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扣好精准扶贫的第一颗扣子

2017-09-12王文杰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7期
关键词:扣子贫困户精准

□ 王文杰

位于华中某山区的黄村,地理位置十分偏远、交通极其不便。黄村有400多户共2000多人,耕地只有1450亩,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村民通过农业致富非常困难,因此成为了省里的重点贫困村。

笔者在黄村的调查发现,黄村目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出现了两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弊”的贫困户认定

现在黄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与低保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关联。

过去,低保政策的执行是以下指标的方式进行。以笔者调查的这个村民小组为例,全组有300多人,上级给了22个低保指标。由于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下来的老弱病残人员基本上构成了村里贫困人群的主体。全组一共只有10户贫困户,其中3户有残疾人,4户有重病人,还有一户是孤儿。去掉这10户大家公认的低保户,多余的低保指标也不可能再退回上级,怎么处理这些多出来的指标就成为了一个矛盾焦点。为了避免矛盾,村组干部就会想办法采取诸如“按房头分低保、一保多人吃、钱证分离”等方式求得平衡,于是就形成了“家家吃低保、人人吃低保”的怪象,完全背离了低保政策的初衷。

上级为了避免精准扶贫再走低保变成“公平保”的老路,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精准度。这样一来虽然能够保证入选的贫困户的准确性,但是,因为条件变得严格,村里能够进入这份名单的人就变得很少。

村干部告诉笔者,上级发了一个文件确定了贫困户的条件,其中包括收入、住房条件、农具拥有情况等15条规定,不符合其中任意一条标准,就没有资格入选贫困户。

黄村的贫困户认定过程反映了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悖论。从国家层面来说,精准扶贫希望帮扶的是绝对贫困人群,国家划定的贫困线是一个比较低的标准,是满足基本生存条件的一个标准。但中国经济经过近40年的持续发展,绝大多数地方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在黄村,任何一个家庭,只要有人外出打工,很轻松就会突破国家划定的贫困线。

在笔者调查的村民小组,如果严格按照这份文件来执行,全组没有任何一户能够成为精准扶贫户。一村民对笔者反映说:“因为这个标准限定得太死了,总有一条能靠上去”。

如果选不出贫困户,而其他地方差不多情况的人又选上了,那么老百姓肯定就会有意见。为了避免矛盾,就必须把贫困户选出来。但这样就肯定不能严格按照文件列出的条件来选,所以这个村民小组的贫困户选定过程基本没有参照文件来执行,没有根据上级的15条规定来认定,而是村里人一起协商讨论出来的,综合了各种家庭情况,推选出了大家公认的村里经济条件最差、最需要帮助的家庭。用村干部的话来说就是:“低保是矮子里面挑高个,不拿白不拿,精准扶贫是实实在在的”。

上级来的检查组对黄村贫困户的认定过程心知肚明,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个评选结果得到了村民认可,而且没有一个村民去投诉评选过程。

可见,上级政府对于扶贫标准的认定过于具体和死板,就会在基层落实过程中遭遇困境。这个时候,基层一定会采取变通手段,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但是这样一来,基层管理者又会面临违规操作的风险,被认定的贫困户也会面临合法性缺失的危机,这就又带来了下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扶贫资金很有可能被合谋占用

在与贫困户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扶贫资金落实是黄村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大问题。

贫困户手中的档案袋,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里面写了啥。

政府为每个贫困户都准备了一个文件袋,笔者走访的贫困户中,有2户的扶贫进度表上记录着9月份政府给他们分别送来了2头牛和2头猪、2只羊。而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收到牲畜或者任何现金。

一位认定为贫困人口的村民告诉笔者:“如果是上面领导来问我收到东西和钱没有,我就说收到了。你不是政府官员,我可以和你说实话,告诉你真实情况。”

而更多人非常担心对笔者说了真话之后引来上面的调查从而失去贫困户资格,所以选择说谎。

一户村民根本没有得到牛,在笔者调查时他坚持说得到了两头牛,并且信誓旦旦告诉笔者,牛正在山里吃草。笔者调查的村民小组有4户属于这次认定的危房改造帮扶户,政府承诺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把房子建好,直接交钥匙入住。由于2016年7月份防洪任务重,上级无暇顾及建房,而这几户人又着实没有合适的住处,于是他们和村里商定由自己建房,然后等房子验收后再实价补偿他们。可是现在房子验收了,但补偿款却没有了音讯,他们也不敢去问,只是告诉笔者说,钱会下来的。

这其中的奥秘在于,由于认定的贫困户都知道自己并不完全符合文件的标准,只要保留贫困户资格,承诺的实物和钱现在虽然还没有到位,但帮扶责任人承诺了,总归还是会有的,而如果去找上面问,事情闹大了那就可能什么都没有了。

黄村一共申报了50头牛、50头猪、200只羊和1000只鸡的帮扶项目,这就需要将近30万元扶贫资金,还有33户的危房改造项目,资金更高达数百万元,而他们并不完全符合文件认定的贫困标准,缺乏合法性的保护,即使这些钱物没能发给他们,他们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去和基层管理者抗争。

不仅如此,甚至还要预防基层管理者与贫困户合谋占用扶贫资金的情况出现,因为对于不完全符合标准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想法很现实:政府的钱,能拿一点是一点,总好过一分钱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就非常紧迫了。

一点思考

黄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反映出来的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这就是扶贫标准的认定。正是由于地方政府文件对于贫困标准认定过于严格,使得本来大家都公认的贫困户无法被评为贫困户,从而使获得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处于一个合法性缺失的状态,这样一来既给基层的贫困户认定工作造成了困扰,同时也为扶贫资金使用出现问题埋下伏笔。

正如习总书记说的“扣扣子”一样,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后面的扣子都会扣错,贫困户的认定工作是精准扶贫的第一颗扣子,这颗扣子出了问题,后面的工作走样就是难免的了。◂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扣子贫困户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团团的扣子掉了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给我一个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