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三味
——字正、法正、刀正
2017-09-12□雪璜
□ 雪 璜
篆刻三味
——字正、法正、刀正
□ 雪 璜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与其姊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在学习篆刻过程中,对其要有足够而又正确的认识,其中,字正、法正、刀正是我们进行篆刻学习的基础。
字正:学篆刻首先要识篆。要识篆,就必须选用公认的篆刻字典。偶然机会,我参与了天津车永仁先生编《弘一法师篆刻集》的辨字工作,发现其篆字大都出自《六书通》字典且生涩难辨、大失水准,有时大师也难免有失误。所以,应尽量选用当代人编写的影印原迹字典。古代字典除《说文解字》外,慎选配字也很重要。一件篆刻作品的字体要有繁简疏密变化,就需选用不同的书体进行构图搭配,但每一方作品所选用的书体必须统一。如用甲骨文,几个字都要用甲骨,不能乱用。万一有一个字在甲骨文中找不到,也可用相近的钟鼎文代替,但必须统一笔画、结构特点。写篆,即书写篆书作品,可使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和体验以刀代笔的过程和诀窍。
法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刻公章之类的技术有根本的区别。因此,学习与创作的方法必须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在识篆的基础上,先临摹古代经典篆刻作品,如“秦朱汉白”是公认的入门临摹作品,不能绕开。篆刻入门必须有名师指点,同时找正统权威的技法书籍作为自学参考。其中,邓散木所编写的《篆刻学》是必读的权威书籍之一。另外,一幅好的篆刻作品是浓缩了点、线、面构成的平面造型艺术。现代构成的核心就是差异对比,它是一幅作品中把每个字的点、线、面及击边破残等线性肌理的质与量,着力营造各种变化的、对应的,或比较的形式构成关系。
刀正:篆刻艺术用的石材硬度较低,刻石的刀法直接产生篆刻字体笔画形态的质与量。旧教科书上所说刀法有几十种,不足为信。其实,刀法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即冲刀与切刀。在刀法应用中可冲可切,也可冲切互用,顺其自然而为之。人们常说的金石味,其实就是以刀带笔,运刀如逆水行舟的力度和刀刻石自然崩裂的石纹肌理。
另外,篆刻作品也应和其它平面造型艺术一样,需提前有“配字”“形调”“构成”等方面的精心设计。然后,胸有成竹地行刀,从而达到自然、自由的境界,这也是篆刻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至于“写意”“急就”式的创作风格,也应是一个由“渐积”到“顿悟”,即由“必然王国”升华到“自由王国”而“一超直入如来地”的过程。
《帝印》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