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初探
2017-09-12谢映华
谢映华
摘要:“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内涵、“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意义,以课堂教学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在现阶段进行“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重视。
关键词:小课题探究;教学模式;主动性“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将实验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因为,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而实验探究活动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小课题探究”,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一个“小课题探究”的目的作引导,使学生自己设计与完成探究实验,并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提高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获得科学知识不是死记硬背和模仿公式、定理和知识点,科学是不断发现新事物和不断质疑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能力。把“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中,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能,加速学生的自身发展。“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设计、探究、讨论、思考、质疑、总结,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小课题探究”的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在“小课题探究”的目的引导下,主动地设计、分析和完成探究实验,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是笔者在《苯》的教学中对“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化学课堂中的一次探索。
1.小课题的引入教师利用PPT投影有关苯的发现史,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苯的相对分子量?和碳元素的百分含量。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再从饱和烃的通式出发,提示学生发现苯是一种远远没达到饱和的烃。对比前面学过的烯烃、炔烃,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出的各种假设,并尊重他们的观点,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引导设计并进行探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知识的影响,写出的结构可能与烯或炔烃类似,假如苯分子中含有双键或三键,那么苯应有与乙烯和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苯的结构呢?通过学生之间讨论、质疑,并根据前面学过的乙烯和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现象,那么学生就会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至2mL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再各加入适量的苯,振荡、静置。然后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来证明自己写出的苯分子的结构正确与否。
3.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由此学生得出自己推测的可能结构是不正确的,因此得到这样的结论:苯的分子结构中肯定不存在像烯烴一样的双键或炔烃一样的三键。那么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呢?带着疑问,老师通过展示苯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并通过PPT进行演示,请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并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与碳之间的化学键是介于双键和三键之间一种特殊的键——大π键。苯的结构简式:或。除此之外,老师在学生探究这个实验过程中,请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现象,并描述出来。同时对学生加以引导:苯除了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之外,试管中的液体还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再认真观察、相互讨论就可以得出:①加溴水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溶液为橙红色,下层溶液几乎为无色,由此学生得出结论: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苯能从溴水中萃取溴。②加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液体也分层,上层溶液为无色,下层溶液呈紫红色,由此学生得出结论:苯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要小。
4.归纳总结在《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计算、相互讨论、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最终学生自己得出苯分子的结构。由于将本节课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中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进行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讲解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的填鸭式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师的启发式引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做探究实验,通过分析思考、相互讨论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今后的学习和进行实验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对今后有机化学的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设计成“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比如:葡萄糖分子的确定。
设问:已知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如何确定葡萄糖分子的结构?
讨论: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哪些官能团?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经过相互讨论后提出假设:(1)可能含—COOH,鉴别方法:①与酸碱指示剂变色;②与Na2CO3反应;③与Cu(OH)2反应。(2)可能含—OH,鉴别方法:①能与Na反应;②能与有机酸发生酯化反应;③不能与NaOH、Na2CO3反应。(3)可能含—CHO,鉴别方法: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新制Cu(OH)2共热生成红色沉淀。要确定葡萄糖分子中是否含有以上官能团,学生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进行验证。endprint
学生设计并行实验探究:(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分成置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加入少量Na2CO3固体和少量Cu(OH)2固体,充分振荡。(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再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振荡后,水浴里加热3—5min;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新制的10 mL Cu(OH)2溶液,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直接加热至沸腾。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实验(1)中滴有石蕊的试管中的溶液不会变红、加Na2CO3固体的试管中无气体产生、加少量Cu(OH)2固体的试管中固体不溶解;实验(2)中加新制的银氨溶液的可观察到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镜,加新制Cu(OH)2溶液则产生红色沉淀。
通过现象,学生得出结论:C6H12O6中没有—COOH,含有—CHO。
PPT投影:科学家们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结果:该有机物与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的己六醇;1mol该有机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该有机物被新制Cu(OH)2氧化成含有—COOH的物质。请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推断葡萄糖分子的结构。学生经过分析,相互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葡萄糖分子中含5个—OH 和1个—CHO。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它有醇和醛的性质。结构简式为:CH2—CHOH—CHOH—CHOH—CHOH—CHO。
三、“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意义
由此可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的体现了学生主体性,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中心,注重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过程,为学生的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运用自如,针对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法和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作为教师,运用“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集思广益,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中获得感性的认识,并将之转化为理性认识,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连平中学517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