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文艺语境下基层文化馆的发展变革

2017-09-11姚星宇

祖国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基层

姚星宇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各地相继下发实施意见。在新的文艺语境下,基层文化馆必须调整自身职能,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更好地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繁荣基层文化生活。

一、基层文化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基层文化馆坚持“抓阵地建设、抓活动组织、抓工作落实、抓机制创新”,推动了文化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文化馆体系,县区文化馆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条件的县区积极创建国家一级馆。文化馆建设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硬性指标,推动了基层文化馆建设和提升的热潮。借助四年一次的文化馆评估定级机遇,基层文化馆加强自身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地方政府结合国家、省评估定级标准制定出台落实辖区内评估定级实施方案,加大提升改造力度,设施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市一级文化馆基本设置了群众文化公益培训教室,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公益培训。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县一级文化馆进行了重新规划,文体中心的规划建设为文化馆的硬件投入做了基本的保障。很多新建成的县级文化馆,设施功能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文化馆的管理水平在逐年提升。很多地方制定了自己的量化考核标准,对文化馆服务设施、服务时间、举办活动、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从文化馆的管理运行制度、群众评价、创新提升、等层面上进行规范,制定了考核奖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文化馆健康发展。基层文化馆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各级文化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方向,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目标。围绕各级文化馆的职责功能定位,各地文化馆深入开展基层文化工作大调研、大讨论、大提升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服务,大大提升了基层群众文化满意度,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基層文化馆的功能定位

新形势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市、县两级基层文化馆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培训、展演展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对地级市的文化馆调研发现,开展的活动中,馆办大型活动及广场活动32.7%、组织基层演出活动24.23%、各类文化培训25.69%,其余展览展示、理论研讨、对外交流等活动占7.38%,基本实现了各类服务功能均衡发力,全方位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梳理基层文化馆的功能,大致有以下重要的内容:

(一)引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基层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每年除了组织开展大型的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外,新形势下的重点变革方向在于引导功能。受条件所限,文化馆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虽然参与度广、质量高,但是覆盖面还是有所制约。很多面积大、人口多的市县文化馆,开展的文化服务根本无法覆盖全局。因此,引导群众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成为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基层文化馆的工作重点。2015年,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联合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拉开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帷幕。大部分市县两级文化馆,根据群众需求,常年开展广场舞比赛、少儿舞蹈比赛、戏曲票友大赛等,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文化人才培训。随着各级文化惠民工程的不断深入,公益培训也越来越受到基层文化馆的重视,一些贴近百姓需求、紧跟时代节奏的公益性艺术培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基层文化馆秉承“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理念,常年开展文化艺术培训、展览、讲座等免费服务项目,开设舞蹈、合唱、模特、古筝、美术、书法、剪纸、传统戏剧、二胡、葫芦丝等专业免费培训班,对基层文化爱好者、文化带头人进行点对点培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种文化下乡”成为很多文化馆开展基层培训的重要依托,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设立基层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定期进基地指导培训文艺人才,这些文化人才接受培训后,回到自己的乡镇、村居带头开展文化活动,成效显著。

(三)指导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演出。有条件的文化馆每年组织创作、排练地方戏、歌曲、舞蹈等作品,积极参加群星奖的选拔和演出,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同时,指导群众开展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这些文艺创作凝聚了基层群众的文艺智慧和创作热情,表现的都是群众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基层的文艺演出中很有感染力,演出市场很好。近年来,基层文化馆结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等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的题材,开展群众文艺创作的指导和培训,一大批题材健康向上、形式新颖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作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基层文化馆的机制变革

现阶段,在推进文化馆提升改造的过程中,地方基层文化馆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自身工作机制,优化了发展环境,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一方面,必须争取地方政府强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政府全面加强对文化馆提升改造建设的组织领导,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了推进包括文化馆建设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强大合力。尤其是,将文化馆评估定级纳入地方重点工作,与其他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有效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完善群众文化经费投入机制。市县两级的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馆的重点,针对本级文化馆存在的薄弱环节与问题,千方百计想办法找资金,争取政府划拔专项费用于场馆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设备购买,改善办馆条件,增加馆办活动的经费,确定文化馆参与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上确保了演出补贴经费。专项业务活动经费占财政补贴比例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目的。同时,形成了引进与培养人才的科学机制。近年来,很多省的市县两级适应文化馆建设、提升、改造的需要,通过面向社会招考、高水平人才引进等方式,为文化馆引进了一批专业人才,文化馆专业人员不足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变。基层文化馆业务研究、活动组织等能力明显提高。有的县区采用购买服务岗位的形式,增强文化馆服务力量。与此同时,基层文化馆不断加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培养优秀志愿服务者,补充基层群众文化人才梯队,带动了整个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开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文化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馆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多让群众咧嘴笑
章堰文化馆
基层在线
大爱有光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