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洗野逸 落墨铸花魂
——品味潘锡林花鸟画的笔墨、章法和意境
2017-09-12邵妙苗
文/邵妙苗
挥毫洗野逸 落墨铸花魂
——品味潘锡林花鸟画的笔墨、章法和意境
文/邵妙苗
潘锡林
潘锡林,野风堂主人,安徽天长人,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潘锡林花鸟画工作室导师,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孔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红旗飘飘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山画院副院长,安徽省指墨书画院副院长,滁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潘锡林美术馆馆长,一级美术师。
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北京培训基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央党校、福州美术馆 、济南博物馆、武汉长江艺术家美术馆、桂林市博物馆、埃及大使馆等收藏。2015年11月应邀在世界艺术圣殿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画展,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被授予“百名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被评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潜力的中国花鸟画100家”“2011—2012年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的中国花鸟画家”。2016年当选为文化部《中国艺术博览》,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最受市场欢迎的百强书画家,当代十佳优秀花鸟画家。
潘锡林 春在枝头 68cm×137cm
作品参展
“92国际水墨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山水画展”优秀奖;
“全国手指画研究会第七届画展”优秀奖(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主办);
“第八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览”最高奖(文化部、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
“全国牡丹竞选国花画展”铜奖(文化部、河南省人政府主办);
“安徽省青年书画展”一等奖(安徽省美协、书协、团省委主办);
“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画研究院、河南省文化厅主办);
“第九届中国手指画大展”银奖(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主办);
“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佳作奖(文化部主办);
“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文化部主办);
“中华扇面艺术展览”银奖(中国美协主办);
“首届北京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展”(文化部主办);
“中享杯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并赴日本参加中日水墨书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1998年金彩奖,牡丹杯新人奖(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
“中国首届功在千秋书画扶贫展”(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
“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华人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国美协、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主办);
“第十届全国手指画展”铜奖(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主办);
“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书画展”优秀作品三百件(中国美协主办);
“毛泽东诗词创意书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迎99澳门回归中国画、摄影作品大展”(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主办);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大展”佳作奖(中国美协、中国诗书画研究主办);
“跨世纪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文化部、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
“全国画院院长中国画新作展”(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办);
“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抒北京情、圆奥运梦”书画摄影展(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联办公厅主办);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中国美协主办);
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中国美协主办);
“中国手指画研究会首届提名展”银奖(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主办);
“第十二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佳作奖(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筹委会主办);
“第十三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优秀奖(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筹委会主办);
“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创作奖(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筹委会主办);
“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金奖(第29届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主办)。
潘锡林 野趣 178cm×98cm
在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中,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是最难的。首先,花鸟画创作对于笔墨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其以小观大的特性,容不得笔墨的半点含糊和迟疑;其次,花鸟画,对于章法布局、艺术处理手段必须有深入的理解,一花一草,题材看似简单,但如何将简单的题材通过高妙的艺术处理,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笔墨含量和精神境界,这需要画家的大智慧和大手笔;再次,人物画有客观形象束缚,山水画要千笔万笔反复皴擦,而花鸟画寥寥数笔就要表达出画家的情怀,若没有相当的人文学养,很难画出好的花鸟画来。细读著名花鸟画家潘锡林老师的花鸟画,其亮点、风采和真趣,恰恰就在于笔墨、章法和意境这三味上。
潘锡林的作品大气磅礴,笔墨凝重,构思新颖。他以花鸟画见长,也擅山水,他的手指画更是独树一帜。潘锡林在笔墨技法上善于借古开今,他常常以“大痴山水”所惯用的“披麻皴”笔法融入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造成苍茫、野逸的视觉效果。一幅幅笔墨苍茫淋漓酣畅的大写意作品,给人展示着一个独特的水墨世界。
传统笔墨,当代神韵
花鸟画艺术根植于潘锡林青年时代打下的艺术基础,根植于他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潘锡林自幼受家学熏染,喜爱舞文弄墨。早岁时就开始临习《芥子园画谱》,临习书法名帖,打下了深厚的线描造型基础。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孮等名师,接受了系统的绘画训练,为花鸟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名师指导下,潘锡林从学习传统入手,在花鸟画创作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他勤奋执着,积极进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深入生活,苦练基本功。他学习任伯年的没骨画法,笔、色、水三者相济,各得其趣,在古雅中稍增艳丽。他学习八大山人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高旷纵横的野逸画风。在他看来,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其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大写意,体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风貌,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他还学习扬州八怪突破传统的清规戒律,注重生活的感受,追求个性的艺术风格。扬州八怪将他们所擅长的文学、书法和金石篆刻融会于绘画之中,使得诗、书、画、印在他们的画面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通过学习,潘锡林深得其法。
潘锡林认真研究古人的内在精神,而不只是停留在一笔一墨上,是全力学习古人的笔墨技法,精研花鸟画的构图与创意,从理解笔墨情趣中寻找花鸟画创作的语言形式。潘锡林告诉记者,作为当代花鸟画家,学习古人的目的是继承和创新,用现代人观念和思想、分析借鉴古人的传统,从传统里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绘画中经典的有审美价值的东西,不是说回归传统就意味着复古。
潘锡林认为,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最终还要发展传统。学习前人还要进得去,出得来,不可固守师法,食古不化。因此,他坚持学习古人而出古人。多年来,潘锡林遍访名山大川,去写生、拍摄资料,积累了大量素材,为花鸟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使他在花鸟画创作中,走出了脱胎于传统文人画,却少了传统文人画的陈腐之气。潘锡林作品中的时代感,是多年艺术实践的结果,在他的一系列花鸟画作品中,呈现出特有的清新、质朴、现代的艺术特征。
读潘锡林的花鸟画作品,用通常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欣赏,显然还是不够的,他的绘画理路传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趣由笔生,法随意转”的传统,而又赋予其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从而构成了“重于神似,迁想妙得,畅神达性”的审美意趣。
潘锡林注重师自然,他能把在作品中流露的细腻情感融入大自然的微妙流转之中,随物婉转,与心徘徊,通过其笔下的形象,表现出浓郁的自然风情,营造出精神栖息的港湾,表述着净化心灵的人文关怀。初读潘锡林创作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一幅一景,一幅一情,一幅一趣,不由得使人想到苏东坡题徐熙《杏花》的诗句:“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尽携书画到天涯”,正是潘锡林的人生写照,是他求学求师的历程。经历了春风秋雨的洗涤、坚忍不拔的探求,千锤百炼后,终于飘香于世,迎来了“落墨花”的神妙,“一洗万古凡马空”。
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发展,是在继承传统基因的同时,不断吸收多种新的养分。作为当代画家,潘锡林的艺术观与艺术思维方式是与现代同步的,强调对生活的深入与观察,突破了传统写意花鸟的程式规范,在回归传统文人画的内涵与气质的基础上,与当代人的审美理想互为表里。显然,他的艺术创作是以传统笔墨、现代意蕴、绵绵深情化合的艺术个性,确立了他在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坛上的坐标。在写意花鸟的创作中,艺术成为他事业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
书法作为中国艺术门类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对传统绘画尤其是对花鸟画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花鸟画创作所借助的主要笔法就是书法的笔法。凭借着深厚的书法功底,潘锡林的笔法从一开始就切中了花鸟画创作的堂奥,而以此为依仗,潘锡林的花鸟画不仅具备了优秀的状物能力,以点线为核心所滋生的笔墨形态尤为老辣爽利。受吴昌硕、齐白石画风长期洇染,浓郁的金石气息和遒劲的线条张力,已成为潘锡林花鸟画重要的笔墨标识。他在吴齐画风基础上,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尤其善于运用浓墨浓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开合充满视觉张力。他的笔墨语言雄浑险峻,达到极为自由和纯粹的境界。
潘锡林的恩师郭怡孮先生,是具有时代品格的中国当代花鸟画家。他在折枝花鸟传统程式的基础上,在继承父辈的花鸟画创作经验基础上,用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提出了“大花鸟”理念,号召花鸟画家的视野应从庭院、室内走向山野,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郭怡孮的“大花鸟”精神,影响着潘锡林去画自然界的山野花卉,用创新的思维,借鉴工笔意态、泼墨与重彩、山水与花鸟多种形式结合的创作方法。这是前人没有的“不择手段”的技法重组,演绎出表现现代意识的绘画方式。“大花鸟”意识是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连接,是时代品格所铸就的艺术风格。
从潘锡林创作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窥视到深受潘天寿、郭味蕖等一代大师影响的痕迹。他把山水与花鸟结合起来,以大气魄、大场景、大画幅,打破古人的幽深沉郁的小品格调,赋予花鸟画以鲜活与雄壮之美。他的花鸟画更多地继承了轻松、怡然、恬静的艺术理念,使作品中既有浓郁的传统水墨的活力和情趣,又不失新鲜、活泼和厚重的现代感。
潘锡林创作了一系列的大画幅花鸟画作品,如《水边珍禽》《晚风野水静》《秋夜入寒林》《锦绣中华》等,都把山水与花鸟、工笔与写意的笔法融汇进来,构图饱满,形象逼真,气势壮观,气象万千。在形象处理上,多以重墨、焦墨、重彩渲染,线条以书法的笔法,抑扬顿挫的笔锋入画,背景的泼墨画出雄浑的大环境,做到了枯笔与泼墨的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学习中国传统文人花鸟画,既要继承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又要突破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创作理念。潘锡林在花鸟画创作中,致力于传承与创新,赋予画作以现代审美情趣,尽展“一花一世界”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花鸟画体现的浓郁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花鸟画作品有明显的主题性思路。潘锡林强调回归艺术本体,面对自然,表现人类对大自然草木精华的人文关怀,借用古人之笔墨,表达时代的审美意趣。
潘锡林在创作大幅花鸟画作品时,强调整体感,常以满构图来经营画面,看似密不透风,却通幅都有灵动之感,密中有疏、密中求虚,虚中求实。线与墨气脉连贯,使通幅气势宏伟壮观,展现出深邃、幽远的意境,给人以出奇制胜、变化莫测的视觉效果。如《昨夜洛阳梦魂中》《秋林疏雨》《风雨乱荷塘》《西窗难留芭蕉梦》等,都是大幅大制作花鸟画,画面表现的内容,并非“逸笔草草”,而是在生活中发现的具有审美意境的景色,再通过精心构思、精心准备,做到精雕细刻。这些“大花鸟”作品以抑扬顿挫的书法用笔,用泼墨、没骨、勾线有机地穿插回转,使画面在色彩构成上十分突出,画面构图饱满,灵变洒脱,线与面,色与墨交相辉映,把缤纷的花卉、大宗的植物与灵动的禽鸟结合起来,繁而不乱,刚柔相济,以大山大水做背景,形成花鸟画大气魄的风格特征。
读潘锡林的写意花鸟作品,不仅能感受到传统笔墨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他在深入传统与执着创新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他的作品中有股扑面而来的文人高雅气质,这种气质源于画家的胸怀,即洞察人生之后的返璞归真,乐观、洒脱、质朴、平和、天真无拘、超凡脱尘。他的作品题材源于生活而多宁静野逸之态,清绝妙造,自得天趣。其虚和飘逸之情态,诚可与山水画的可游、可居相媲美,给人以直抵心灵的感悟。
文人气质,清风襟怀
在写意花鸟画艺术中,画家在题材上多选择梅兰竹菊、枯木松石、荷花小鸟等具有崇高品格与个性的形象入画,这些形象不仅是自然与笔墨意趣的体现,更隐含着画家深层次的审美理想和人格追求:梅花傲霜凌雪,不畏严寒,自古以来就是坚贞不屈、独守贞正的象征;翠竹清雅脱俗,虚心有节,从而成为画家气节与人品的体现。此外,兰的淡远,松的坚韧,荷的纯洁,无不以其品格之美,成为历代画家笔下表达高尚志趣与品格的重要题材。王冕以“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而名垂画史,其文以墨竹独得高标境界和清远意蕴而流传千古。画家笔下的花鸟鱼虫,也因其赋予的人格之美,从而焕发出了独特的生命与个性魅力。
潘锡林 吉利图 68cm×68cm
潘锡林 野趣 68cm×68cm
如果说笔墨决定了大写意花鸟的格调高低、表现力强弱的话,那么章法布局则直接体现了画家的个性、气质和对绘画本质的参悟。换言之,画家是否具备文人气质,观其章法布局便可见一斑,观其大写意花鸟的章法布局更可一见分晓。
潘锡林的花鸟画走的是大写意一路,也是花鸟画中最能体现画家本质功力和对章法布局要求最高的一种。对黑白韬略的悉心领悟和自由生化,使得潘锡林的大写意花鸟在主次把握、虚实处理、繁简对比上几近得心应手、成竹在胸的境地,而这也正是他的画作于丰厚华滋里别具灵动透亮、气韵豪纵的机缘。而对用墨之道、用色之法的苦心探求和研磨锤炼,使潘锡林的花鸟画墨色淡雅而不失厚重,色彩华美而绝不艳俗。大写意花鸟强调色墨混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以墨代色、以色辅墨,如此的色墨呼应、墨色共滋恰是潘锡林花鸟画的一个重要气象。
潘锡林笔下的大写意花鸟,清新劲健,风姿绰约,野逸放达,既有骨力,又见墨韵风神,章法布局则更见功力,在激情四溢中喷发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阳刚之气。他笔下的公鸡、孔雀、白鹭、翠羽、丹顶鹤、锦鸡、猫咪、游鱼以及牡丹、荷花、墨竹、秋藤、野菊、寒梅、玉兰、松石等,无不以精妙的笔墨和巧妙的章法布局,通过对水和墨的干湿浓淡变化的恰当把握,章法的精心安排,生气盎然地描绘出花鸟的形态、神气、质感、量感、空间感,又极富画家主观的意趣、情致、韵味。它们不似自然中的此花此鸟,但又符合当代人心目中的审美思想,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而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意象造型,承古意多有新变,令人赏心悦目。
比如,在《莲花池畔暑风凉》《荷塘野趣》等作品中,潘锡林在水墨荷花创作中用鲜艳的颜色描绘花瓣,使得荷花与周围的荷叶、草丛形成强烈对比,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从画家大胆的设色布局中,我们读到了传统的痕迹,也读到了西方美术的元素。画作采用强烈的视觉碰撞,重点表现动人的生命咏叹。
“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自古皆然。”潘锡林是性情中人,胸怀大志,有士人之气;于人于事,光明磊落,有助人之心;于书于画,执着真诚,有儒雅之风。他的画风正和他的品格一样,潇洒中不失深厚,朴拙中又寓性灵。欣赏其花、其鸟、其人,可以感悟到画家是在率意挥洒的舒卷自如之中,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显示出一吐为快的畅达。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笔情墨趣,遥接明代徐渭的气势通篇的神采,近承白石随缘成迹的意趣,内含缶翁以篆籀入画的苍劲,也不乏高风翰笔至奔放、浑然奇逸之画风。这一切源于师古人的启迪,重心源的感悟,以至于他在接受传统的同时,总是以现代人的目光与心态冷静地审视,深刻地辨析,把传统中最优秀的精华汇聚在自己的作品中,化作自己的创作元素,追求一种“法为我用”的随心所欲境界。
在笔墨语言的运用和章法布局的安排中,潘锡林以古拙的书法用笔入画,遒劲厚重,苍老雄健;色墨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现代审美情趣。他的花鸟画,运用墨的干湿浓淡表现远景近景,并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的花鸟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潘锡林 鸟鸣山更幽 367cm×144cm
中国画艺术追求“立象尽意”和“兴象天然”。要求画家在创作中把主体情思尽可能隐没于自然的本来面目之中,隐“意”而显“象”,客体为主,主体为从,如入无我之境。潘锡林在创作中突出主体情思,把外在对象作为心灵的寄托,浓情的投射,以我为主,物为从,我为体,物为用,营构“有我之境”,在我国诗论中,前者属“兴象”类,后者属“喻象”类,诗画相通。潘锡林的作品是“兴象”“喻象”交相为用,呈示出空灵朴茂、内敛蕴藉之气韵。
画家用特有的笔墨语言和章法布局,弘扬真善美,直抒胸意,描绘出一幅幅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独具特征的艺术瑰宝。潘锡林不逐时风,致力于传承与创新,从丰厚的传统艺术中汲取滋养,借古开今,融汇古今中西,渐趋形成了其个性化的笔墨语言。
野逸苍茫,画为心迹
“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本质特性,融化于大写意花鸟中,既对体现具体物象的象内之意(“意象”)有严格的要求,更对用意象造型来状天下万物的象外之意(“意境”)有清晰的期待。所以,意境的有无、高低或深浅,无疑是度量一幅作品成败、雅俗、美丑,鉴识作者功力、学养、气质的主要标尺。对意境的苦心营造和不懈探求,已成为潘锡林花鸟画创作的一种高度自觉。这一方面缘于性喜静、坐得住冷板凳的潘锡林,近十年来几乎日日腕不离笔、手不释书的勤奋所滋养出的领悟与通透;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潘锡林虔诚向名师讨教所提升的眼界与学养。也正是如此的厚积薄发,在潘锡林花鸟画中,虫草鸟木、花卉山石、枯茎新叶、嫩枝老藤……一切皆已具备了“笔外笔”“墨外墨”“意外意”的真趣,向着“纤毫之笔,万类由心;方寸之能,千里在掌”的境界扎实迈进。
潘锡林的作品题材源于生活,多宁静野逸之态,清绝妙造,悠闲自得。在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和审美理想的理解中,融入了自己对历史、对传统审美、对国学文化的理解。经历三十年如一日的刻苦修炼,潘锡林以其荒寒、野逸、老辣、苍茫的中国画作品崛起于当今画坛,那一幅幅笔墨苍茫淋漓酣畅的大写意作品,给人展示着独特的水墨世界。
潘锡林尤爱画莲。“那接天莲叶,波翻浪卷,所呈现的繁杂、肃杀和悲怆,使我得到了艺术的启示,丰富了想象的空间,唤起了不可抑制的美感。”潘锡林在自然的变化中得到了启示,“我要画出一种沧桑感的大文化,一种悲壮意识的大文化。”花鸟画虽然听起来是一个小概念,但是,“小景也有大寄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花鸟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起,承担着探讨天人合一的历史责任。
潘锡林是善于挣脱樊笼束缚的画家,他创作的目的不在于重复前人的形式抒发古人的情感,而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他总将大自然给予他的启示运用于创作之中,或显草长莺飞的勃勃生机,或显骤雨打荷叶的自然无穷之力,或显叶黄草枯的肃杀之景……在自然花木的季节变化中,他总能让我们看到他内心不可抑制的情愫喷发。
潘锡林传承了中国画艺术特有的清空、超然、蕴藉与典雅,作品具有浓郁的传统情趣及东方水墨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又能探寻到他广引博证,慧眼卓识的执着创新。潘锡林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追求传统的意趣并能注入自己的艺术理念。他注重人文精神的表达,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自然同化,行动与自然顺应,进而抵达“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和儒、释、道、禅文化意韵。解读潘锡林花鸟画,不难体悟到虚静空灵的道禅意境,他能虚静其怀,悟解天地自然生命的活泼自在,以达到至美无言的大化之境,这正是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潘锡林 西窗难留芭蕉梦 200cm×200cm
潘锡林 风雨乱荷塘 200cm×200cm
潘锡林 秋硕 68cm×13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