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发展现状与分析
2017-09-12陈伯颜
陈伯颜
摘要:介绍了鄄城县农机维修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使农机维修网点健康快速发展提出的建议。
关键词:农机维修网点;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S23287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9.016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机维修行业逐渐得到壮大,对机械故障的排除,机械使用寿命,农业增产增收,农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农村维修网点条件的限制,农机维修网点发展情况仍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强化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清理整顿农机维修市场,强化农机维修人员的法律观念和遵纪意识,保护广大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县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对促进全县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1鄄城县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随着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大型高科技农业机械数量持续上升,农机维修网点也随之增加,截止目前,鄄城县共有126个农机维修网点,承担着全县10万多台大中小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任务,其中综合维修点89家,专项维修点37家,符合条件并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有126个,发证率100%。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76人,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维修人员376名(其中农机修理工技师12名、中级农机修理工246名、初级农机修理工118名),持证上岗率100%。有15个农机维修点被省农机局评为星级文明维修单位。通过调查,全县农机维修网点发展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农机维修经营网点数量多、分布广。获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126个维修经营网点,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办事处的集市和农贸市场,经营者都是个体户,农机维修个体经营已成为全县农机维修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维修网点等级低、规模小。全县所有维修网点三级及以下的小规模修理点及专项维修网点等级低、技术含量不高,这些维修网点修理工技术素质低、维修设备简单,维修厂房简陋,人员较少。
三是大部分农机维修网点主营修理兼营配件。经过调查走访,全县维修网点有80%的维修点属于修理与配件兼营的维修网点。近几年,换件维修已成主流,修复工艺已被换件维修代替,因此,农机维修兼配件经营已成为很多维修网点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2存在的问题
当前,鄄城县农机维修网点已成为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和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服务产业,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全县农机维修都是靠自身发展,并且无规律性,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农机维修网点数量逐年发生变化,时增时减。鄄城县农机维修网点从2014年的156家缩减到现在的126家。在此次的调查中,又发现有2家农机维修网点转行或关闭,主要因为农机维修行业效益不好,一年不如一年。据维修工反映,现在搞农机维修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并且农机维修活又脏又累。
二是农机维修人员业务素质低、专业技术差。农机修理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院校培训和有关专业技术培训,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十分低下,对农机维修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接受能力差,接受渠道窄。
三是农机维修网点技术条件差。一些农村维修网点维修场地小,露天维修比较普遍。维修设备大多都是扳手、钳子,没有先进的维修设备,不能满足现代高新农机具维修的要求,亟待更新。
四是农机维修配件质量差,直接影响维修质量。生产配件的一些廠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生产质量,生产的农机配件质量不过关,使广大购机户利益受到很大损失。
五是不能开展优质服务,收费标准高,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维修意识不明确。
3几点建议
为使农机维修网点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保障广大农机户的利益,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为农机维修网点给予资金扶持,使农机维修网点上规模、上档次。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拿出对农机维修网点给予补贴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主要补贴维修设备、工具及仪器的添置,使农机维修网点提档升级。
二是强化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农机维修网点开业之前,需经农机管理部门严格审核,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后,再由工商颁发《营业执照》。农机维修网点在运行过程中,要接受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信誉比较好的颁发星级标志牌,不符合条件的应取缔。
三是农机管理部门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农机维修业务。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和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相继问世。为顺其发展,需要从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中选调技术人员到正规院校、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培育一批高技能农机维修人才。
四是在全县范围内合理设置农机维修网点。积极筹集资金和高科技人员组建县级农机维修中心,主要承担大型高科技、新式农机具的维修服务,在全县维修行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另外,每个乡镇设置1~2个骨干农机维修示范点,主要承担普通农业机械的大修、中修及技术要求较高的专项修理。
五是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轮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针对目前维修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技术等级低的实际情况,建立定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制度,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介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维修装备的技术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