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梯度的设置探究
2017-09-12翟高光
翟高光
摘要: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学任务布置,课堂教学提问,教学内容检查三个教学环节。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反馈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得知学生近期学习状况,以及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弥补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本文就将集合现今数学课堂中提问环节作分析,找出学生学习问题,希望能够寻找出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梯度提问课堂设置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梯度问题前言:目前有许多高中学生向我反馈数学学习情况:那就是数学知识太难,或是学生以前数学基础知识打的不好,或是学生本身就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偏差。如今高中教学,早已开始注重总体学生成绩以及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也开始逐渐注重改变常规教学方式,希望可以在课堂中通过与学生间完成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过学生学习成绩有好有坏,底子有深有厚,所以梯度问题设置便成为了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内容梯度设计,帮助学生理顺数学间的联系
数学学习中,对于师生最难的应该便是应用题学习[1]。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当充分掌握梯度问题设置关键,将应用题当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涵义,详细化以及具体化。撇清题意关系,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例如向50名学生调查对A、B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同A事件的人数为全体成员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人员表示不赞成。而赞成B的人数要比赞成A的人多三人,其余的人表示不赞成;并且对A以及B都不赞成的人数要比对A和B都赞同的学生人数三分之一还要多一人。那么求问对A与B都赞成的學生以及都不赞成的学生都有多少人。
本题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题目中,学生对A以及B各有多少人赞同,以及多少人全都赞同以及都不赞同。许多时候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候会出现较为迷茫情况,学生无法理清思路,那么对于学生来讲,解题将会困难重重。这时我们不妨帮助学生理清题目关系,首先赞同A事件的人数为全体成员的五分之三,那么即为赞同A的有30人。赞成B的人数比赞成A的人多三人。那么意思为赞同B的人数为33人。同时赞同AB的人数比AB都不赞同的人数多三分之二减一人,那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发现,其实同时赞同AB的人数应该为21人,对AB都不赞同的人数为8人。只要缕清了关系,学生观察问题便可以更为直接简便。
二、在课堂中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问题,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教学环节中,为了可以针对性提高所有学生数学能力,教师必须提前掌握好课堂梯度提问的量以及质。通过了解学生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数学问题[2]。比如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结构层次更为深厚的问题。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设置较为浅显,易懂的数学问题。
比如已知全集S={1,3,x3-x2-2x},A={1,2x-1}如果CSA{0},则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同样的一道题,我们便可以提出不同假设,如果学生成绩较差,那么我们仅利用S以及A的关系,提问学生X是否存在。因为这么提问,问题会变得十分简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哦,原来这道题是这么简单,我也能做这种题目这种感觉。将学生引进数学学习大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爱好。而如果学生学习能力较强,那么我们则准确提问X的解题步骤,以及存在或是不存在的理由。
通过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质量,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去接触数学学习大门。有效帮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建立学习基本功,提高其数学学期爱好。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难度较高的题目,则能够使这一部分学生为了解答题目,而苦练自身数学能力,提高自学技巧,从而突破自身学习质量。
三、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以及突破学习局限
对内容相同,但是类型却不相同的数学题目,通过对比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结论。并且还可以得知数学知识间的关联,从而建立学生正确学习态度。
例如空间几何体中圆柱以及球的关系[3]。众所周知圆柱和球在横截面上都属于球形,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圆柱和球的侧切面了解其计算方式。
又比如三角函数中,任意角弧度与三角函数间的联系。角弧度会与三角函数成许多关系。这些知识都属于类型虽说不同,但却内容实质有些相似的数学知识。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这些知识的认知,可以使学生找到期间的联系,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建立学习自信心。找到新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学生学习局限。
结语: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合理设计课堂梯度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同时通过梯度问题也能帮助数学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建立想要突破自我的学习追求。精心构建课堂教学提问环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长远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从短期来看,梯度问题设置以及分层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有效提高数学成绩。而从长远来看,由于梯度问题的设置,绝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掌握突破自我学习能力的自学方法。参考文献:
[1]来永昌.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17-118.
[2]姚俊文. 论高中数学课堂问题的生成与调控[J]. 学周刊,2016,(19):82-83.
[3]赵雪英.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6):64.(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14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