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017-09-11田文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田文

摘 要:对于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正常学习、生活与成长,还关系到大学生人才群体的总体质量,在此基础之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和探索成了研究的重点。各高校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梳理和探讨也必不可少。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基本概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广泛的重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增多,高校也开始进行相关的尝试研究和探索。

麦灵格尔:“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以及优化心理教育环境等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机能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这种定义既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又包含了心理素质的内容和辅导、咨询的方法形式,无疑是一种较为准确而科学的定义。

(二)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资金来源、学生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独立学院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这些都决定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因此,立足社会和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心理的新变化,顺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提高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治本之策。

二、独立学院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析

(一)独立学院现有主要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依托专业心理老师的模式

在教育部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后,一些独立学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引进了一些具有心理学背景的老师,此模式的优势能很好的弥补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师缺失的现状。不足的是,在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存在一些困难,如没有整体的工作思考,不能有机结合其他学生工作、没有一定的权力开展工作、教师压力大等。

2.依托学生工作的模式

教育部的文件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此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借助较为完备的学生工作系统开展工作,对全校的学生工作有整体的规划。不足之处,专业性很难保住,难以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难以培训专业的咨询师,工作人员角色行为混乱易导致职业倦怠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

无论机构设置情况如何,在贯彻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精神中所制定的工作计划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知识普及与教育:针对独立学院主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协会、主题班会和心理专家讲座等。

心理咨询:大致分为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部分高校也开展了素质拓展等活动。

心理档案的建立:新生入学后,进行系统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对部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和追踪。

心理知识、活动的宣传:包括海报、宣传栏、报纸、广播等,目的是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以及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接受,目前还包括对危机个体的识别与干预方式等。

(三)现有模式改革必要性分析

从上面所分析的内容看,目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关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模式大而全、人力资源的缺乏、职业的复杂性带给工作人员过于压力和工作的混乱,妨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最终达成,改革或许是一条新的模式。

1.改革是组织设计的要求

组织设计中的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设立管理部门。判断某些活动的标准是都相识,这些活动的业务性质是否相近,从事活动所需业务技能是否相同,这些活动的进行同一目标的实现是否有紧密相关的作用。各工作的職能性质也不同,分属于原组织系统的不同部门。少数的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要完成如此之多的工作职能,而此部门在原组织设计上没有相应的权利,形成责、权不对等现象。

2.改革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身的要求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此工作应该包括不同的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应自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学生各种活动之中得以体现。而独立于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其他活动之外心理健康教育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难以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3.改革是队伍建设的要求

按照胜任力模型,不同的工作对能力的要求不同。心理健康老师、咨询师、危机干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对能力结构的要求不同。目前为了加强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在各高校将所有的兼职、专职人员都进行心理咨询培训,这样的培训不可能快速提高心理咨询专业水平,反而使心理咨询专业性下降,给许多人一种错觉,只要上过心理咨询课程的人都可以做心理咨询。

三、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机构设置

按照职能化组织结构模式,学校应该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挂靠学工处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此部门要有一定的权力级别及核心度,可以参加学校的相关决策,以利于工作开展。在此部门中,按职能分设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包括心理档案管理与问题学生追踪、精神疾病学生预后追踪等)等部门。endprint

(二)工作职责

与机构设置对应的是职务问题,即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及人员能力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使每个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人,不会出现某些工作受到重视,而某些工作被忽视的现象,并且对工作人员能力要求专一,不会造成压力过大的现场。

各部门按自身职能形成工作体系,完成職能分化的资源的整合。

1.教育部门工作包括

(1)课程教育,由专业心理教师完成此工作。学校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在保留原来身份的情况下,组成教学小组,在统筹安排之下系统的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此组织工作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人员负责,排除课程上的随意性与遗留。

(2)第二课堂活动:可由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和专业课程教师完成工作。由心理健康中心专职人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特色的活动,如素质拓展、主题班会等活动。

(3)宣传: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与学校宣传部门的联系,建立宣传平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如广播、报纸、专栏、宣传窗、网站等等,并且有学校宣传部门对外宣传工作。

2.心理咨询中心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承担,学校培训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可以聘请校外专业咨询人员。咨询师不必承担管理、宣传和教育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开始课程和进行研究。此工作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与专业的工作,以保证咨询的专业性与保密性。

3.心理危机干预部门

负责心理健康普查档案管理与问题学生的追踪、精神疾病学生干预与预后追踪等工作。自杀预防与干预不应该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应是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在其中只是一部分作用,因此此工作不应该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但也不是推卸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其中应该做的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不同的工作人员走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一方面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培训分流,提高培训效率。

学校按不同职能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咨询人员接受专业咨询培训,而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只接受课程知识教育,如此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结合的队伍。

新的模式能够更好德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且能够解决目前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的问题。

世界上还没有一成不变的完好模式。某一个模式适应某一组织的某一发展阶段,目前的模式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阶段,它使得工作能够得到发展并且形成体系。随着工作的深入,职能分化的新模式必然取代旧模式。可以预见,随着教育改革和人们对此工作期望的改变,这一工作模式也会面临改革,得到更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一舵著.现代学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开明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永续债券探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