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2017-09-12王国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踝肱溶栓下肢

王国涛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山西 运城 044000)

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王国涛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分析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并被确诊的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先采用动脉置管溶栓术后再行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踝肱指数的改善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踝肱指数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机体功能,实现高质量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下肢动脉血栓;动脉支架成形术;动脉置管溶栓;临床疗效

下肢动脉血栓就是在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基础上继发形成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下肢动脉闭塞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其次还有可能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促使闭塞的血管开通,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1]。但是,一些患者因为合并血栓的形成,导致整体疗效不理想。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并被确诊的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4±6.2)岁,平均病程(10±3)天;常规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8±9.8)岁,平均病程(11±4)天。所有患者通过诊断确诊为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均患者均存在记性下肢缺血表现,主要症状为患肢间歇性跛行、发凉、麻木以及静息痛等。同时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疾病,意识清晰能够主动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性器官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不统一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多项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传统的动脉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对患者的健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同时应用5F单弯导管对患侧的肢体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在闭塞段应用0.035号导丝通过,对闭塞段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术,同时在观察发现动脉残余狭窄之后植入支架。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先采用动脉置管溶栓术。手术之前均通过CT造影证实为髂股动脉长度狭窄或闭塞,彩超提示动脉血管腔内有低回声充填。在患者的动脉闭塞段植入5F多孔灌注导管之后,采用25万U的尿激酶对患者采用喷射法的进行溶栓,并留置溶栓导管以及动脉鞘,之后在微量泵的帮助之下泵注12500IU肝素、200 mL0.9%NS,24小时保持溶栓治疗,4天左右将溶栓导管拔除。动脉支架成形术在动脉置管溶栓术完成之后进行。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均长期服用华法林,并采用抗凝扩血管的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踝肱指数的改善状况。

临床疗效指标。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肢体温暖,静息痛症状消失,独立陡坡行走距离提升;有效:肢体温度相对于手术之前有明显提升,静息疼痛症状减轻,独立陡坡行走距离有一定程度提升;无效:肢体温度和手术之前无差异甚至更加冰冷,静息疼痛明显,溃疡加重,无法参与陡坡行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25%)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8.7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均显著,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踝肱指数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改善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改善情况对比(±s)

注:*代表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代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组别 踝肱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0.34±0.20 0.93±0.04*#实验组 0.35±0.21 0.60±0.10#P值 >0.05 <0.05

3 讨 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临床当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主要是因为脂肪、纤维基质、细胞以及组织碎片的沉积异常,从而导致动脉中层以及内膜发生复杂的病理性变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数都是发生在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的动脉,病变大多数呈现阶段性以及平面性,会导致患者的动脉分叉部位以及主干部位发生病变。动脉血栓就是在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基础上继发形成的,且患者可能合并高凝因素。当前临床当中的主要是治疗方式是以支架与溶栓两种为主[2]。

动脉支架成形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具备比较高的重复操作特性,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较为理想,其主要是对内膜增生、机化性血栓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等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环节动脉基础狭窄,同时改善动脉闭塞的症状[3]。动脉置管溶栓主要是借助通过患者血栓内部直接插入溶栓的导管,并封闭顶端,在侧孔进入,促使药物和血栓有较为突出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甚至规避药物直接进入血管的情况,实现加快血栓的消毒目的[4]。

支架置入之前实行动脉置管溶栓能够促使动脉内残留的亚急性、急性血栓得到有效的缓解,并预防急性血栓的发生和恶化,和单一的治疗方式相比,这一种治疗方式可以促使药物在人体内达到更高的药性浓度,并且可以直接达到血栓的具体部位,对闭塞血管中间部位的血栓也有着显著的溶解效果。可以使血管的真正病变长度在溶栓之后显现,可以有效的减少支架的植入。国内也有专家认为支架植入之后进行置管溶栓,他的理念就是支架的植入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血栓以及周边血管壁的移动,这也就一种类似于固定血栓之后的再溶栓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更为显著[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具备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另一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踝肱指数显著优于常规组。这一结果再次证明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具备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以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更好的重新回到社会生活当中。

综上所述,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机体功能,实现高质量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 邓 显,杨 辉,周翔宇,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旁路转流或重建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西南军医,2015,23(2):165-166.

[2] 彭 沛,吴保安,吴 波,等.球囊导管取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17,52(1):150-152.

[3] 陈金燕,黄天一,张素明.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留置溶栓导管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30.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43.5

B

ISSN.2095-8242.2017.037.7167.02

王国涛(1981-),男,山西运城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下肢动脉、下肢静脉的介入及治疗

猜你喜欢

踝肱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