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国竞相争抢乌克兰军工专家

2017-09-12田聿

环球时报 2017-09-12
关键词:设计局军工乌克兰

田聿

最近有关乌克兰航母专家为中国工作的传闻吸引了国内外的注意。事实上,乌克兰军工专家的外流并非新闻。据统计,1991年独立后,乌克兰从苏联继承多达3594家军工企业,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就有700多家。当乌克兰对这个超级军工综合体实施大规模“瘦身”与“转产”时,许多专业技术人才“空有屠龙术”,而“幸运”的橄榄枝就从四面八方伸向这个年轻的国度……

美国财大气粗下手最狠

乌克兰独立后仅两年,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就呈现“断崖”式下滑,1994年GDP下降24%,近乎于雪崩。溃败的经济对乌克兰军工综合体更是致命,许多宝贵的人才和技术纷纷外流。

在争夺乌克兰军工人才的大战中,财大气粗的美国下手最狠。1992年初,得到美国国务院资助的乌克兰人民联盟、乌克兰-美国老兵委员会以及美乌企业基金会等NGO组织如潮水般涌入乌克兰各个角落,借口是“防止敏感技术人才的外泄”。

中国现役航母辽宁舰前身是乌克兰还未完工的“瓦良格”号,当时与它遭遇类似的还有另一艘躺在黑海造船厂船台上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一家美国废旧钢铁回收公司开价每吨500美元的“废钢收购价”,诱惑乌克兰方面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拆解为废钢铁,彻底断绝俄罗斯获得核动力航母的可能。但罕为人知的是,这家美国公司还对黑海造船厂的高级工程师和技工兴趣浓厚。美国商人布尔巴千方百计接触黑海造船厂船艺实验室的人员——后者曾是苏联唯一一群掌握军舰水线下部防锈涂层工艺的人。狡猾的布尔巴没有简单地把金钱作为唯一武器,而是刻意用“大洋彼岸更优越的科研条件”“科学无国境”等说辞去忽悠他们。最终,4名年富力强的工程师向厂长递交辞呈,加盟一家美国公司,并把作为苏联军工绝密的镀锌保护涂层配方贡献出来,大大提高美国军民用船只的抗锈能力。美国海军也同样盯上了这些黑海造船厂的技术骨干,邀请乌克兰专家帮助解决美军退役舰艇的封存作业防锈问题。可惜这些“异国科学娇子”并没有好的结局。据调查,他们在美国定居三四年后,就被原公司解聘了,之后不知所踪。

美国通过乌克兰还搞到了很多俄罗斯的独门技术。俄中央水翼艇设计局副总设计师阿森涅夫透露,20世纪90年代,美国看上该局新研制的高速地效导弹艇,但被警惕的俄罗斯设计局拒之门外。于是美国人转而向乌克兰寻求帮助,因为乌克兰有大批生产厂家是中央水翼艇设计局的合作单位,掌握有很多相关技术图纸。仗着大把美钞为后盾,美国招募了多达200名乌克兰工程师。

伊以你争我夺软硬兼施

比起相对单纯的“抢人才,抢技术”,以色列和伊朗这对“死对头”围绕乌克兰专家的争抢却充满了火药味。1994年,克罗地亚从乌克兰买来一个营的S-300PS防空导弹,并聘请超过20名乌籍专家提供技术保障。不久后,克罗地亚准备将这些先进的防空导弹转手给伊朗。这个动向很快被紧盯伊朗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察觉。摩萨德特工一方面做克罗地亚政府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联络乌籍军工专家,希望他们为以色列服务。一名乌籍专家回忆,以色列特工“软硬兼施”,混入S-300PS导弹的保养工作中悄悄加以破坏,一些态度不明的乌克兰专家还收到多封匿名警告信,提醒他们“别跟伊朗人有什么来往”。经过一番折冲,克罗地亚最后将大部分S-300PS导弹转运给美国,算是了结了这场恩怨。

不过据俄罗斯《技术与武器》杂志披露,伊朗革命卫队还是从克罗地亚获得了S-300PS的技术资料复制件,并接触和邀请乌克兰专家提供更多的S-300相关资料,并为自己研制类似的国产“信仰-373”防空系统提供指导。

朝韩私下接触“各取所需”

对乌克兰军工人才的争夺,还延伸到遥远的朝鲜半岛。1995年,韩国总统金泳三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棕熊项目”合作计划,以抵债的名义从俄罗斯引进多种装备。但俄罗斯在韩俄合研武器时严守技术秘密,令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徒唤奈何。

为摆脱对俄军工技术的依赖,韩国有意识地在独联体国家入手,进行技术和人才引进工作。据香港《亚太防务》披露,一名有情报背景的韩国商人“K先生”在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积累了广泛人脉。1995年,乌克兰和俄罗斯政府同意“K先生”的公司购买被销毁的洲际导弹废品。“K先生”称,乌方给他的废弃导弹名单包括射程超过1万公里的多型洲际导弹,给韩国情报机构获取导弹机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最为关键的是,“K先生”成功从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厂找到多名退休专家,充当公司“顾问”,由他们指点从退役导弹上拆卸哪些重要部件。1996-1998年,“K先生”为韩国搞到5000多吨与导弹有关的零部件、推进剂及各种相关设备。拆卸工作之“精准”,没有乌克兰行家的指点,是万万不行的。

与小有收获的韩国相比,朝鲜在该领域同样受益匪浅。俄罗斯媒体多次暗示,乌克兰专家的帮助使朝鲜在弹道导弹技术领域进展神速。而乌克兰近年破获的“朝鲜特工试图招募乌克兰洲际导弹技术专家”的间谍案,就成为这类说法的“新证据”。乌方官员称,朝鲜间谍在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克市,希望与乌克兰导弹设计方——南方设计局和洲际导弹生产厂——南方机械厂取得私下联系。两名朝鲜人经常到当地广场溜达,找老年退休员工聊天,以寻找与南方设计局或南方机械厂有关的线索。在退休工人的帮助下,朝鲜客人如愿以偿地见到一名乌克兰技术总师,见面后,朝鲜人拿出3000美元给乌克兰专家,请求后者提供R-36M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构造、燃料配方等资料。最终乌克兰专家向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报告,这次行动进而曝光。

俄乌相互提防暗度陈仓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同样存在大批的失业军工人才,他们担心的是乌克兰与自己抢饭碗。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采取“紧逼盯人”战术,阻止乌克兰军工企业正常生产。例如1991年分家后,苏联两大坦克生产中心——下塔吉尔和哈尔科夫——被俄乌瓜分,俄政府用丰厚工作待遇,安排子女定居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一线城市、包办都市户口、分给大房子等手段,阻止乌籍专家离开下塔吉尔,同时还用切断材料供应等方式阻碍乌克兰的坦克工业。

但乌克兰也并非没有还手之力。1996年,为完成向巴基斯坦出口320辆T-80UD坦克的“世纪生意”,多名受雇于俄罗斯的乌克兰专家玩了一把“无间道”。当时乌克兰并无完整的坦克制造能力,大部分技术还得依靠俄罗斯。面对俄罗斯的技术封锁,乌克兰基辅国家炮兵和轻兵器科学技术中心主任勃达伦科联系在俄罗斯多地的乌克兰专家,设法获得制造装甲、火炮等核心装备的秘密技术,帮助乌克兰造出合格的样品。

总体而言,乌克兰专家面对日渐衰落的故国军工业,更多只能慨叹“形势比人强”。俄罗斯《独立报》称,保守估计,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引进的乌克兰军工人才应在数百人左右。如今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也面临严峻的经济寒冬,加之更多拥有强大财力和优厚生活条件的国家参与竞争,俄罗斯未必能打赢这场“智力战争”。▲

猜你喜欢

设计局军工乌克兰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苏霍伊与苏霍伊新机设计局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新摩登时代
省着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