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朗基努斯的《论崇高》评析毛主席诗词中的崇高美
2017-09-11吴娟
崇高的概念最初是由朗基努斯引入美学领域的。大约在公元3世纪,古罗马的美学家朗吉弩斯写下《论崇高》一文,他触及到了崇高的心理形式及其根源等问题。朗吉弩斯认为,崇高不在于合情合理地说服读者如何理智,而在于超越读者的理智并使之惊叹不已;不在于通过作品的总体来显示有创见,而在于“恰到好处的场合以闪电般的光彩照彻整个问题”,在瞬间显示出全部威力。由此看来,朗吉弩斯所说的文学祟高就是在恰当的场合以瞬间形式出现的征服读者的心理力量。心灵的崇高是文学崇高的基础,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当然,除了拥有庄严伟大的思想,还应当具备修辞的技巧、高雅的措辞以及让整体篇章融为一体的高贵与卓越。其中,庄严伟大的思想是崇高语言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崇高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诗人(作者)的精神(心灵或品质)和他的修辞技巧。”
我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的政治活动和军事生涯赋予了他独特的生命感悟,这又直接成就了他大气磅礴、雄浑瑰丽的诗风。他的五十首诗词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壮美的情思震慑着我们的文学界,也强烈感染着读者;这种雄奇壮阔和动人心魄正是朗基努斯在《论崇高》中所追崇的文学作品的崇高美。
一、毛主席诗词中胸怀的崇高美
朗吉弩斯认为“一个崇高的思想,在恰到好处时出现,便宛若电光一闪,照彻长空,显出雄辩家的全部威力。”“朴实无华的思想,即便是没有表达出来,就凭它所体现的伟大的灵魂,就能赢得人们的钦佩。”因此作家需要有深沉、庄严的思想,才能“写出伟大的语言”。而心灵的崇高主要包括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尚和感情的炽烈。这种崇高的心胸和情怀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处处闪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
1.奔放的无产阶级情感和远大的政治理想
纵观朗基努斯提出的组成崇高美的五种因素,思想和情感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五十首毛泽东诗词中所表现出的汪洋般壮大的无产阶级情感对于诗词的崇高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在早年就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了起来,并把这种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完全倾注在了中国人民翻天覆地的革命伟业之中,这在他的诗词中也屡有体现。例如,毛泽东在长沙写下一首《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当年与同学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诗人奔放的情感和激扬的神采跃然呈现在读者眼前,凸显了早年时期毛泽东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2.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斗争和旷达坦荡
先进的阶级、正义的事业,愈是在艰难困苦的激烈残酷的斗争中才愈能显示出崇高。毛泽东的力量和崇高正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显示出来的。在他五十首诗词中就记录着他一生的斗争经历。如《七律·长征》,毛泽东在这首诗中回顾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当时,红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被迫长征,翻过了一座座高山,冲出一道道封锁线,长征的路途之远,艰险之大,牺牲之惨重都是历史上罕见的。而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横亘绵延的座座高山视为腾起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体现出无比豪迈的气魄。
二、毛主席诗词中语言的崇高美
朗吉弩斯指出,崇高的文风应该是思想与修辞的统一,因为“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这些表达思想的言语,总是密切相联的。”毛泽东诗词中的语言特色便是与他高尚的人格力量、旷达的心胸和洒脱不羁的率真性情紧密相连的。
1.雄奇壮阔的意象美
作为一名历史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物象与时空自然是高远、豪迈、雄浑的。他笔下的山,是“离天三尺三”高耸入云的山,时而又视它为蜿蜓起伏的“细浪”,地上滚动的小“泥丸”。他笔下的松,高峻、挺拔,“乱云飞渡仍从容”。诗人笔下的将军则是“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鼓大将军”。至于诗人描写的时空意象,多是通过对无限宇宙和悠悠历史的展观,达到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审视。
2.出其不意的措辞美
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提到崇高是“非常的事物”,它唤起的是出人意表的、令人惊叹的感情,因此,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必然要打破一切固有规律,按照崇高要求的创作是完全自由的。毛泽东的诗词中也常常有不拘格律的情况发生,遣词造句别出心裁之处颇多。行云流水般的语言风格与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相得益彰,给后世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和耐人寻味的名句名篇。比如,在他的五十首诗中,先后十七次出现“飞”字。这十七个“飞”字。就足以构成一个飞腾动荡、流动的艺术世界。这十七个“飞”宇,在诗词中或用作动词,比如:“草上飞”、“泪飞”、“飞起玉龙”、等;或用作副词,比如:“飞架”、“飞度”等;抑或用作形容词,比如:“飞舟”、“飞雪”、“飞将军”、等,不管作什么词用,都给人以飞动之感。
三、结语
作为一名诗人,毛澤东的诗歌是他将自己的审美理想与个人的革命斗争现实紧密结合的产物。这些诗词作品不仅给人鼓舞,发人深省,更让任何时代的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毛主席昂扬向上和壮志凌云的领袖精神。崇高的精神世界与壮美灵动的语言风格缔结在一起,创造了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这种精神力量会一直激荡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张永华.试说毛泽东诗词的修辞艺术[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2]蔡清富.毛泽东诗词研究概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3]崔加强.浅论朗基努斯的崇高理论和古典主义[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作者简介:
吴娟,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