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占鳌头
2017-09-12何艳
何艳
摘 要:有感情的朗读具有无穷的魅力,有的如无声的细雨滋润万物,有的似飞泻而下的瀑布气宇轩昂,有的如潺潺的溪流趟过山石,有的像汹涌的海水拍击海岸……听者仿佛在品一杯香茗,又像在欣赏一部感情曲折的电影,情感也便随着课堂上的情感或沉醉、或飘逸、或深思、或振奋。只有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和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课文蕴含的情感力量和育人力量更直接地发挥作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能很好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现将笔者多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做一些分享。
关键词:重点词语 感情 朗读
一、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有效朗读
在课堂上,常听老师这样说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的语气读出来”。可是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怎样才算读出了感情,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也没有认真的体会,情从何来呢?有的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如果有一些效果的话,那也是勉强的“皮笑肉不笑”的感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大声的朗读就是有感情,在课堂上就声嘶力竭的朗读,让听的人十分难受。由此我深感朗读不是简单、机械、生硬的强调,而要建立在恰当的理解上。正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在初读之后,教师质疑道“秋天这把钥匙是怎样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学生抓重点词“轻轻地”一下子就知道是悄悄地,动作很轻,我们都没有在意,学生很容易说出要轻点读“轻轻地”这两个词。同时,引导学生想象“轻轻地打开大门”门开得快还是慢?学生自然而然的能够想象门开得很慢。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读的慢些。感情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了。[1]
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多么、更、一定、非常、特别、十分、那么…….”这些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抽一个人读一读,让其他的孩子听一听他那个词读得比较重?学生回答后可强调一句:“老师发现有些聪明的孩子已经在这个词的下面做上了重点记号。”所有的孩子迅速动笔,然后全班同学再练习读一读。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念情感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对于写景类的文章,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文字,在头脑中构现出相应的画面,理解文章内涵,受到情感熏陶。如“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在读通顺以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来到了果园,看到了黄澄澄的梨,大大的菠萝,红红的苹果,把树枝压弯了的橘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果园里到处都弥漫着香香甜甜的气味…….你闻到了吗?然后带着这种心情、这种感觉读一读。[2]
三、层层推进让朗读渐入佳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正确”、“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读的不同层次,也体现了朗读指导的渐进性。“有感情地朗读”基于“正确”、“流利”,不可越位,否则欲速则不达。首先,让学生做到字音准确,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轻声、儿化、变调正确。其次,通过几遍的朗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文章读流利,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读通顺。还可以让学生要交流朗读体会。抽一些同学个别展示,其他同学评议,在读中相互比较、相互启发,一个学生读得到位会立刻感染大家,让大家豁然开朗。教师应及时点评,以点带面进行指导。最后,学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再现文章的内容,自然就能用朗读表达文章的情感。
四、联系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对学生的朗读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年时的情景-----温馨、祥和、热闹、喜庆。而小女孩给我们年龄相仿,本该和我们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温馨的节日,她却饥寒交迫死在旧社会的大年夜,有了生活体验就能把我情感的基调,感情也就读出来了。
五、借助媒体指导朗读
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运用视觉、听觉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葡萄沟》一课中“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先课件展示一个个凉棚。
六、范读是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读指导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的对:“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被打动。”少年儿童,可塑性很强,最容易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教师的示范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针对课堂情况适时示范
如窦桂梅老师在《珍珠鸟》一课中的句子:“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她是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读这些句子要注意啊,它可是胆小的,你该怎么读才不吓着它们? (学生读得有些重)
师:气重音可不能重。要是我读的话,我读得还要轻,因为珍珠鸟是那么娇小,那么怕人,我会这样读:“我便用吊兰……”
窦老师读得“小心翼翼”,学生鼓掌。
2.范读全文或重点片断
假如课文比较深,生字新词比较多,教师宜在学生初读前范读,其作用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读通句子、增强语感,也为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基础。假如课文并不难,重在读得情意浓浓、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可在课中范读。教师觉得自己的范读不甚出色,那么退而求其次,播放高水平朗读录音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结语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在小语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的形式,使其在小语教学中真正展现艺术魅力!让学生陶醉于语文教学的朗讀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2003年5月陆友松,蒋志详.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黄桂林,坚持返璞归真,培养学生悟性[J]福建教育,200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