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刺瘊

2017-09-11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姑妈表哥大夫

一年多前,姑妈的脸颊上长了一个刺瘊。对此,年过七旬的姑妈并不为意。可最近一段时间,刺瘊有增大的趋势,出于防患于未然的想法,头几天,平素身体相当健康的姑妈便自行去当地的一家乡镇医院进行了咨询。当地负责手术的医生很明确地告诉她,对于生长较迅速的刺瘊宜及早进行手术切除。当然,这样的手术很简单,当地乡镇医院的接诊大夫对此手术也很有把握。因为姑妈多年前也曾经因为在下巴长了一个刺瘊而在当地医院做过手术,所以,姑妈没有征求晚辈们的意见,便自己决定在当地医院做手术。可表哥和表姐得知后,认为“小医院”不安全,还是去大医院诊治更放心。

姑妈就诊的“大医院”是位于我所在县城的一家地(市)级别的医院,最近刚被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配套设施上看,都堪称“高大上”,对于在乡镇医院治疗“不放心”的表哥和表姐来说,这样的医院一看就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姑妈一家人的意料。姑妈被安排住院后,先得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这是手术前必须检查的“三大常规”项目。姑妈年事已高,进行心电图检查、肺部拍片检查也在情理之中。检查完这些之后,医生又以刺瘊生长在颜面部、为了确保安全为由,让姑妈再进行了顱脑的MR(磁共振)检查。当表哥拿着MR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的报告单向主管医生抱怨近千元的MR检查费白花时,主管大夫的一句“难道你愿意MR检查结果有问题吗”的反问,让表哥哭笑不得。

把姑妈推进手术室,表哥觉得此后总算再也不必折腾各种检查了。然而,手术进行了十几分钟,手术大夫便将切下的部分组织交由表哥送病理室,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为由,进行病理检查。

手术后,为了预防感染,姑妈又在医院进行了输液治疗。表哥大致统计,从住院到手术结束,姑妈住院的所有费用已经超过7000元。姑妈没有医疗保险,所有住院费用全部自理,在农村靠种田为生计的表哥有些吃不消,姑妈几次申请出院,但都被主管大夫以种种理由搪塞。

我恰好有一位中学同学小徐,就在姑妈所住的病房当护士。她说由于另外几家医院相继入驻我们所在的县城,受竞争的影响,最近医院的效益有些下滑,他们所在病房的住院病人和病床数比例严重低于医院规定的平均数,因此,为了不拖医院的后腿,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实在是无奈之举。

据姑妈说,大约10年前,她在当地乡镇医院做同样的刺瘊切除手术,当时总共花费还不到70块钱,而且没有住院。即便加上物价上涨的因素,本次近8000元的治疗费用还是让人觉得实在有些不靠谱。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这其中固然与患者或家属对医疗行业的偏激认知有很大关系,但造成这尖锐矛盾的背后,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和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

山东临清 卢长平

猜你喜欢

姑妈表哥大夫
大海里的“鱼大夫”
青蛙表哥
月季花儿开
邬大夫就诊记
纠结的日记
间接性失忆
一本书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