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山水画在宋词中的融入

2017-09-11吴昊

祖国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宋词融入山水画

摘要:宋词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大巅峰,当时的山水画也是宋文化发展的另一领域。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的文化领域,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朝代都有对山水画进行题词的现象,虽然宋代这方面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山水画与宋词却与另一种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即在宋词中嵌入山水题材的绘画。通过研究后发现,嵌入山水题材绘画中的宋词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艳情词、咏怀词和山水词。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宋词中的绘画,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为我国宋词和山水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水画 宋词 融入

一、艳情词与山水画的融入

在宋朝的艳情词中,山水画的形态一般为“屏画”。屏画最主要的功能便是强调绘画的装饰性。屏画最吸引人的便是栩栩如生的山水之景,美丽的景色让艳情词更具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身心都得到极大的愉悦,可以说屏画是艳情词最重要的点缀之一,使词的质感更厚重。“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晏几道《蝶恋花》)、“朱户深深小洞房。曲屏龟甲样,画潇湘”(晁端礼《小重山》)……柔美的山水画为这些艳情词增添了清淡、典雅的韵味。艳情词中的山水画看似只是对其只有装饰作用,但实际上它的出现对宋词来说意义深远。

(一)传达感伤情绪

通过对融入山水画的艳情词进行分析后发现,山水画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江南山水画、巫山图和潇湘烟雨图。这三种画作虽然题材不同,但三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点即蕴含的美学风格极其相似,都表达了一种朦胧美和迷离美。

晴風吹暖枝头雪,露华香沁庭中月。屏上小江南,屏上小江南,雨昏天际帆。翠钗香雾湿,侧鬓云松立。灯背欲眠时,晓莺还又啼。(闻人武子《菩萨蛮》)

这首词表达了莺啼雨昏的春季,离别和思念的感伤情怀油然而生。朦胧的江南山水画在月色笼罩下似真似幻,通过山水画使诗中伤感情绪得以尽情展现。诗和绘画完美结合,具有极其强悍的感染力。

(二)借助画作进行虚实转换

柔美梦幻的山水画对宋代艳情词情感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还成为了词中场景转换的连接处。

凭江阁,看烟鸿,恨春浓。还有当年闻笛泪,洒东风。时候草绿花红,斜阳外,远水溶溶。浑似阿莲双枕畔,画屏中。(晏几道《愁倚阑令》)

在这首词中,时候草绿花红,斜阳外,远水溶溶是对眼前真实场景的描写,而浑似阿莲双枕畔,画屏中把人从现实拉到虚拟中,眼前的景色变成了对人和事的追忆。这一过渡巧妙、自然,将读者引入了词人的情感会议中。

宋代艳情词中融入山水画意义深远,对宋词美感展现、氛围营造、感情抒发和过渡转换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山水画对宋词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装饰范围,使艳情词的意境美发挥到了极致。

二、山水词与山水画的融入

广义的山水词是通过词的创作描写山水和景物之美。融入在山水词中的山水画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辋川图、江雪图和潇湘图。

“游舸已如图障里,小屏犹画潇湘”(张先《河满子》)、“真水墨、山阴道间”(张履信《柳梢青》)、“八景潇湘真画,云笼日、晚风急”(赵师侠《霜天晓角》)、“仿佛辋川图上,依稀苕霅溪中”(曹冠《风入松》)……面对映入眼帘的美景,诗人不禁大发感慨“表里江山如画,分明不似人间”(李之仪《朝中措》)。

这几幅画面虽然内容各不相同,却具有共同点即画中有诗,所谓画中有诗就是画意与诗意通过诗人的神奇表达得以相通。在这些图景中,充满着诗的韵味。画面风格具有浓厚的水墨风韵,表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审美倾向。

三、隐逸词与咏怀词与山水画的融入

在山水画和词人这两种事物当中,山水画是审美客体,而词人则是审美主体。在宋朝以前,审美客体本身并不含有情感意蕴,也无法表达思想感情,随着宋代主体意识的崛起和文人画的兴盛,绘画的创作理念仿佛经历了一场地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画中描绘的景物不仅是客观再现,更表达了画者的心境。融入在隐逸词与咏怀词中的山水画体现了词作者的感情主要分为两类。

(一)归隐、出世之念

乡关散尽当年客,春风寂寞花无色。长日掩重门,江山眼外昏。画图高挂壁,嵩少参差碧。想见卧云人,松黄落洞门。(朱敦儒《菩萨蛮》)

在《菩萨蛮》一词中融入的图画是《嵩山图》。嵩山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是道教名山,单就欣赏角度而言,它能够激发起欣赏者的出世之念。这幅图画在这首词中不仅为词增加了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之气,还帮助该词完成了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画图高挂壁”前承“江山眼外昏”,此处完成了对上文的衔接,完成了时空转换,将人的眼光定位到了山水画中。“画图高挂壁”这句话的妙处还在于引发了读者对“卧云人”的想象,通过虚实转换,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作者心目中的仙境,体现了作者归隐之意。

(二)贬谪的苦楚和对故乡的思念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文官被贬谪司空见惯。在这些文官中不乏才华出众之辈,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贬谪的苦楚寄托在诗词和绘画中。在山水题材画中,潇湘题材的绘画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包含了浓郁的贬谪意蕴。屈原、柳宗元、苏轼等人都曾被流放至极其偏远蛮荒之地。随着历史脚步的不断前进和文化深度和广度的不断积累,这种文人情怀逐渐发展、酝酿,最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潇湘情结”,于是潇湘山水还是那山那水,却也不再是那山那水,像是拥有了生命一般,染上了贬谪的苦闷与痛楚。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玉箸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诗酒社,水边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辛弃疾《鹧鸪天》)

“千里河山”不仅表达了词人辛弃疾的复国理想,还将壮志难酬的思绪展现了出来。画图虽然很小,只有寸许长,但它承载的东西却那么沉重,展现了宋代历史变迁,极具情感内蕴。这首词特点鲜明,以画图结尾,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凝结了情感流动和作者百转千回的心绪,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感。

参考文献:

[1]蒋晓城.流变与审美视阈中的唐宋艳情词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2]叶嘉莹.清词丛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吴昊,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油画,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第二中学,职称:中教二级,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艺术、美术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宋词融入山水画
宋词里的中秋月
我来打开山水画
半小时漫画宋词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半小时漫画宋词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品读宋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