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2017-09-12蒙秀溪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北流市姐妹俩刘老师

蒙秀溪

“教师节到了,在这样的日子里,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您对我的谆谆教诲,您给我的帮助,时至今日我仍牢记于心。感谢有您,感恩有您!”这是学生陈红梅给老师刘升发来的一条教师节祝福短信。简短朴实的几句话里,饱含浓浓的师生之情。

多年来,每逢重要节日刘升都会收到学生通过短信、微信和QQ发来的祝福,每一条他都会保存起来。“祝福虽然简短,但很珍贵。”刘升一边翻看,一边对记者说,“因为,这些祝福告诉我,孩子们现在都过得很好、很开心。这对我来说更重要。”

坚持,因为学生的渴望

刘升,是玉林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普通的老师。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优秀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努力让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都能自信快乐地面对生活。

“帮助特殊孩子走出他们那片小世界,让他们能够自信地融入社会大家庭,是每一位特教老师应有的责任。”刘升如是说。正因如此,他在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上坚守了22年。

1991年,刘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事实上,当时刚初中毕业的他并不知道“特殊教育”意味着什么,并不太清楚将来要面对怎样的学生。在学校里,他开始学习听力学、特殊儿童心理学、医学、手语等课程,然而学得越深、了解越多,他越感畏惧。“特殊孩子那些特殊的行为、特殊的心理,让我不知所措,甚至有点畏惧,我不知道以后要如何面对他们,更没有信心把他们教育好。”刘升说。

直到去了几所特殊教育学校见习后,刘升才对特殊教育、特殊的学生有了更全面且深刻的认知。见习中,他与那些特殊的孩子一起学习、活动,学生们灿烂的笑容、阳光的心态改变了他此前的想法。他说:“他们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见,有的说不出,但这都不妨碍他们快乐地学习、生活。其实,他们并不难相处,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理解。”

1995年,刘升回到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开始了漫长的特殊教育之旅。“特教工作确实十分辛苦,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很难坚持下去。我也时常感到累,来自各方的压力,来自社会的诱惑,都曾让我彷徨,但一想到这些特殊的孩子,我就有了动力。”刘升说。

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据刘升回忆,那时学校男教师很少,琐碎事情又多,他经常是刚放下粉笔又要拿起工具,做水电工、做木工、做焊工。学生憧憬多媒体教室,但因为当时学校经费紧张,一时无法添置,他就自费买来摄像头,组装了一台简易的投影设备,让学生们也能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一次,他負责的一个新建项目,因为国家补助资金方案调整而面临夭折,他就勇敢地直接找到市长,几番争取之后,项目最终得以顺利推进。

“刘升老师这些年,为孩子、为学校付出了很多。虽然这期间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但他始终不忘从教的初心,乐于奉献。”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睿娴说。

积淀,为每一个孩子铺路

“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就要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刘老师总是给我们创造很多锻炼的机会。”刘升的学生陈金贵告诉记者,“比如教我们写作,刘老师就经常带我们出去观察生活,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活化、人文化,是刘升一直秉持的教育教学理念。他认为,开展实践教学不仅能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相对于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品格更为重要,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直面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磨练心性。”刘升说。

最初,刘升教的是语文。他特别重视听障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床上用品”一课,他把课堂搬进宿舍,被子、床铺等成了他的“教具”;上“红绿灯”一课,他把学生带到马路上,现场感受红绿灯的规则,观察人们在红绿灯规则下的行为表现;为了解释“魔术”一词,他还自学魔术,和学生一起体验魔术,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后来,刘升改教数学,他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笔算加法时,他让学生计算大课间分组跳绳的总成绩,计算从家到学校乘车的车费总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他还把一些有趣的训练软件运用到课堂常规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口算学习的兴趣。

22年来,刘升教过除律动课之外的所有课程,有时甚至包班。无论教哪一门课程,他都坚持趣味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他从未停止学习,除了阅读专业刊物、理论书籍,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曾入选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学员,参加全国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特殊教育研究人员高级研修班。他主持了市级课题《新世纪家庭教育功能的研究》、自治区级课题《聋校学困生心理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等,并在《现代特殊教育》《南京特师学报》等报刊上发表20余篇专业论文。

近些年,随着博客、微信、易启秀、美篇等现代媒介的兴起,刘升又进行了家校互动新途径的探索。“刘老师热衷于教学研究,研究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刘升的同事、全国优秀教师王琼老师如是说。

满足,源自孩子的笑容

刘升的学生吴嘉伟由于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已经好几年没见过母亲了。一次,刘升和学生聊起了家庭,吴嘉伟突然失声痛哭,刘升再三询问后才得知他想妈妈了。看着泪眼婆娑的吴嘉伟,刘升心中十分着急,通过各种办法,终于联系上了吴嘉伟的母亲。现在,吴嘉伟与妈妈经常联系,脸上整天挂着笑容。

“刘老师总是这么关心我们,感谢刘老师!”吴嘉伟对记者“说”,“言语”中难掩感激之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心地笑、自信地笑,都能乐观面对生活,是刘升从教之初为自己定下的职业目标。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这一目标,用自己的爱敲开一颗颗“封闭”的心灵。

2016年春季学期,家在陆川县清湖镇的温春明、温春花姐妹俩面临辍学。姐妹俩成绩一向很好,且已即将毕业,这让刘升感到惋惜和不安。几次电话与其家长沟通无果后,刘升便与李睿娴校长辗转一百多公里,来到姐妹俩家里,成功说服她们的父母。回校后,刘升又立即搜集素材,设计筹款方案,在“全国爱耳日”当天,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我给耳聋两姐妹众筹上学费用》的消息,不到24小时就为姐妹俩筹集8000多元爱心款。如今,姐妹俩已经顺利完成初中学业。

“这些年,刘升老师的足迹几乎遍布玉林的所有市县,他常常奔波上百公里,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与家长沟通,积极为学生解决问题。”李睿娴校长告诉记者。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有更好的发展,刘升常常不辞劳苦,多方奔走。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学生陈红梅,2008年,刘升得知她即将参加高考,便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她复习,并联系相关学校了解招生情况。在刘升的帮助下,陈红梅顺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这成为北流市当年的一大新闻。“要是没有刘老师,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有今天,刘老师是我们家的恩人!”陈红梅的父亲动情地对记者说。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刘升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心中装着学生、爱着学生,把特别的爱给了这些特殊的孩子,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户。

(责编 莫东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流市姐妹俩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基于GIS的广西北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姐妹俩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趣猜中药名
北流市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谈谈北流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经验做法
北流市奶牛养殖业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