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村长”给农民兄弟带来了什么?
2017-09-12祝新华
□ 祝新华
“博士村长”既用科技帮扶挂钩村发展经济,也带领大学生到挂职的村、企业开展现场教学。
到革命老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参加“挂区强农富民工程”的淮海工学院的专家教授总共有16人,其中8人担任“博士村长”。
2009年4月,淮海工学院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签订了“挂区强农富民协议书”,确定8个镇为对口帮扶镇,由院长晏维龙等8名教授担任8个工作组的负责人,分别对接8个帮扶镇。
帮扶目标是帮助帮扶镇:建一个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五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培养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实现大专文凭以上农技人员“村村有”。
学院面向全校招聘了8名博士作为科技特派员到各村任“科技村长”。主要职责是把帮扶村20%农户培育成农业科技示范户,要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
赣榆区委书记孙爱华说:“我们破天荒地聘请‘博士村长’,是呼应国家精准扶贫开发战略,以科技作支撑提高农村经济核心竞争力。这些‘博士村长’引领农民科技创新业、创大业,已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成为科技致富的排头兵。”
引进新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为支持“博士村长”开展工作,淮海工学院专门拿出100万元科研经费,扶持博士科技特派员推广项目,兴办生产经营实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合作社,并利用各种农产品营销网为农民搭建网络营销平台,促进赣榆现代高效渔业快速发展和渔民持续增收。
淮海工学院担任“博士村长”的8名专家教授,自2009年4月上旬开始陆续进驻帮扶村开展工作。他们每周少则一两天,多则四五天吃住在村里。而且,这些“博士村长”每人都带着必需的仪器设备,现场为养殖户检测、实验,为当地农民开办培训班。
仅2009年,“博士村长”就为赣榆区的8个镇举办培训班84期,培训农民5400多人次,引进了梭子蟹越冬增值、蓝莓栽培及深加工、泥鳅高密度养殖水体净化等新工艺、新技术20多项,让赣榆农民受益良多。
阎斌伦教授担任柘汪镇响石村“科技村长”后,帮助这个有名的渔业捕捞村的60户渔民减船转产、洗脚上岸,新发展鱼虾蟹立体混养500多亩。立体混养技术让每亩池塘实现纯收入8000多元,比过去单一的水产品养殖净增4000元左右。
仅此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就让赣榆沿海新增梭子蟹、螠蛏、梭鱼等混养面积4800亩。
引进新品种帮助农民致富
“博士村长”入驻赣榆农村,几年来共为当地农民新引进鲍鱼、海参、蓝莓、猕猴桃等新品种12个,帮助种养殖户新发展特种农产品种植面积1.2万亩,泥鳅、海参等水产品养殖面积2万多亩。
海洋专家程汉良担任海头镇匡口村“科技村长”后,自带一整套仪器设备进驻村委会,每年的5月份以后,他每周至少3天驻村,除办班培训全村300余名养殖渔民外,还帮助村里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海参养殖场。
2014年底,1500多平方米养殖池塘共收获鲜海参6000多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万元。
目前,匡口村已新发展海参养殖面积4000平方米,除带动本村20名劳动力就业外,还让这个沿海渔村实现了海水养殖的二次革命。
墩尚镇蛮湾村“科技村长”陈列欢选择了跟自己的专业并不完全对口的淡水养殖。他了解到墩尚镇罗阳片区的淡水鱼养殖水面达到3万亩,每亩效益最高曾经达到1万元,但随着各地养殖面积扩大,淡水鱼价格走低,农民增收遇到了瓶颈,需要进行结构调整。
基于此,陈列欢为村里引进了新品种鲫鱼“黄金鲫”,村里6位大户拿出2000亩水面,给这个年轻的博士投了“信任票”。
养殖户王能波高兴地说:“这种新品种的鲫鱼口味能赶上野生鲫鱼,吃食老实不费饲料,目前长势良好,比传统养殖的品种增收3到5成。”
延长产业链引领农民创新业
为避免海产品行情一年好一年坏,帮助农民走出种养殖怪圈,“博士村长”们普遍认为加工业是最好的“蓄水池”。因此,他们一方面帮助当地农民兴办农产品加工厂,另一方面则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发新产品。
欢墩镇朱孟村人均只有7分地,靠种粮没有出路,全村276户人家,家家种黑莓。黑莓种植刚兴起的2006年,一亩黑莓可以获利一万元,可好景不长,到2008年,黑莓每亩获利就跌到了几百元,曾经一斤3元的黑莓,低谷时只能卖1角多,许多农户只好心疼地砍掉黑莓。
为走出砍了种、种了砍的恶性循环,淮海工学院的果树学博士周鸣谦担任朱孟村的“科技村长”后,镇党委书记就找到他说:“你别的事先别干,就帮我们把黑莓的问题解决了吧。”
带着期盼与嘱托,周鸣谦先后帮助当地农民办起了两家黑莓酒厂,并用自己的所长开发出黑莓油这一新产品。
从黑莓果实里榨出的黑莓油,一公斤可卖3000多元。周鸣谦还用榨过油的皮渣做成了袋泡茶。目前,欢墩镇的黑莓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
柘汪镇西林子村的“博士村长”郭雷称自己是锦上添花。
西林子是个沿海的富裕村,在水产养殖和紫菜加工方面已经实现了规模化。但郭雷觉得,现在的紫菜加工还是初级产品,于是,他把紫菜中紫菜多糖、紫菜藻胆蛋白这两种成分提取出来做成了抗氧化、抗衰老的保健品,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西林子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建明是大学生村官。他和郭雷“合伙”从海虾中提取的“虾精”,有望成为新一代调味品,目前他们的“虾精”正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墩尚镇是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朱明是该镇银河村的“博士村长”。
针对该镇泥鳅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朱明与科技人员一起开发了泥鳅苗种人工繁育技术,探索了泥鳅养殖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新思路,开展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在他的带动下,墩尚镇泥鳅出口检验通过率从过去的90%提高到现在的98%以上,6000亩泥鳅集中养殖区通过了“江苏省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并成为江苏唯一的出口泥鳅注册养殖基地。
他们的“泥鳅高密度养殖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此项技术可使每亩泥鳅养殖利润超过4万元,带动当地新增800户养殖户。
博士引博士,助推农民奔小康
在实际的对口帮扶中,这些“博士村长”们觉得广阔农村大有作为。他们还把自己的老师、同学等更多的专家教授请到农村,帮助农民真正实现科技致富奔小康。
博士引博士,是几乎各个村都有的现象。
据蛮湾村支部书记吴涛介绍,自2009年 “博士村长”陈列欢带来了10多批同学、同事来给农民讲课、塘头指导,村里最多的一年迎来了20多位博士,这是以前没有的。
农民非常欢迎这样的“博士团”给农村、农业把脉。
郭雷发现附近的鱿鱼丝加工厂家需要卫生保障,促成了同校的吴少杰博士与连云港海德益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研究成果已经成功申报为2009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博士项目。
周鸣谦根据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请来艺术、经济方面的博士帮忙,给黑莓种植设计出路。他还联合南京农业大学的两位博士,帮助沙河镇招商引资兴办的雅士农场率先采用无土育苗技术,大力发展大棚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
朱孟村现已建设连栋智能日光温室3000亩,建设4.25万平方米全自动育苗中心,并辐射带动2万亩设施蔬菜连片种植,年可生产无公害蔬菜17万吨、种苗1.06亿株,带动6000余农民致富。
提起“博士村长”产生的裂变效应,赣榆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晓云感慨地说:“第一批‘博士村长’虽然只有8个人,但经过他们的联系,如今每年走到养殖塘口、田间地头与渔民、农民发生密切联系的博士、教授,远远超过100人次,他们为赣榆的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图片提供/祝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