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原理与应用

2017-09-12贾薇殷海善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晋城市

贾薇+殷海善

摘 要:文章探讨并分析了农业布局原理的限制因素及其在晋城市城郊区的应用,结果表明:(1)平川区适合种植粮经作物,而丘陵山区适合各类果蔬生产。(2)近郊区适合能够实行机械化作业、用工少的作物,而郊区内侧适宜发展机会成本偏高的果蔬生产,外侧适合机会成本最低的设施蔬菜生产。(3)土地质量、劳动力机会成本和距离等因素共同对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发挥着作用。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原理及限制因素分析,将为其他城市的农业布局提供理论指引。

关键词:农业布局原理;区域布局;晋城市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1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allo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lain area was mostly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rational crop, while the hilly and mountain area was mostly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2) The most suitable crops for the area where around the suburb were cleaning crops. Inside of the suburb, the crops with high labor-opportunity cost were suitable, while it was just opposite outside of the suburb. (3) The land quality and labor-opportunity cost both work on land use. The analyze of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allocation and its limitations in Jincheng will provide the guidence for other cities.

Key words: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allocation; agricultural structure; Jincheng.

农业布局又称农业配置,是农业各部门(农、林、牧、渔业)和各部门内部各种生产门类及其种类和数量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农业布局对该地区农产品竞争力有重要影响[1],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2-4]。该理论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由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冯·杜能提出。他单独考虑市场距离这一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经济地租与市场距离的函数关系。而实际情况是:(1)距离产生的运费在农业生产与经营中的份额越来越低,甚至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2)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度,耕地资源少,特别是优质耕地资源少,一定质量的耕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土地质量优越的区域,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3)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停留在农业领域的劳动力已经是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经营能力差的低端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新状况对于农业发展是新的限制因素。劳动力机会成本高的区域,农业生产的集约程度一般偏低。(4)农业发展还存在其它限制因素,如资金、技术等,但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解决。目前,有关农业结构变动的分析较多[5-12],但是关于农业布局的限制因素与原理分析的尚不多见。

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与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一是土地资源,第二是劳动力资源,资金和运费等因素是次要因素。土地资源优越、劳动力机会成本低的区域是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的区域,而土地资源劣势、劳动力机会成本高的区域是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的区域,土地资源优越或者劳动力机会成本低的区域则是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的区域,这是当前城市郊区农业区划应该遵循的原则。

合理的农业布局和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及其它农业资源和生产设施的潜力。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对其农业布局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农业布局提供理论指引。

1 农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土地质量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在给定区域内,土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中,第一为地形地貌因素,分为平川区和丘陵山区;第二为土壤因素;第三为水分因素,分旱地和水浇地两种,忽略重金属污染等限制因素。

城市一般位于平川区,周边有丘陵山区。平川区土地适宜性广泛,最适合粮经作物,因为便于机械化作业,水资源丰富的水浇地适合蔬菜生产。

丘陵山区,一般为旱地,土地适宜性较窄,适合各种农作物旱作生产,最适合各类果蔬生产,水资源丰富的区域更加适合果蔬生产。部分缓坡丘陵区和平川区具有相似的土地适宜性,水浇地也适合蔬菜生产。土地质量角度下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板块状结构,如图1所示:

1.2 劳动力机会成本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大田作物、蔬菜、果品等可以分为用工多作物和用工少作物两个类型。大田作物如谷子、棉花为用工多的作物,小麦、大豆为用工少的作物。设施蔬菜中,黄瓜为用工多的作物,辣椒为用工少的作物。果品中,核桃为用工少的作物,葡萄、苹果、梨为用工多的作物。

从劳动力机会成本角度考虑,可以分为三類区域。一类为发达地区,指就业充分、工资水平比较高的区域;二类为次发达地区,是指土地资源比较优越、人口和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区域;三类为欠发达地区,指缺乏就业和教育机会、土地资源质量较差、人口流失严重的区域。该类区域由于耕地资源缺乏,不适合大田作物和果蔬生产,应该以林业和生态为建设方向,故不予以考虑。对于用工多的作物,适合劳动力机会成本低的次区域发展,而对于用工少的作物,适合劳动力机会成本高的发达区域发展。endprint

近郊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多、就业工资高、就业距离短,导致务农机会成本高,从而城区不再适合劳动密集型的果蔬生产。在城区从事果蔬生产无法获得和非农就业相当的收入水平。在劳动力成为农业发展限制因素的情况下,具有良好区位的城区农业应该为能够实行机械化作业、用工少的作物,最佳类型即为小麦、大豆、玉米等。

郊区,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低,而且越偏远,机会成本越低。因此,郊区内侧适宜发展机会成本偏高的果蔬生产,而郊区外侧适合机会成本最低的设施蔬菜生产。

同时,机会成本逐渐降低的作用使得每一种作物区带内同样存在着集约化程度渐变的过程,如近郊区粮食经济作物带内,以城市为中心,离城市越远,复种指数逐步提高,农田耕作精细程度有所提高。如水果干果区带,内侧以集约化程度低的核桃为主,外侧以集约化程度高的苹果、梨为主,甚至为集约化程度更高的葡萄,或者在同一种果蔬内可能存在集约化程度的差别。而在蔬菜和设施蔬菜区带内同样存在集约化程度的差别,如图2所示。

1.3 土地质量和劳动力机会成本共同作用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区位决策是决策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在一定的经济空间中,各区位所处的地位不同,其区位因素各异,从而其市场、成本、技术、资源约束不同。为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需要和相应约束条件做出最佳选择。在城市郊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质量、劳动力机会成本和距离等因素共同发挥着作用。土地质量总体上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在土地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劳动力机会成本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土地质量的决定作用使得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呈现出版块状格局,劳动力机会成本因素调整着版块状格局的一致性。

2 晋城市农业布局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丹河、沁河流域中下游,全市总面积9 490 km2,东西宽160 km,南北长100 km,地理坐标为35°11′~36°04′N, 111°55′~113°7′E,市区面积149.6 km2。在地理上,将现在的城区定位为近郊区,泽州县定位为远郊区。晋城市地处黄土高原南端,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全市多年无霜期192.6 d,最多为226 d,最少为138 d。年平均气温在10~11 ℃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在2 392.8~2 610.6 h之间,光能资源充足,热量资源丰富。1956年以来的气象资料表明,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3 mm,最高的1956年降水量为1 010.4 mm。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晋城市的人均占有水量、单位土地平均占有水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发展潜力较大。

2.2 晋城市农业布局

晋城市大型水果基地应该布局在泽州县的山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丘陵区、土地质量比较优越的村庄,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次发达地区,如柳口镇、晋庙铺镇、犁川镇、大箕镇、山河镇、李寨乡等土地资源优越的村庄,以及北义城镇、下村镇、东沟镇、周村镇、川底乡等丘陵乡镇。

设施蔬菜基地适宜布局在土地质量优越且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区域,或者距离城市较远的区域,如高都镇和北义城镇两个平川型乡镇,以及下村镇、东沟镇、川底乡和周村镇等丘陵型乡镇的河谷村庄。金村镇、南村镇、巴公镇虽是平川区,但由于已经成为市区扩展范围,工业、商业发达,劳动力机会成本高,不适合用工多的蔬菜生产。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适宜布局在近郊区的西上庄办、北石店镇、钟家庄办和金村镇、南村镇、巴公镇等乡镇(办),以及郊区其它乡镇。

依据以上一般原则,可以推出,城市郊区同一土地质量相似、劳动力机会成本相近的区域,用工多的作物适合劳动力机会成本低的农民家庭发展,农户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收益,用工少的作物适合需要支付劳动力工资的工商企业发展,通过机械化大规模作业、或者减少人工支出获得收益。农民和资本各尽其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土地质量相似、劳动力机会成本相近的区域,用工多的作物可以通过引入外来劳动力的方式解决,如在近郊区,可以引入河南省、陵川县等远地低成本劳动力解决。

以上是從乡镇范围内土地主导利用方向角度进行分析的,事实上由于乡镇内部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以及劳动力之间年龄、资本和管理能力的差异,不排除乡镇内部个别村庄和个别人的发展方向偏离乡镇总体方向的情况。晋城市郊区农业区划图见图3。

3 结 论

本文探讨并分析了农业布局原理的限制因素及其在晋城市城郊区的应用,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 对于土地质量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平川区土地适宜性广泛,最适合粮经作物,而丘陵山区适合各种农作物旱作生产,最适合各类果蔬生产。

(2) 对于劳动力机会成本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近郊区适合能够实行机械化作业、用工少的作物,最佳类型即为小麦、大豆、玉米等,而郊区内侧适宜发展机会成本偏高的果蔬生产,外侧适合机会成本最低的设施蔬菜生产。

(3) 在城市郊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质量、劳动力机会成本和距离等因素共同发挥着作用。土地质量总体上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在土地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劳动力机会成本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谭荣, 曲福田. 从土地利用效益看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以江苏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06, 26(6): 1033-1036.

[2]宋晓媚, 周忠学, 冯海建. 城市化过程中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结构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沙漠, 2015 (4): 1096-1102.

[3]宋涛,蔡建明,刘军萍. 世界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 2013, 22(2):88-96.

[4]周建华.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 经济地理, 2006, 26(2): 296-299.

[5]翟荣新, 刘彦随, 梁昊光.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J]. 人文地理, 2009,24(1): 72-76.

[6]侯庆丰.基于水足迹的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分析[J]. 中国沙漠,2013, 33(6): 1921-1927.

[7]邓振镛, 王鹤龄, 王润元, 等.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北坡农林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中国沙漠, 2008, 28(2): 381-387.

[8]石敏俊, 陶卫春, 赵学涛. 民勤绿洲生态重建目标下土地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选择[J].干旱区地理, 2009, 32(2): 274-280.

[9]李曼, 杨建平, 谭春萍, 等.疏勒河流域双塔灌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其原因[J].中国沙漠, 2014, 34(5): 1417-1423.

[10]刘昭云. 湘南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政策建设探讨[J]. 经济地理, 2004, 24(4): 533-535.

[11]刘彦随, 陆大道.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效应[J].地理学报, 2003, 58(3): 381-389.

[12]袁成, 周应华, 靳晓燕. 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与态势分析[J]. 人文地理, 2004, 19(4): 82-85.endprint

猜你喜欢

晋城市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暨安全用药技术培训会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招商引才 合作互赢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子女教育问题探究——以晋城市开发区侯匠村为例
家风唤回正能量——晋城市关工委引领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
晋城市蜂协为蜂农赠送蜂王
一花引来万花香:晋城市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