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2017-09-12罗喜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实效性德育

罗喜灵

摘 要: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多数是将需要特殊教育的智力或生理上有残疾的学生单独编班,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等,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特殊教育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仅要把残障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的遵纪守法公民,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特殊教育 德育 实效性

近年来,接受特殊教育的残障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有些残障学生不仅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甚者成为诱骗、拐卖在校残障学生的不法人员或直接走上犯罪道路。这一系列的问题,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培养目标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关注。面对这种严峻的局势,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自我反省并寻找制约德育实效的实际问题,把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德育教育发挥极致的同时,有效整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1]

有学者指出,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都是复杂的。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其共性,如学校德育目标脱离现实生活、内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途径单一而封闭。除此之外,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管理模式差异等因素,还存在普校德育工作所未有的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呢?[2]

一、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学校制度提供的是学校生活的具体准则与规范,而制度对于德育而言,重点是提供有序、合理的学校环境,保证学校成员——特别是学生的正当利益。残障学生因智力发展落后或听视觉障碍,更需要规范条文作为榜样来学习或约束。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社会的新形势,结合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为防止和克服学校制度流于纸面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学校有必要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对学生统一严格要求,不能因为残障而放宽一些行为规范,也不能一阵风,时紧时松,要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流动大,个性特点差异显著,学校的德育制度要符合残障学生的个性发展顺应社会形势,学校要建立健全高效的领导体系。在德育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成立以党团队部、班主任为核心的学生德育研究互动小组,共同研究德育课题,以增进各年龄段、不同残障类别学生之间的德育问题研究和探讨,提高德育制度的可行性。

二、加强德育文化建设,强化环境育人功效

传统的德育途径是通过班(队)会、思想品德课等进行灌输和说教,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高效地了解道德知识,但不能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无法使学生自觉地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更难养成相应的德性。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残障孩子,他们与正常孩子相比,残障孩子由于大脑、听觉、视觉等不同程度的受损,他们大部分以无意识记为主,记忆的范围比较狭隘,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一味的灌输与说教,很难被残障孩子识记。德育教育途径是多样化,恰当的运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感觉器官教具才能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而这些途径需要德育阵地给予实践上的躬行和体验。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完善校内德育阵地的建设,如德育室、荣誉室、少先队活动室、广播站等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阵地。通过活动逐步地把学生品德的养成引导到既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规范中得到陶冶,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榜样,运用典型,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让学生萌发崇高追求,激发学生在学习上不断上进。此外,学校要辟建校外的德育阵地,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围绕爱国主义、成功残障人士为教育基地,选择若干个纪念地或励志人物,作为学生必到的参观点或接触的人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与企事业建立联系,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勤能补拙,技能补疾”,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校内外德育阵地的建设,有力地保障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利于残障孩子把优质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自身的实践体验。

三、正确把握特殊儿童德育的核心内容

教育家高振东说过:“智育如果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残障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都需要德育作为前提和基础来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残障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认知活动受到限制,缺乏社会经验,制约他们对人和对事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经常会产生某些行为问题,从而相较于健全人更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残障学生的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残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很长的周期性和反复性,这就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形成日常渗透齐抓共管的格局。学校要利用班队课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一日常规”和文明、卫生评比等制度,设立文明礼仪岗,以激励为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文明习惯、良好品质、自律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逐渐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要思考怎样针对残障孩子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选用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习惯,要考虑怎样将他们培养成具有自食其力、残而不废的思想意识和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能自立于社会的人。[3]

四、突破传统德育形式,重视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

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德育,学生记忆力薄弱,认识问题表面化,容易受外界事物所骚扰,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反复现象严重。学生要获得相应的德性,需要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中日积月累形成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能力。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有效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必须坚持“贴切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残疾人的原则”,多采用鲜活事例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予学生现实生活和活动的道德体验。首先,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要继续发挥学校德育有组织、有计划的优势,给学生营造生气勃勃、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运用多种传播通道,发挥如体育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校园文化长廊等传播通道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其次,拓展校外基地,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目前,大部分的特殊教育学校普遍采用寄宿式的管理,德育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局限在学校的圈子之内,远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要回归社会生活,学校就有必要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克服學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与生产劳动相脱节的弊端。注重使学生从“世外桃源”的学校中走出来,引导他们去认识社会,磨练意志,提升自我。如开展与普校的融合教育,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的同时,比较体验健全孩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残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如组织开展军训和回农村劳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的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遵循残障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学校的主阵地十分重要,社会实践体验和生活教育却是不可替代。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依存。endprint

五、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网络

我们都知道残障学生行为反复现象相对严重,要培养残障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单凭学校力量是不够的。如果老师与老师、学校与家庭,家庭与社会之间没有建立齐抓共管的网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德行就很难形成。因而,特殊教育齐抓共管尤为重要。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如何坚持知行统一,贴近学生认知实际,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原则和生活即是教育的工作理念,提高养成教育效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学校要改革管理制度,促进制度创新,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实施德育的积极性。学校要倡导德育是全体教职员工教育的目标,是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义务,无论学科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后勤服务工作都要把德育融于所有的活动之中。其次,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促使家庭教育观念与学校德育目标同步。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送教上门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通过日常行为干预实现对孩子全方位的潜移默化和积极影响。例如:从孩子们的起居饮食和卫生着手,引导他们自己穿衣服整理内务、洗刷碗筷,指导他们讲究个人卫生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校要充分把握时机,保证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最后,加大宣传,优化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环境。社会对残障学生的影响巨大,不可回避。学校有必要加大特殊教育的宣传,让人们正确认识、对待残障人士,避免歧视现象的产生,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感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好习惯的同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之能平等自由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残障人士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情况日益改善,我们特殊教育能否培养出在性格、品德、精神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新一代残障人士将成为社会的焦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特殊教育未来的发展。学校必须针对残障学生的特点,不断研究和探讨改进德育工作,遵循残障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落实德育各项要求,切实增强德育实效,特殊教育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时忠,杨炎轩,卢旭著:《社会变迁与德育实效:转型期中小学德育实效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06出版

[2]毛荣建,《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辅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3]朴永鑫主编,《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7年9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实效性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