猜出谜底是他们自小就熟悉的“蟹”,我再告诫他们做人不能横行霸道,自以为是。再引申到过马路也要遵规守法,得看红绿灯走斑马线。这样的灯谜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比较容易让学生的接受,又能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除了定期开展“谜”文化外,我们还不定期的邀请澄海地区的老前辈、老红军来为学生介绍潮汕抗战史等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之爱。

在今年的5月7日,我们还邀请了澄海电台《潮汕人家》的节目主持人陈少丹和许涛两位老师到我校进行主题为《传播潮汕文化,感受乡土情怀》的专题讲座,两位主持人由潮人的过番史谈到了潮汕的各种文化,还向学生介绍了坝头的资源优势,再与我校的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领悟潮汕文化中的核心精神“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勉励学生们都做一个拥有大海般博大胸怀的人。像这种潮汕文化的熏陶讲座我们是经常举办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落到实处,课内课程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基础平台。学生还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能力、素养。 潮汕乡土文化资源是很零碎的,相关的资料又比较匮乏,我一般都会在节假日布置学生进行临近地区的实地走访,了解本地的乡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如在紫菜收割的时候我会布置学生去走访种养的农户,了解紫菜的生产加工过程,让学生体验父辈劳作的辛苦;在南澳大桥通车后布置学生到北港海堤上去感受那气贯如虹的大桥壮景,让学生领会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丽家乡的自豪感;在上学期,响应共青团澄海区委员会、教育局的号召,动员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千名团员游澄海”的体验教育活动,激励和引导团员青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红头船”精神,积极投身于“幸福澄海”的建设,加强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反响都很好。

总之,学生在校本课程潮汕乡土文化教育中收获了知识的乐趣,也汲取了优秀的人文素养。学生热爱家国、关注民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正是本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参考文献:

[1]方烈文:潮汕民俗大观【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 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9

[3]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A】.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第一期(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坝头中学5158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潮汕灯谜乡土
灯谜乐翻天
灯谜来啦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灯谜猜猜猜
潮汕火锅怎么牛
乡土分外妖娆
潮汕话的发展现状及保护
猜灯谜玲珑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