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开展符合区域特色的校本科研是促进化学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7-09-12李虹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学科素养生命教育

李虹霞

摘 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如果说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教学革新的基石是校本科研,而教师则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更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科研实践锤炼中成就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呢?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中化学 学科素养 生命教育 校本科研 教学相长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高水平教育的渴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探究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革新势在必行。[1]

首先,以人为本是校本科研的核心,是生命教育的内在要求。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素质教育,倡导一切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015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明确阐述了新高考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可见,生命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实事求是,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日渐形成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所以,如何将生命教育与开展符合区域特色的校本科研相结合的探究便成为了当代化学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以化学学科视角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又与人文学科沟通、融合,顺应社会、学科、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中化学的特点决定着生命教育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生命教育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较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必要性。

其次,以人为本是教学革新创新驱动力,教学革新的基石是校本科研。[3]

学生是我国經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学革新的基石是校本科研,校本科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师主导的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与应试教育,而是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一位学生主动的健康成长。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尊重个性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传统化学实验的课授课方式是教师讲授或演示,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或背诵实验。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和实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最根本的发展,所以,探究将传统实验授课方式革新为以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模式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形式,在安全条件下大胆的放手,探究让学生自主选择更多的创新实验方式的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中尝试不同实验、不同特点、不同选择、不同特色、不同创新的高效实验教学新方法。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在思考交流、合作共赢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第三、校本科研是现代学校教育对区域特色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获取化学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内外化学物质伤害、食品安全事故、医药安全等都成为主要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外界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珲春市位于吉林省最东端,是中国唯一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城市。2009年8月,国家确定珲春为长吉图开发开发开放“窗口”城市,珲春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中国大陆最东端以全新的面貌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教育的高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学校教育模式改革,因此,符合地区特色的校本科研是珲春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开展符合区域特色的校本科研是促进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4]

校本科研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基于区域特色和本校学情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核心思想,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在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增强校本科研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校本科研内容。将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融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从高中学生的生理状况、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在结合本校学情中充分融合地域人文特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高中化学校本科研为例:结合本地本校学情在探索充满活力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们需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总之,全面展开与时代发展相对接的符合区域特色校本科研能够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课程意识、反思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促进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5日

[2]袁夕.《校本科研指导》.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年8月

[3]王晓红.《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月1日

[4]杨东平.《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1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学科素养生命教育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教学相长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