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7-09-11霍云佳唐景杰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意义高职院校

霍云佳+唐景杰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与办学目标的错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与办学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圈绕人文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出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意义

大学的职能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大学还承载着提升专门人才的人文素质、塑造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由规模到质量的历史转型。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是我国理论界普通关注的问题。但对很多高职院校而言,在片面追求功利性、大一统的泛教育论思想的影响下,过于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以学生能否找到理想工作为目标,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是指应具备普通公民的人文素质,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和其职业相适应的职业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以“教育的四大支柱”为核心内容,即培养学生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等综合素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一、知识结构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体系和结构正以飞快的速度进行重组,各学科间的鸿沟正在逐步缩小,甚至消失。现代科学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又向综合与交叉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大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变单一性的专才教育为综合性的通才教育,在广博的知识教育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综合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并培养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具有从事不同专业领域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证明,人文素质教育既是奠定学生专业基础的保证,又能帮助他们超越所学专业的束缚,开阔视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二、人格塑造的需要

人格是一個人特有的本质的存在状态,是人的精神形象。从文化角度看,人格又是文化的某种积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新形势,和全方位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迫切地呼唤健康人格。要求青年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人格适应,更要求在精神取向上对社会低俗文化和社会精神商品化的俯视和超越。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学生具备专业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修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其中包括:攀登科学高峰的动力品格,胸怀大志,热爱祖国,甘于奉献,乐于创新;适应大科学、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体系,放眼全球,团结协作,注重整体,善于综合,面向市场,自主创业;适应高科技产业化的基本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兼通经营,富有潜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高科技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出英才的育人环境。就是要从提高文化素质入手,改变片面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身心正在成长中的青年,面临着人生关键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他们是社会的栋梁,祖国通向民族富强之路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还是对社会需求人才进行塑造、熏陶、完善、再造的训练基地。按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创新人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人格培养工作不可或缺。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培养人文精神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只有不断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在实际中塑造和完善人格。

三、职业能力的需要

人文素质是职业能力发展的持久动力。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而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也就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它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和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所以对劳动者来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尽管许多学者对关键能力内涵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但其中的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及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是一致认同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岗位,要求劳动者既掌握技能和技术,还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的能力;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有沟通交流的能力,又有应用人文素质的能力。

瑞士教育家M·L·戈德斯密德经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提出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一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灵活的应变能力等);二是人际关系技巧(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三是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广博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知识组织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四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五是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站在全球的角度经多向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开拓事业)。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其开放性和渗透性为发展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提供根本动力。

四、社会责任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一种技术产生的社会效果是利是弊,取决于技术人员的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涉及到人文精神中的价值判断。1931年2月,爱因斯坦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提出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而人文素质教育能有效塑造科技创新人才的独立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优化创新方法,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应强.论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1995,(3).

[2]唐燕儿.企业所需人才类型及能力素质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6,(6).

[3]陈学飞.面向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六大基本趋势[J].教育研究,1996,(12).

[4]杜时忠.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9,(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意义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