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文化培训关键在于“种”字

2017-09-11李佩佩

祖国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文化馆广场辅导

李佩佩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基层发展的“短板”一个一个被补齐,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

一、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近年来,各级“送文化下乡”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在把文化产品送到基层群众身边的同时,丰富了基层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基层的文化市场,提升了乡村文明建设的质量,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尤其是今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各级对文化的投入不断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每年实施的文化民生项目,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包括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乡村大舞台的建设,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开展等等,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笔者曾经参与到送戏下乡的演出中,当地群众的观看热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场演出结束后,一个年迈的老人拉着我的手,婆娑着说还是小时候看过这个戏,一晃好多年了。这种类似的演出深受老百姓喜爱,但是,一方面即便是国有院团、文化馆一年到头都在基层演出,覆盖面也难以达到全部的自然村,大型社区的群众一年也只能勉强看上一场有品质的文艺演出。另一方面,老百姓的需求不断提升,不想眼巴巴盼着一年到头上边送几场演出、几场电影,烈火烹油般的热闹一过就过了,群众的文化参与度极高,热忱也很大,把文化生活长留在基层才是关键所在。为此,各级文化部门由送文化下乡向“种”文化下乡转变,像种庄稼一样把文化“种”在基层,扎根在基层,让老百姓既能欣赏到政府部门提供的文化服务,又能自娱自乐参与文化生活。这其中,“种”的关键在于基层文化培训。

二、基层文化培训的方式在转变

以前的基层文化培训,主要依托各级文化馆开展。文化馆倡导的是开门办馆,以文化馆为阵地,每年开办各类文艺培训,包括声乐、舞蹈、乐器、书法、戏曲等等。由于都是公益培训,群众很喜欢,尤其是时间充裕的中老年朋友,受益匪浅。但是这种培训模式的弊端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中越来越明显。受益的群体多是文化馆周边的群众,很多偏远的村庄难以在覆盖范围内。为此,文化馆在每年组织送文化下乡的过程中,开设培训项目,试图拓展培训范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明显。一名在基层文化馆工作的人员告诉笔者,文化馆是群众文化的集散地,每年承担着群众文化指导、培训的任务,甚至承担着国有院团送戏下乡的任务,工作量非常繁重。在此背景下,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制,开设基层文化培训基地成为新的趋势。基层文化培训基地的老师可以是文化馆的专业人员,也可以聘任周边的文化能人,打破了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培训的束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在基层文化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培训基地,带动周边的文化生活,每个村重点培养一名文化带头人,组织带动整个村的文化生活。有条件的培训基地,建立起一整套班子,协助搭建庄户剧团,申报政府补贴,承担基层演出任务,文艺演出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这种转变是当前把文化“种”在基层的最有效探索。

三、如何更好地实现基层文化培训

基层文化培训的目的在于“种”文化下乡,其重点有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成效三个方面。就培训一方而言,政府部门提供的专业辅导老师水平高、素质好,但是数量有限,覆盖面窄。为此,必须建立层层培训的模式,以广场舞为例,一个市级广场舞辅导老师,通过定期开展县级广场舞翎培训班,提升县级广场舞辅导老师素质水平,县级辅导老师通过举办乡镇广场舞翎培训,提升乡镇广场舞辅导老师素质水平,然后乡镇带动村居,这种层层培训,中间环节的辅导老师,既是培训方,又是受众方,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再说培训内容,这是基层文化培训的重点所在,在确定培训内容前,必须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掌握老百姓最喜欢的文化娱乐形式,根据需求设置课程,既吸引被培训群众的兴趣,又能发挥最好的培训效果。当前,随着“种”文化下乡的不断深入,基层文化培训成效初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广场舞爱好者是其中最大的受益群体,广场舞作为基层群众最喜闻乐见、参与度最广的文化活动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此外,庄户剧团展现了极大的基层文化推动力,庄户剧团一般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建立,通过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他们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编成节目搬上舞台,身边人演身边事,很受群众喜爱,尤其在移风易俗、倡文明、树新风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种”文化也是“種”文明、“种”风尚,给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新活力。

四、为基层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文艺队伍

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下乡,是从根本上改善基层文化生活的现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探索。通过在村镇、社区设立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基地,建设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乡村大舞台,选派文化艺术人才进村指导,建立文化培训志愿者队伍,搭建起“种”文化下乡的有效平台,为基层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文艺队伍。基层文化培训充分激发了老百姓自发演出的文艺热忱,鼓励庄户剧团开展自娱自乐的文艺演出,真正使文化在基层扎下根。很多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村小剧团,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远离了大唱样板戏的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几度解散。在“种”文化下乡活动的扶持下,很多小剧团又重新壮大起来。这些庄户剧团的创作和演出热情极高,不但走遍了周边村镇,甚至探索了送文化进城的新举措,利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传统节目走进城区,为市民献上原汁原味的“社戏”演出,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以文促农、城乡互动的文化发展新形态初步形成。

基层文化培训要发挥最大的效果和影响,不能丢弃的一点就是利用好政策扶持。结合宣传十八大以来系列会议精神,迎接好十九大的召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充分利用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培养政策的扶持,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必须实施好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规划,拉起一支完善的人才梯队。探索校地合作,利用高校师资、学生的优势,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文化人才为目标,借助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加快培养乡村文艺骨干步伐。同时,要对活跃在基层的民间文化人才、文艺能人进行摸底,在这一过程中,要掌握文艺团队以外的手工技艺人才、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传承者等不同领域的民间人才,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中,跳出文艺演出、广场舞的圈子,大力开展乡村文化讲堂、传统文化传承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生活。

如何有效地解决广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的问题,基层群众文化培训通过对“种”文化下乡的实践与探索,让基层老百姓亲身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不断激发群众自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内在潜力,是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文化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馆广场辅导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在广场上玩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广场上的大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