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加强生态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2017-09-12刘兰岚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生态建设

刘兰岚

摘要:教育经济投入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建设;教育;发展教育经费的来源教育经费的来源是指教育经费由谁来负担,或者说教育投资的主体是谁?一般说世界各国的教育经费来源都是多层次,多渠道的,但最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担。具体负担的比例因各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同而有区别,有的以中央政府为主,有的以地方政府为主,比较普遍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二至三级)共同负担。

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也是实行以国家为负担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集资方式。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中央财政拨款,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支出的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社会力量资助的教育经费;家庭负担的教育费用;学校勤工俭学的收入等。

从教育行政的目的任务看,它是实现教育行政目的任务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从教育行政的手段方法上看,它是一种非权力性的管理手段:从教育行政的对象上看,它是教育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行政的重要专门职能。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而它们的货币表现就是教育经费。因此,教育经费具有最基础的作用。

一、教育经济建设中的教育资金投入,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由于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要保证“三个增长”,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所以各地方政府的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而在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实际投入方面,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存在弊端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主要由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负责管理和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其二是“多渠道筹措”。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实际上默许了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给义务教育投资造成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义务教育普及的放任自流,使义务教育发展陷入非均衡状态中。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端已经影响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渠道的畅通。

2.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我国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均远远低于高中生均经费支出水平。而且这种差距,在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整体水平较低,与在我国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战略目标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3.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不到位城乡教育费附加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之一,在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6年国家曾专门下发过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在农村教育费附加问题上实行“乡征、县管、乡用”的办法,还曾经调整县乡两级管理职责,加大县级政府决策权和统筹权,但是由于具体措施执行不利,约束机制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4.经济不发达地区办学条件差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相当多地区的办学硬件设施严重短缺,如:校舍、桌椅、实验设备、后勤保障等等,无法达到国家规定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甚至无法满足教学过程的基本需求。

5.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比较严重在我国,除大中城市和部分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外,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现象,而且拖欠的面越来越大,拖欠的时间越来越长。据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4月,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拖欠教师工资总额高达76.68亿元。其中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到2000年5月止,18个地市中均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其中拖欠教师工资的乡镇达到1941个,占全部乡镇数的90.2%以上,涉及的教师达到50多万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5%以上。

6.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情况混乱均费用低,公用经费紧张的问题为此一些教育部门以名目繁多的收费,如:收择校费、收择班费甚至收选座位费及乱收不合理学杂费等方式,来缓解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费需求不断增加与投入总量不足之间的矛盾。

7.义务教育的投资水平不均衡从2000年东西部小学的入学率、五年级巩固率看,东部明显高于西部,仅就巩固率看,西部与全国平均值最高差距为33.43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巩固率最低为西藏仅为61.11%。从小学生毕业升学率看,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最高为49.67个百分点,其小学生升学率同样最低的西藏为55.22%,8、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据统计,2000年全国共有小学55.36万所,在校生13013.25万人,专任教师586.03万人,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6.9%,生师比为22.21:1。从上述统计数据对比来看,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师比例较低,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有限教育经费投入的前提下,人员经费增加,公用教育经费减少。

二、地方生态文明发展,对地方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2003年我县提出了生态县建设战略目标,通过县委、政府10余年扎实有效的推进,各生态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2009年我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但面对现实,我们既感受到了我县生态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发现了一些生态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县生态建设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全民生态发展理念尚未形成,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干部对生态建设重大意义的理解与县委、政府“生态立县”战略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没有真正把“生态立县”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县委、政府过来制订政策和措施中在一定程度存在重经济、轻生态的现象,某些招商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资源开发利用政策还存在不利于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容。一些企业和群众对生态的认识不足,乱上项目、偷排“三废”、盗伐林木、滥伐天然林木发展产业、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与生态建设相悖的现象。endprint

(2)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目前,我县生态县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财政安排的资金无法满足生态建设需要,生态建设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资金筹措的渠道有限。此外,国家和省、市下拨的生态建设资金存在着被挤占、被挪用现象,没有全部用于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我县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城市管道煤气、城市绿化等与生态建设相关的基础工程配套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污水网管还未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65.3%,乡镇建成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尚未起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60.8%。全县大部分乡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还不够健全,农村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缺少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水平不一。对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户和散养户的污染治理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仅达50.6%,畜禽养殖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严重。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较高,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所占比例为36.2%,村镇饮用水卫生有近20%不达标。

(3)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来,我县经济虽然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产业结构并不合理,三次产业比重为10.8:67.3:21.9。矿产品采掘加工业一业独大,占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35.1%;农林产品加工大多是以粗放式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体,尚未实现产业结构向资源再生型、技术密集型转换;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迟缓,没有形成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力。

(4)部分生态指标与生态县建设标准差距明显。据县生态办提供的资料显示,湖南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的22项指标中,目前我县只有8项指标达到标准,尚有14项指标与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22项指标中,目前已经达到标准的仅6项,还有16项指标与标准存在差距。此外,官庄、五强溪、麻溪铺、筲箕湾等工业重镇,近年来因工业快速发展,空气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城市主次干道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已接近或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最高值,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难以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标准。

2、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1)强化理念,全方位提高生态立县意识。建议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中进行“生态立县”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认识。将“生态立县”理念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大决策、各项重点项目之中,用生态理念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乡村”工程,县委党校、行政学校要将党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布局、县委政府“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纳入各类主体班、培训班的重点学习内容;全县各中小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县内各主要媒体、各乡镇、各社区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广大群众投身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2)顶层设计,高起点修编生态建设规划。建议高起点编制《沅陵生态县建设规划》,尽快完成规划修编工作,并及时发布实施。科学划定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各类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生态县建设规划,并与之进行有效衔接、及时修订,防止盲目发展。

(3)强力推进,确保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一是要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加强财政资金对生态建设的奖励、补助,建立和完善稳定的生态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二是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生态建设财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生态建设作为公共支出的重点,在每年的“实事”项目计划中重点安排生态建设项目,保证年年有项目带动、有资金保障生态建设;三是要加大國家和省生态项目建设争取力度,合理整合林业、农业、环保、国土、水利等项目资金,切实做好生态建设资金调度,向生态建设倾斜;四是要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生态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鼓励社会捐赠,引导金融信贷等各类资金参与生态建设。

(4)突出重点,高标准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建议在生态建设中以“天蓝、水清、地绿、宜居”为目标,以林业生态和环境保护为重点,高标准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一是突出林业生态主题,要提升林地生产力,发展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和珍贵用材林,加大退化林地修复、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及城市绿化的力度,严格落实采伐山场管理,加大对乱征滥占林地、盗伐滥伐林木、非法收购和运输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业“三废”治理、库区水产养殖提质、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建设、城乡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5)推动转型,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议立足沅陵资源实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以产业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城镇化和低碳社会建设。一是县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制定县域生态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打造融合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产品为一体的生态农产品基地县,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企业的扶持,引导和鼓励各乡镇大力发展林药、林花、林笋、林禽等林下经济;二是发展生态工业,县委、政府在谋划工业发展时,要与生态县建设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有效对接,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林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产业;三是依托林业生态资源,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规划要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规划统筹衔接,要注重区域协调,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同时要强化其它规划的旅游功能,使生态旅游理念体现在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参考文献:

[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作者单位:湖南省沅陵县第二中学4196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生态建设
寒露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