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017-09-12袁林
袁林
摘要: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数学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学会欣赏数学美、数学教学生活化、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了,但由于多年来过多追求分数,成绩及升学率,使得很多老师只知道给学生大量训练,机械的重复,根本不从陪养兴趣方面给予关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只感到了学习的枯燥和困难,学的很苦,没有兴趣去深入研究,慢慢的就失去了持续学习的动力,所以很多人在小学,初中还可以跟的上,而到了高中就变的厌学,致使高中教学变得很难。所以尤其是高中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习兴趣。那么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应该怎样做呢?
一、学习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一种帶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强烈的兴趣能够使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创造热情,从而追求新的目标,并为达到目标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古今中外,有重要贡献的人物,都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兴趣。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当我回忆起我在学生时代的性格特点时,我感到,我当时唯一的素质是强烈的多方面的兴趣,竭尽全力去做我先前感兴趣的事,并从中得到高度满足,那时候我就期望着美好的未来。”正是因为达尔文对动植物学有强烈的兴趣,并不断努力,才有了《进化论》的问世。兴趣使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兴趣像一股巨大的动力,推动着人们孜孜不倦地钻研,并在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学生若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数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学习时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创造出奇迹。
二、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首先教师要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做一个品行完善的人。其次教师要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研究教材要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教学设计要化静为动、尺水兴波。钻研教材时一定要视野宽广,一定要采百家之长,这样才能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把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炼,因此,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读教材的时候没有灵感、没有深刻的领悟是不行的,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教师的课一定要有波澜,不能像一潭死水,教师要给学生制造悬念,这样才能带动学生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高中的数学不仅内容增多,难度和广度也大大的提高了。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加上几次测验考的不理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时,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要给学生摆事实,讲理由,分析原因,以此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尤其在平时提问题、出考卷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让学生认为数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平时,对待作业中的错误,教师也要耐心地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是其它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再做类似的习题,来重新测试,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发现法教学
中学数学中的发现法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借助教材去主动、亲自发现知识的过程。当学生在掌握前人已有知识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塞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他们像前人那样去发现知识。比如在教学命题和复合命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复习学过的命题的概念,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命题、命题的判断及复合命题。具体做法如下: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①12>6;②3是5的约数;③0.2是整数;④3是12的约数吗?⑤x>2;⑥这是一棵大树。然后我们就提问:以上6个例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在我们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解答这道题,从而得出命题的定义及判断命题的方法。同样,在讲复合命题前,我们给出几个例子,其中包括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通过提问,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到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概念。采用发现法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教师所设的发现情境兴趣盎然,对自己探讨、发现出来的知识很有成就感,学习的兴趣自然得到了提高。
五、设计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导入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开端。如果在开课之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整堂课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将大有裨益。新课的导入途径很多,只要是能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手段就不失为好的导入手段。课前导入一般不把问题讲透,有意设置悬念,刺激学生处于一种欲知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从而导人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乘方中对数的计算一节内容时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将一张报纸对折50次,大家猜猜大概有多厚呢?有学生回答:大概有几尺厚吧。教师回答:差远了,你们尽量往多的地方想。又有学生回答:能有几丈吗?教师说:再大胆些。学生又答:总不能有几百米吧?学生进入了唧唧喳喳的讨论中,这时候教师可以揭露答案了:对折50次以后的这叠纸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能到达月球了,我们可以顺着爬上月球去见嫦娥和吴刚呢!对于这个结论,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是相信的。教师就说:“不相信,那就动手验证一下吧。”学生再也憋不住了,个个紧张的进行对数计算,算错的同学自觉的找同学纠正。抽象的对数计算,经过这样的引入,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变为积极状态。学生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对数的计算这节内容,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为本节知识的顺利获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参考文献:
[1]王瑞华. 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34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