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这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2017-09-11河南许圣义许昌浩
(河南)许圣义 许昌浩
我相信,这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河南)许圣义 许昌浩
一位远房表侄儿大学毕业到贵州省去支教,对贫困地区贫困农民子女读书难有着 “切肤之痛”,对改善贫困农民子弟教育状况有着美好的期望。下面整理其札记如下——
“贵州,传说中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的地方;一段泥泞、坎坷和感动的日子;从没想过,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种生活,这样一种情感,这样一群人,让我们的心震撼。在大山深处,脚上是最脏的鞋,身边坐着最可爱的孩子,头上是最澄澈的天空。听到的是最辛酸的故事,可是那种感动,足以让温热的眼眶和心灵,永不冷却。”
这是我前年去贵州大山深处支教回来后写的日记的开头,现在看起来,支教的一切一切仍然清晰如同昨日。支教时候经历的所有事情,体验过的所有情感,我想会成为我一生的记忆。昨天听说一个伙伴这个暑假又要去支教,他说,支教已经成为了一种情结,那样的轻松和纯净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我却再不敢轻易说支教二字,它承载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感伤、太多的喜悦和难以承受的忧虑……
四十个小时的火车是对我们的第一个考验,我们每个人都带着重重的行李,还带着发动所有同学捐的衣物、学习用品等等。后来我们才知道,旅途只不过是一个序幕,和后面的艰辛比起来,路上的辛劳根本不算什么。
到了贵阳,雨已经下了一个星期。我们下火车,又上了汽车,然后是摩托车,最后没有通车的路了,我们一行人举着行李,抱着编织袋,爬过弯弯曲曲的泥泞的山路,最后才到了山顶上的 “希望小学”。当时我们不知道,这里的情况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艰难。
这里,没有澡堂,没有厕所,没有吃早饭的习惯,没有电,没有开水。我们平时看来的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成了奢侈品。因为湿气大,对又辣又咸的辣椒泡饭不习惯,好多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一天,我们才知道了支教,真的与想象中不同。
我们以前没有想过,中国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落后外面几十年,人们以这样简陋的生活为常态。也是在同时,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也可以过的这么简单,因为在这个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在这最不受上天眷顾的地方,我们成了最幸福的人,因为这里的孩子有着最明亮的眼睛,最灿烂的笑容和最纯美的心灵……
我有一种感觉,我们来支教,看上去是来传授知识的,是来奉献的。可是,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这些朴实的乡民,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无私的奉献。
这些孩子,真是落入凡间的天使,他们成长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过着艰难的生活,却有着最阳光灿烂的笑容。遇到他们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他们的条件是想象不出的差,我如果没有亲眼看到,亲身体验,我都不会相信中国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他们的教室漏雨,屋顶都歪了,连电灯都没有,说是教室,其实就是用石头堆起来的屋子,可是他们的聪明和好学,让我们所有人惊讶,他们只用了一节课,就背下了 《沁园春·雪》。只要是老师课堂上说过的话,他们几乎是每句都记得。他们有的一天只吃一顿饭,却送给老师各种各样的东西:瓜子、核桃、苹果……后来老师不收了,他们又去采野花、野果,家里唯一的鸡蛋,路上捡的野果子,还有高山深处一年只开一次的花……条件的困苦,物质的贫乏,给了他们最朴实的感情,最急切的对知识和对爱的渴望。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能给他们什么?他们生活在如此落后封闭的大山中,落后外面起码几十年,我们能带去外面的消息,告诉他们首都北京是什么样,教他们《国歌》怎么唱;他们没有饼干,没有牛奶,没有衣服,我们可以买了捐了送过去;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对未来没有太大理想,我们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鼓励他们走出去,考到北京上大学。
可是,我们走后呢?
在那里,七个年级只有四个老师,没有一个人能说好普通话。一个班里有七八十个,甚至近百个学生,有的没有爹娘,大多只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孩子要走一两个小时来上课,因为这是那个地方唯一的学校。孩子们没有自然课,没有社会课,更别说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考上高中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奇迹。只有班上最富裕、成绩最好的同学,才有上高中的可能。
他们根本不知道城市孩子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有着哪些课程,受着怎样的宠爱。而割猪草,给弱不禁风的爷爷奶奶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却是每天一定要做的工作。生活和贫困,不允许他们稚嫩,不允许他们幻想,不允许他们贪玩。我们去的时候,问他们有什么梦想,全班鸦雀无声。后来,有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悄悄告诉我,他的理想是赶紧读完五年级,然后出去打工。我们走的时候,再问他们有什么心愿,当他们笑着喊着 “我的心愿就是长大后考上大学到北京去”,那一瞬间,我的眼眶热了,心里好感动,好欣慰,却好心痛。一方面,我真的很激动地看到我们去支教可以激励他们,可以改变一些事情,我看到我们一行人的艰苦是有价值的。可是另一方面,我突然清醒地想到,除非奇迹发生,他们是不可能实现这个心愿的。因为他们连可以上到初中的人都很少,多数会迫于生活,辍学出去打工。只有一半人可以读到五六年级,而那里的师资力量,不足以让他们考上大学。那里仅有的一个大学生,是校长的儿子,并且他也没有走出贵州,没有走出那个小小的毕节市梨树镇……那一瞬间,我迷惑了,我们给他们的是爱,是鼓励,还是一个终将破碎的梦?我脸上笑着,鼓励着他们,眼里却湿了。这些触动了我内心最软处的最天真可爱的孩子啊,我真的不忍心看见他们以后面对生活的无奈和悲伤。
我后来知道,这里并不是中国最困难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连水都没有,连树都没有。更困难的地方,连支教的人都去不了。我当初去贵州的时候心情愉快,有一种要去实现价值、去奉献人生的喜悦,回来的时候心里却是沉甸甸的。我们在做慈善的时候,在体验心灵的净化、体验别人的尊重、获得宝贵经历的时候,到底能给他们多少东西?给他们带去的信息,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对他们的鼓励,是让他们更努力还是更增添他们以后的遗憾和悲哀?
不过,我们无怨无悔,我们始终相信,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所以,我们在悲伤的时候,在觉得无力的时候,仍然相互鼓励。我们不愿相信我们付出时间和热情是没有价值。可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的关注,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那点微薄的力量除了改变我们自己以外,改变不了其他任何的事情。大家的举手之劳,或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不能没有他们。
这次支教后,我更加体会到党和政府加强教育扶贫的意义所在。支教,不仅可以改变孩子的生命,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如果支教成为一种现象,我相信这会是一种温暖的力量,希望可爱的孩子们,能够拥有更广阔的明天,拥有与他们的父辈不一样的生活。希望全社会对贫困地区扶贫又扶志,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通过教育走出大山,能够通过知识和心志改变命运。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