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学习,我和女儿“手拉手”成长
2017-09-11陈柏清
陈柏清
时光如流水,不经意间,女儿已经从牙牙学语的小女孩长成了青葱少女,且在2016年中考中,取得辽宁省调兵山市全市第二的好成绩,进了重点高中的火箭班。同事、朋友都很羡慕我,因为女儿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也通过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考试和国家二级建造师的认证。他们都问:“教育孩子的任务那么重,你却鱼与熊掌兼得,怎么做到的?”我开玩笑说:“我是无为而治。”说是“无为而治”,其实,我是在与女儿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学习是我们一家人的乐趣
女儿从小就学英语,为了能给女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我和先生经常用英文跟她交流。但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她学会的英文单词越来越多,我和先生的水平跟不上她了。于是,我们夫妻俩每天晚上点灯熬夜,一点点把上学时的英文补回来。最后,我们两个都达到了阅读英文原著的水准。
女儿九岁的时候,市里举办“绿叶杯”英语演讲比赛,有了一定英语水平的她跃跃欲试。为了消除女儿的胆怯心理,我陪女儿报名,还和她一起准备。每天练习时,我们两个都争着要先生做评判,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为了赢得比赛,我们甚至互相隐瞒演讲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在比赛中声情并茂,赢得台下外教评委频频颔首。最后,我们双双过了预赛,女儿获得二等奖,我得了优秀奖。庆功宴上,女儿晃着手里的奖牌,揶揄地说:“妈妈,我超过了你呦!”我说:“这叫‘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赢了哪有你赢了开心!”女儿激动地扑到我怀里,说:“妈妈,谢谢你!”
其实,不单是英语,其他学科,我们都争取和孩子一起学。我主导我擅长的科目,先生主导他擅长的科目。倘若碰到我们都不擅长的科目,我们就争取参与,和孩子一起学。对我们一家人来说,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
女儿刚开始接触几何时,对于图形没概念,立体感不强,学起来很吃力。我发现她做数学作业时常常嘟着嘴,一副苦瓜脸,错误率很高,还出现了厌学情绪,我为此很烦恼。有一天,我路过木器加工厂,看见地上扔着许多废弃木块和边角料。我灵机一动,立刻跑上去,买了一大袋子边角料,方的、长的、菱形的……
这回女儿再做数学题时,我拿出相应的图形实体,在实体上进行连线。有实物参照,女儿再做起题来就变得简单多了。
我每天按照她做题的图形,將木块变成各种形状。我处理木块时乐此不疲,女儿做题也不倦。没多久,数学再也不是她为难的课程了。我们家还顺带多了一大业余兴趣——自制处理好的几何体。我们将原木涂上色彩,稍稍组合,它们就变成了杯座、镇纸、灯托……给我们带来许多创意的美好和快乐。
学习是辛苦的,但在这辛苦中引导孩子寻找到快乐学习的路径,却是充满智慧的、让孩子能够高效率学习的方式,也是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最有效的参与。
一起做家务让我们更亲近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我觉得,一个好孩子,不仅要成绩优秀,还应该是一个懂得爱的人。
孩子奶奶住在和我们隔一个马路的小区。每次家里一做好吃的,我们就让女儿打电话给奶奶,喊奶奶过来吃。如果奶奶不能来,我或者先生会领着女儿给奶奶送过去。再大一点,她会主动请缨,对我们说:“妈妈,我给奶奶送去吧!”有时她还会提醒我们:“给奶奶留了吗?”我们在楼上看着她小小的身影认真地端着美食走过马路,我就会感动得流泪,很为她骄傲。
女儿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吃拔丝地瓜,总是缠着我做。有一天,我实在累极了,突然想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我凑到她耳边,问:“宝贝,你那么爱吃拔丝地瓜,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做的?”
她欢跳着拉我进厨房:“想知道,想知道!”于是,我便从挑选地瓜开始,到如何洗,如何削皮,如何切块,手把手教她每个环节。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做好了一盘金灿灿的拔丝地瓜。女儿吃得特别开心,也尝到了自食其力的快乐。之后只要有机会,她便要求跟我一起下厨,学做菜。
休息日,我也拉着女儿一起做家务,她抹灰,我拖地,我们边做边高声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渐渐地,劳动的时间变成了我们母女间欢乐的互动时间。每次收拾好房间,我们就坐在整洁的环境里,一起吃美食、听音乐,其乐融融。
年纪渐长后,女儿承担了每个周末的拖地、洗碗工作。每次轮到她洗碗,她吃完就会说:“爸爸妈妈,你们吃完了叫我。”等我们吃完了,她会主动收拾碗筷,然后洗刷、收拾厨房。如果我们熬夜加班,第二天早上,早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女儿做的荷包蛋和小蛋糕,还有两杯热气腾腾的牛奶。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做家务,他们不能做一顿完整的早餐,不会收拾房间,是很令人惋惜的。生活远不是学习课本知识那么简单。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驾驭生活也是需要能力的,做家务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所幸的是,女儿在我们的悉心教导下,已经习得了很多生活能力。
课业与“闲书”均衡很重要
女儿从懂事开始,接触到的就是书,卧室、客厅、餐桌……到处都可以看见书籍。在她不大的时候,我们每个周末都带她去图书馆,我们看书读报,她在旁边看画报、漫画书。那个时候,我们的早餐桌经常是赛诗会,我们一家三口捉对“厮杀”。比如女儿出了一首诗“白石岩扉碧藓滋”,如果我们对不出下句“上清沦谪得归迟”,就会被罚多背两首诗,那种情景颇有古人“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意味。
上初中后,我意识到课业与“闲书”均衡的重要性,便与她深谈。我说:“宝贝,我非常支持你读书,因为我也喜欢读书,开卷有益,读书总是好事儿,但现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科书上。”女儿嘟起了小嘴巴,有些不开心,甚至说:“你和爸爸凭什么可以随便看书?”
我一听有些震惊,原来自己和先生对女儿的影响这么大。当即,我下定决心,说:“宝贝,我有个提议,从现在开始,每天晚上你学习时,我也只看专业书,不看其他书籍。”女儿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看着我:“真的吗?”我伸出手指:“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反悔。”
从那以后,只要女儿在课桌前做作业,我就看专业书籍,与她一起学习。每次她做完作业,我们才一起兴趣盎然地看些“闲书”。有时候学习枯燥,难以坚持下去,我们就互相监督:谁要是犯了规,就会被用手指刮鼻子。所以,我们哪怕遇到很想读的书,也要等到孩子做完功课才看。这样不但使女儿很好地完成学业,保护了她的阅读情结,还锻炼了她的自制力。同时,我也专业领域有所收获。
面对我和女儿取得的成绩,外人总是投来艳羡的目光。其实,我和女儿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有着辛勤的付出,只是这种付出,因为我们手拉手地奔跑,变成了一场辛苦但快乐的旅程。
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见证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平凡日子里爱与被爱的美好,一起在充满情趣与爱的世界里成长,使每一天都值得回味与纪念,我想这也许才是教育该有的姿态。
(配图系主人公母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