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坚守
2017-09-12舒小芩
舒小芩
6月的一天,在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小学(以下简称大田村小学)的劳动基地里,该校校长李德来半蹲着身子,指着一株辣椒对学生说:“同学们都吃过这种辣椒,但你们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这是长椒,它的果肉比较薄,味道辛辣,喜欢吃辣的人应该比较喜欢这个品种……”几十个小脑袋凑在一起,饶有兴趣地听着。接着,在李德来的指导下,学生们动手清理菜地里的杂草和枯枝败叶。
这是近年来李德来开设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劳动体验课。由于这门课程有趣、生动、活泼,因此很受学生欢迎。作为这门课程的“开创者”,李德来同样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们眼中这位平易近人的校长,已经在瓜里乡教学一线坚守了整整三十年。
珍惜做教师的机会
李德来是土生土长的瓜里乡大田村人,走上从教之路纯属偶然。1988年,李德来成为高考落榜队伍中的一员,由于家庭贫困,便主动放弃复读的机会,与父亲一道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但他没有因此停止学习,只要有时间,他就拿出书来读一读,村里人因此笑着称他为“秀才”。后来,大田村小学缺教师,在周忠念老师(李德来的小学语文老师)的引荐下,李德来获得了在母校做代课老师的机会。
李德来十分珍惜这样一个机会,他一边教书、一边务农。在他的努力下,教学第一年便获得了全乡三年级语文、数学教学抽考双科一等奖的好成绩,让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两年后,他主动请缨到更边远的教学点任教。为了方便照顾家里,他坚持每天往返家校。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要走将近两个小时的路,这意味着他每天需要来回奔波近4个小时。所以,在往返家校的路上,乡亲们总能看到他匆匆赶路的身影。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德来发现了一条通往学校的近道,但这条近道由于常年无人走,长满荆棘,根本无法通行。为了缩短在路上的时间,李德来拿起镰刀,决心重新开通这条道路。那段时间,他每天起早贪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用坏了两把镰刀,走坏了三双鞋子,硬是在荆棘中开辟出一条能走的路。自此,他往返家校节约了一半时间。
1992年,李德来在领导的推荐下参加了县里的招干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面临到乡政府工作还是继续做教师的选择时,他毅然选择留了后者。之后,他多次婉拒了转岗晋升的机会,坚持留在教学第一线,一干就是30年。
李德来踏踏实实地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但他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渴望知识、渴望进步,即便学校和家里的事务繁多,他也依然每天坚持挤出时间来学习。通过自学,他先后拿到汉语言文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两个专科文凭,从代课教师成长为小学高级教师。
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2011年,李德来担任大田村小学校长职务。他认为,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与情感世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把学校的走廊、墙壁等进行了重新装饰和美化,还设置了一处宣传栏,让这所农村小学开始透出一些文化味。
2012年,县教育局对大田村小学进行了撤点并校,该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迁往瓜里乡中心完小就读,李德来继续负责大田村小学的工作。虽然担子一下轻了许多,但他并未因此懈怠下来,而是抓住时机不断对校园进行“升级改造”。
改造前的准备工作既忙碌又繁重,李德来一门心思扑在规划设计和争取项目上。为筹集建设资金,他马不停蹄地往外奔波,争取到上级的部分资金支持,并得到乡亲们和朋友们的慷慨帮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共争取到20多万元建设资金,他将这笔资金有计划地用于改建幼儿园、美化校园、维修围墙、翻新教室等方面,并为学校添置了新的设备,包括安装防盗监控设施、校园广播系统、空气能热水器,为学生食堂购买了全自动节能饮水机、大容量冰箱、消毒柜等,还为一些教室安装了白板。大田村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学生上学和放学的安全问题一直压在李德来心头。当地有一所民族风雨桥,是连接大田村8个村民小组及32家学生的唯一通道,但由于年久失修,桥面已经破旧不堪,加上桥面狭窄,车辆行人拥挤,学生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李德来多次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并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市国土资源局驻大田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一道,对这座民族风雨桥进行了实地测量,然后写了一份报告递呈给相关部门。如今,民族风雨桥的修缮工作已有眉目。
由于工作忙碌,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妻子身上,对此,李德来深感愧疚,他说:“我能走到今天,多亏有妻子的支持和付出!”资源县教育局纪检组组长易孝和对李德来赞赏有加,他这样评价李德来:“李校长做事很扎实,而且很有毅力,他为学校的建设尽心尽力,如此用心,确实让人敬佩。”
创新改革课程
李德来发现,很多农村学生其实都很聪明,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容易变得懒散,走向社会后,少数人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鉴于此,2007年,时任大田村小学副校长的李德来开始有针对性地抓学生德育工作,将劳动教育作为第一个突破口。
李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资源县第二中学一位资深教师的指导下,他酝酿了《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课题,并成功申报为县、市教育科研课题。之后,他组织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基地实践劳动与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开设了劳动体验课程。他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能让学生形成“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
李德来惊喜地发现,开设劳动体验课后,学生的精神面貌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喜欢劳动、主动劳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根据课程经验,他带领课题组编制了劳动实践校本教材——《农村常用蔬菜的种植与栽培技术》,用于规范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该书还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大田村小學也因此被确立为“桂林市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李德来撰写了相关论文,其中《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浅谈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多篇论文在省级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并多次获奖。
2013年,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李德来与资源县气象局合作,在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中建起了一个自动气象站。这个高高耸立的自动气象站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每个学期李德来都会邀请县气象局的专家来校,为学生讲解各种观测仪器的方法,教会学生识别各种气象预警信号,传授学生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本领。
“李老师的教导使我终生受益。”现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的肖瑜曾是李德来教过的学生,说起恩师李德来,他感激不已,“我庆幸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我的母校有李老师的坚守,真是一件幸运的事。”面对学生的赞誉,李德来说:“从教30年,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尝过,但我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找到了人生目标,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对于我来说意义更重大。”
(责编 蒋海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