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踩踏中放慢节奏香港城市骑行地图
2017-09-11EwenCheuk编辑Outlaw
图&文/EwenCheuk 编辑/Outlaw
从踩踏中放慢节奏香港城市骑行地图
图&文/EwenCheuk 编辑/Outlaw
slow down the rhythm of riding in Hongkong
本刊的城市地图栏目初次和读者相识是在2014年,回首这三年,和作者Ewen建立了深厚友谊的同时,小编也成了一名合格的自行车杂志编辑。现在回想当年第一篇的文稿,主题正是香港骑游,借此栏目三年之际,城市地图栏目再次回归香港,也算是别样轮回。不过,香港的建设也是日新月异,骑行环境日益改善,一篇全新的香港骑行攻略也希望能给骑友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自行车乃减压利器
随着全世界对自行车运动愈来愈重视,不少人都已经提出各种的好处,以鼓励更多的骑行爱好者加入。而各个发达城市为了舒缓市内拥挤的交通问题,纷纷制定不同的自行车方案及配套,最终都希望做到减碳的成效。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自行车带来的旅游收益,而是人民的健康直接降低医疗费用的投放,将资金放在其他民生项目上,让发展健康运动能达到双赢局面。
早前瑞银集团就做了一个有关“全球最高工时城市”的调查,发现亚洲人的平均工时较长,而欧洲人的工时则较短。调查发现,全球的平均工时为36.23小时,在71个城市中,平均工时最长的城市是香港,每周平均工时为50.11小时,台北为41小时,属“最长工时十大城市”,日本东京和北京的工时则分别为39.5和37.42小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人们的生活压力的确相比其他城市略高,想做到生活、工作平衡,其实自行车运动都有一定的作用,骑行在这个大城市之中,你更会发现“慢活”原来可以很简单。
不喜欢落单的人就更喜欢骑行带来的另一种社交,从计划骑行的路线,骑行时沿途的体会,到最后大伙儿完成之后,带来的更是完满的团体精神。虽然比起各地的发达城市,香港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不过还是有不少的自行车路线让骑友乐在其中。
香港历史景点 之
终审法院大楼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Building
位于中环昃臣道八号,于1912年建成,建筑风格呈现新古典主义,糅合了远东的建筑特色,大楼上蒙上双眼的泰美斯女神像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剑,代表大公无私。
香港骑行注意
为确保骑行安全,香港有专门法律法规管制骑行活动,当局还推行多项措施,特别是不断改善自行车道的设计及加强教育和宣传,而促进骑行者以及路上行人的安全。
根据香港运输署的骑行安全守则,一般驾驶者须遵守的交通标志、道路标记及交通规则你也必须遵守。对于有近视等视力问题的人,在骑行时一定要戴上眼镜。如果本身患残疾而不能安全骑行,则被禁止骑行。
香港的自行车安全守则:
●绝对不可在酒精或药物影响下骑自行车。
●如要服药,在骑自行车前,你应请教医生,了解药物对骑自行车是否有影响。
●儿童在马路上骑自行车,须先征得父母或监护人同意。未满 11岁的幼童,必须在成年人陪同下,才可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自行车不易为其他道路使用者看见,如果从自行车的前面或后面看去,更难看见自行车在路上行驶。从后面看来,自行车车身较私家车或其他车辆“窄小”,因此,你必须确保其他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能看得见你。
●骑自行车时,应选择其他驾驶人及行人容易看见和预料会有自行车出现的路线。
●骑自行车时,应穿上颜色鲜明、浅色或反光的荧光衣。
●骑自行车所穿着的衣服,应选用在你遇到意外或从自行车上跌下时,可以对你起保护作用的衣服。任何可能影响你控制自行车或会缠绕车轮、车链的衣物,都不应穿上。宽阔的裤脚或鞋带都容易缠绕车链,使骑自行车者跌倒。
在新界设置自行车道及相关设施,让市民安全地骑自行车休闲或作为短途代步用途。自行车道普遍设有钢质矮柱,作用是令骑行者控制速度。之后为进一步加强在自行车道上骑自行车的安全,运输署和路政署又对钢质矮柱进行改进,以橡胶材质替代钢的材质,同时画上显眼的行车线。骑行者如意外碰撞矮柱,弹性橡胶矮柱会更为安全。
香港历史景点 之
孙中山纪念馆Dr. Sun Yat-sen Museum
位于香港香港岛中环卫城道7号的孙中山纪念馆,前身是何东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于2010年11月12日列为法定古迹。甘棠第楼高4层,属爱德华时代的古典建筑风格。
新的橡胶矮柱系统甚受骑行者欢迎,并已列为现有及新自行车道的标准设施。然而,在某些地点设置钢质矮柱有助令骑行者停车及下车。除了这些地点的钢柱外,其他现有钢柱将全数逐步更换为橡胶矮柱。保留的钢柱会刷上白色反光油漆,以便骑行者更易看见,特别是在晚上。
另外,运输署已就自行车道和隧道设置新的路标系统,新的路标系统须辟设人行道、采用更方便使用者的几何设计,以及在接近坡道和自行车道行人过路处的地方,为骑行者设置更清晰的指示标志和道路标。
*来源:香港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骑行安全及骑行者使用安全装备
新界骑行路线推荐
虽然香港的面积不算太大,但其实仔细发掘之下,可供选择的骑行路线还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在这个购物天堂疯狂shopping之外,其实港人也非常注重健康生活,以下就精选出不同的骑行路线,在运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细细品味一下香港的大自然景色。
推荐1沙田至大美督
由沙田公园出发,沿着广阔的城门河自行车道一路乘风骑行,途经坐拥山海美景的吐露港一带,并以大美督水塘水坝作为终点。
城门河的两岸设有自行车道和慢跑跑道,在这里可以好好欣赏美丽的河光山色作为起点。每年端午节,这里更会上演热闹的龙舟竞渡,城门河原是一个海湾,1970年由于政府发展沙田新市镇需要填海,而成为现今人工河道的模样,河水最终流向吐露港。
沿吐露港一直骑行至科学园,这个设计前卫的“未来之城”是以应用科技为主的研究基地和企业园区。除了办公大楼、会议及展览场地,科学园内还有环境优美的露天广场、人工湖和餐厅,是旅途中歇息的好选择。
继续向前骑行来到白石角海滨长廊连接沙田至马料水的自行车道,全长约2km,这里路面宽阔,并设有多个休息点及观景台,可以在此欣赏吐露港的海景,同时眺望对岸的马鞍山新市镇。骑至海滨自行车道的终点,其实就已来到了大埔。大家可以在此结束骑行,或继续沿着自行车道从林村河骑至大埔市中心,穿过本土市集,到铁路博物馆一游。另一个选择就是再向前骑约8km,前往八仙岭山脚下的大美督,亲近远离繁嚣的小海湾与村庄。
香港历史景点 之
香港医学博物馆Hong Kong Museum of Medical Sciences
英国爱德华式建筑的香港医学博物馆是香港一所以医学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位于香港岛半山坚巷2号,1990年被香港政府宣布列为法定古迹。馆内有11间各具特色的展览厅,用来介绍香港医科学术的发展历史和昔日疾病被扑灭的情况。
地区:新界沙田及大埔区
起点:城门河
终点:大美督
行程:约3小时
长度:约22km
补给点:香港科学园、白石角海滨长廊及大美督。
租车点:大围、沙田公园、大埔海滨公园和大美督都有自行车租赁店。如想省却回程路段,可以在另一个地点还车(如大围租车、大埔或大美督归还),租赁时请向店家查询。
难度:容易(路线平坦,但全程路程颇长)
从沙田出发:从港铁沙田站A出口,经新城市广场及沙田公园步行至城门河岸,便可找到出租自行车的亭子。
推荐2沙田至乌溪沙
从沙田城门河起步,沿吐露港东岸骑行,进入马鞍山,并以乌溪沙石滩及公众码头为终点,享受日落美景。骑友可以选择从沙田或大围出发,前往起点城门河。到达“双子桥”时不要过桥,继续向前骑行,就会到达“马鞍山海滨长廊”,海滨长廊全长3.2km,除自行车道外,还有慢跑跑道、儿童游乐场、健身站等。沿途设有洗手间及饮水机,方便运动人士使用。沿马鞍山海滨长廊骑至尽头来到“乌溪沙公众码头”,一片宁静的海滩就在眼前。
地点:
从大围出发-港铁大围站A出口对面有自行车租赁店,租车后,沿自行车道骑往城门河岸。
从沙田出发-港铁沙田站A出口,经新城市广场及沙田公园步行至城门河岸,便可找到出租自行车的亭子。
开放时间:24小时营业
推荐3尖鼻咀自然秘景
其实作为香港人,都很少知道这条自行车路线,由于距离市中心比较远,如果骑友希望体验另类香港骑行感受的话,“尖鼻咀”这个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香港的雀鸟天堂,位于元朗区西北部的“尖鼻咀” 拥有大量红树林,而且还被评定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由于邻近区域没有高山,因此可以从那里向东远眺米埔,冬季更有机会看到各种候鸟群飞的景致,向北则可眺望后海湾及深圳的景色。山上更设有唐夏寮观光台,可远眺整个米埔及天水围景色,骑客更可以带着水和食物休息一下,而对鸟类有研究的人士亦可带望远镜同行,对比湿地生态资料板,近距离看一下不同的鸟类。
地点:香港元朗流浮山深湾路尖鼻咀
起点: 元朗泰丰街35号(需时:25分钟)
开放时间:24小时营业
特别推荐大榄越野自行车道
除了让一家老小都可参与的自行车路线之外,其实香港也拥有不少起伏不定的山岭,越野自行车的爱好者同样可以找到发挥的好地方。其中的大榄越野自行车道规划完善,路段四通八达,沿途有郊野美景,无论新手或喜欢挑战的骑士,在这里都能尽兴而归。
由大榄郊野公园荃锦管理站下车,便可找到越野自行车道荃锦段的入口。此段以水泥路为主,可在清爽的林荫下先作热身,进入田夫仔北段有较多崎岖的天然泥路,更设有越野自行车体验及练习场地,是磨练技术的好地方。骑至田夫仔段尽头,在三岔路口可选择前往大榄涌或元朗大棠。
香港历史景点 之
旧湾仔邮政局
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邮政局建筑。这座曲尺形建筑物坐落于湾仔峡道和皇后大道东交界,建于1912至1913年间。1915年3月1日正式开放作为湾仔邮政局。这是一座简单的金字顶建筑,山墙及灰塑甚具特色,现由环境保护署用作环境资源中心。
当中大榄涌水塘段可说是景色最秀丽,也是难度最高的一段。骑友沿途中可一览 “千岛湖”的青山绿水,后段起伏相当大,适合具一定体力及经验的骑友一显身手。完成水塘段后,先在大榄涌水塘水坝歇息一下,然后从凉亭及烧烤场处的出口,向下骑往大榄涌离开。
如是越野车新手,可在田夫仔段尾的三岔口,选择北走越野自行车径的大棠段(约3.8km)在大棠离开,或南走小榄段(约6.3km)于大榄涌离开,这两条路线的难度较低。
地址:新界荃湾、元朗及屯门区
起点:荃锦公路/荃锦坳
终点:大榄涌
行程:约4.5小时
长度:约22km
补给点:沿途没有补给点,请准备充足饮用水及食物。田夫仔段或有小摊档提供简单食物,但营业时间不定。
难度:中等至非常困难
*部分资料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带车注意事项
如果骑友自行带车来港的话,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就要注意了,由于近年香港的铁路规则执法严谨,大家还是小心注意为好。
铁路
根据香港铁路附例(第556B章)第4A条,任何人不得在任何时间将任何自行车带过、传过、驶过或引领其横过铁路处所或其任何部分。
如果骑友有需要携带自行车乘搭港铁到你要去的自行车路线,在进入车厢之前必须折叠自行车,以确保符合运载行李的规定(即任何行李的长、宽、高总和不超过170厘米,而任何一面的长度不超过130cm)便可带进港铁。
如果自行车的尺寸不符合运载行李的规定,乘客可以在拆除自行车前车轮的情况下,达致符合运载行李的规定而进入港铁处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李规定,港铁公司已于各车站大堂张贴行李尺寸规定标志和有关条文,以便乘客参阅,所以在到达之后记得留意。
巴士
巴士营运商根据现行《公共巴士服务规例》(第230A章)第14条之限制,处理乘客携带自行车进入巴士车厢。此外,新大屿山巴士公司会应乘客要求及其独特的运作情况,容许乘客携带自行车进入公司辖下部分已备有行李架或放置行李位置的巴士。不过乘客必须拆去自行车车轮,并须确保其自行车于行程中能稳妥固定。巴士每程只可运载最多一辆自行车。
Ewen Cheuk卓刚华
喜欢运动的香港小伙子,迷上一切的极限活动,并希望通过文字,推广骑行之乐。
微博:@EwenCheuk博客:h t t p:// ecblog.weebly.com
香港的特色军事建筑
香港在殖民地时代驻守了不少英军,抵抗外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经历日军入侵,香港日占时期亦称为 “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这些建筑经历了不少的炮火,大家在自行车上会看到不少留下的军事建筑,回顾香港的悲伤时代。
维多利亚军营建筑群(Victoria Barracks)
维多利亚军营又称域多利兵房,是香港昔日驻港英军一个主要军营,位于香港岛金钟,约于红棉路、坚尼地道及金钟道交界一带,邻接当时的威灵顿军营及美利军营。现址为香港公园的一部分,军营内的部分建筑物得以保留,旧三军司令官邸被列为法定古迹(今茶具文物馆),另外数座建筑物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由于改建期间及城市发展,维多利亚军营大部分建筑物已经被拆除,现仅存数座历史建筑。
两层高的旧三军司令官邸又称旗杆屋(Flagstaff House),建于1846年,曾经是香港殖民地时期驻香港英军三军总司令的官邸,为香港现存最古老的英国殖民地色彩建筑物。现在这座建筑物已改为香港茶具文物馆。建筑物见证香港百年殖民历史,历史价值极高,现已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维多利亚军营军火库
位于香港岛金钟正义道、香港公园范围外,面积约7800平方米,作存放军火之用。军火库拥有极高军事历史价值,是亚洲现存唯一英国殖民时代的完整军火库遗址,亦是昔日英军把炸药制成炮弹的地方,当中的上层建筑现已被评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现时军火库为亚洲协会香港分会总部,该会正把军火库旧址活化,翻新为剧院及博物馆。
旧维多利亚军营卡素楼(Cassels Block)
建于1900年左右,原为已婚军人宿舍,与蒙哥马利楼及罗拔时楼同时期兴建,以解决让出部分威灵顿军营(Wellington Barrack)予海军后,军人宿舍不足的问题。1979年,驻港英军将维多利亚军营交还香港政府,卡素楼则于1992年改作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卡素楼高三层,为爱德华古典复兴风格建筑。建筑物像楼梯般以四个阶级组成以迁就陡斜地势,在香港十分罕见。卡素楼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华福楼(Wavell Block)
建于二十世纪初期,楼高两层,为爱德华古典复兴风格建筑。华福楼原为已婚英军军官宿舍,1991年起改为香港公园观鸟园教育中心,转作研习鸟类的教育用途。华福楼最初名为 Warrant Officers' Quarters 3 & 4,战后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东英军司令部总司令魏菲尔(Archibald Wavell)而易名为Wavell Block,华福楼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香港历史景点 之
旧中区警署
建于十九世纪的警署建筑之一,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用作警察总部,负责香港的执法工作。该处在战后曾用作港岛总区总部及中区警署,于2004年12月正式关闭,以进行活化再利用。
罗年信楼(Rawlinson House)
建于二十世纪初期,楼高两层,为爱德华古典复兴风格建筑。罗年信楼原为已婚英军军官宿舍,1961年改为驻港英军副司令Brigadier Crabtree的官邸。1980年起,罗年信楼地下现设红棉路婚姻登记处,而一楼则辟作香港公园办事处至今,成为热门结婚地点。建筑物最初名为Warrant Officers' Quarters1&2,二次世界大战后改名为Rawlinson House,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绩彪炳的英国罗年信将军(Henry Rawlinson),罗年信楼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蒙哥马利楼(Montgomery Block)
位于坚尼地道42B,香港公园范围外,楼高三层,为爱德华古典复兴风格建筑,建于二十世纪初期。原为已婚英军宿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著名军事指挥官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名字命名,1987年改为母亲的抉择及启励扶青会办公室至今,蒙哥马利楼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