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弹幕文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2017-09-11文/魏

传媒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亚文化弹幕群体

文/魏 钰

传播学视域下弹幕文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文/魏 钰

弹幕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交互形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弹幕亚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我国大众的精神生活中。笔者基于弹幕的主要受众群,选取广州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与访谈的调查方式,结合传播学理论,对弹幕文化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分析,并指出其局限。

弹幕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弹幕文化作为一种新兴亚文化,发源于日本NicoNico视频网站,后被AcFun弹幕视频网站引入中国。近年来,随着后起之秀——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的风靡而广为人知,影响力不断加强,使一些传统视频网站如搜狐、乐视等争相模仿,在传统播放平台加入弹幕元素,衍生出“弹幕电影”“弹幕电视”等更多形式,使弹幕文化愈发普及。

相较于传统的视频形式,弹幕视频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其新奇的观影体验、便利的评论方式、开放式的交流环境,恰好迎合了用户特定的娱乐消遣。基于情感归属、信息获取等个性需求,弹幕视频在近几年里吸引了大批青年受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青少年尚处于三观和人格的塑形期,对当下各色的亚文化接受程度相对高于其他人群,弹幕文化对其影响度也较高。

2014年10月11日,弹幕视频在第十届金鹰节之互联盛典晚会直播中首次出现,从此迅速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崛起,并快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改变了以往的视频传播模式,增加了视频互动性,推动着网络视频的发展。自此,弹幕文化一直作为一种亚文化活跃于部分群体之中,其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形成了一股“弹幕热”。

随着网络的发展,弹幕文化从一种小众的亚文化不断辐射至其他传统平台。院线和电视网络为了提高其收视率和竞争力,也开始使用弹幕,许多传统视频网站也引入了弹幕功能。现如今,弹幕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主流视频网站中,成为网站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影、游戏、漫画、直播网站等各大平台也争相吸收弹幕的元素,这一切都推动着弹幕文化日渐繁荣,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弹幕文化的出现和兴盛,不完全是为满足部分群体自我表达的需要。其背后代表着信息播放平台的多样化,以及娱乐内容过于充足之后,观众消费行为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转变。

当前,弹幕文化被各主流文化广泛吸纳和运用,但其也有一定的发展局限性。有些电影是不适合弹幕的,比如,当涉及一些严肃的问题,弹幕的语境就显得肤浅,甚至会影响观影体验。对受众而言,他们的问题不在于弹幕内容娱乐化,而是所有的内容都以弹幕娱乐的方式展现出来,便会出现“为了吐槽而吐槽”的情况,妨碍受众对作品本体的理解。人们所担忧的也并非内容通过弹幕网站推送,而是弹幕跃升为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所有话语形式都适合从一种媒介转换成另一种媒介,弹幕能够承载的表意效果是有限的。

另外,弹幕信息的低门槛和匿名性,无疑增加了不当言论发布的可能,给信息监管增加了难度。公众可以随时注册发表言论,将现实中的“约束”抛之脑后,而弹幕中的言论对公众舆论具有导向作用,并影响着观众观影效果,因此其监管和规范等问题,值得重视。

弹幕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现状调研

问卷调研。广州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对广东省其他地区的文化消费具有引领作用。综合考虑,在调查过程中,将广州市作为问卷主要投放地区,样本主要来源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石碑校区及番禺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共计320份有效问卷。在有效问卷中,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知道弹幕并十分了解,仅有2.5%表示是第一次听说弹幕。这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弹幕文化的普及率及其影响是相对较高的。

在使用弹幕的频率调查中,有半数以上调查对象认为“只要可以开弹幕我都会开”不符合或比较不符合自己的观影习惯,也有近半数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这种观影习惯,双方的比例差距不大。但多数调查对象并不会因为看视频无法开弹幕而觉得不习惯,表明受众对弹幕的依赖性并不是很强。

随着弹幕不断普及,弹幕礼仪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熟知弹幕礼仪的群体仅占40%左右,超过30%的受众对弹幕礼仪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弹幕礼仪的推广仍需加强。目前有一些网站已经对推广弹幕礼仪做出举动,例如,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就要求新用户注册时要通过弹幕礼仪的20道测试题。同时,在弹幕的质量和监管机制方面,受众普遍表示不满意,相对满意的比例不足20%,提高弹幕质量,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机制也是弹幕文化继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弹幕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上,通过举例来调查受众是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弹幕用语,结果表明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占比并不算高,约30%左右,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完全不会或很少会使用弹幕用语,说明弹幕文化对日常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另一项调查询问了弹幕是否会让受调查的人在生活中与友人的谈话多一些话题,结果显示有半数人表示会偶尔聊到,四分之一表示根本不会,其余的则表示弹幕给日常增加了笑料,会在聊天中谈及。

对于悲剧性视频里面出现的搞笑弹幕,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弹幕文化言论自由,说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约占65.38%);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很无语”,看到这样的弹幕会很生气,这也体现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对言论自由的包容性。

尽管前面的调查显示,大众对于弹幕文化是相对熟悉的,并大多抱着宽容的接纳态度,但仍然有高达68%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弹幕不适合走进影院,感觉适合的只有不到10%,剩下21%的调查对象表示,要看具体的电影类型才能决定是否需要弹幕,如轻松搞笑的喜剧片就可以做此类尝试。

可以看出,自弹幕传入以来,人们的口碑已经发生了变化。刚开始许多人认为“弹幕才是本体”“没有弹幕视频能看?”随着弹幕文化的概念趋向于主流化,以及弹幕的质量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人表示“看新番根本不敢开弹幕”。弹幕质量的下降,群众新鲜感的减退,弹幕视频网站会员的低幼化和素质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等,都是可能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

与弹幕相关的便是“亚文化”的概念,亚文化是指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对于弹幕可与“亚文化的归属感”挂钩这一点,过半的人持中立态度,25%左右的人表示不太了解亚文化,这两个部分的调查结果都可能与群众对于亚文化的了解较为浅薄和局限有关。另外,约12%的少数人表示深有同感,8.88%的人则表示不认同这种看法。

此外,在调查受众对亚文化“破壁”成为主流文化的预期时,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弹幕文化不会成为主流文化,还有21%选择了不确定,可见调查对象对此并不持有积极预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弹幕爱好者选择“破壁”,积极主动地在主流社交媒体上表达自我,并且通过ACG同人创作这样的“二次元”文化形式抒发他们的情感。青少年亚文化的主流化诉求与官方宣传的大众化需求,构建了一个富有潜力的市场空间。2017年上映的电影《闪光少女》,讲述了少男少女们将“二次元”音乐与传统民乐相结合,走上舞台追逐梦想的青春励志故事,让普通观众认识了这一青年亚文化群体,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访谈调研。在访谈环节中,调研组挑选的是经常接触弹幕视频、对弹幕文化有一定了解,且能在访谈中清楚表达自我独立见解,其观点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群,以此作为基本条件,最终选定3名来自广州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

关于弹幕这一形式,受访人均认同弹幕只是一种交流的符号和信息的传递方式。弹幕对于文本本身会产生加强或者削弱的影响,因其具有引导性,既可以远离主题也可以深化主题,决定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该视频早期弹幕的发起者。弹幕大多数情况不是削弱了视频内容本身,而是削弱了人们对于视频内容的关注度和挖掘程度。

同时,三位受访者都表示,对于喜欢的作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信息,会选择第一次观看时关闭弹幕,其后再次观看时会打开弹幕,与其他观众交流,加深对视频的理解。许多弹幕视频网站正是考虑到弹幕这种形式的双面性,所以出现可以调节弹幕透明度的设置,给观影人群增加了更多选择,方便其各取所需。

受访者对弹幕在新媒体的运用态度则呈现分化态势。在新媒体语境下,弹幕已经撕下“二次元”的标签,进军御宅文化以外其他领域(即“三次元化”),甚至更多时候,视频上传者通过弹幕获得的高人气形成粉丝群,为自己的商业活动铺垫,本质上是移植弹幕为粉丝经济服务。

对于弹幕衍生的商业化行为,部分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借势营销和炒作。许多网站发现了弹幕文化中的商机(版权、周边、漫展等),也纷纷拓展出了弹幕交流形式以吸引“二次元”群体,但其效果仍然依赖于网站类型和主要受众。弹幕的受众不仅与弹幕相关,而且与其平台——网站和视频的文本相关。弹幕本身更多只是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深深植根于其所传递的信息本身,弹幕的内容和质量本质上都是由其所传递的信息源状况所决定。另外,也有受访者表示,弹幕质量不好、“鱼龙混杂”的现象增多,剧透、刷屏等严重影响观感,出现审美疲劳,弹幕的一些负面影响就算移植到了其他平台也不会改变。弹幕在线上为参与者提供了线下难以实现的更加广阔的表达空间,而弹幕形式的优劣不以平台改变为转移,其作用的发挥也要看能否扬长避短。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人普遍初衷都偏向弹幕交流的即时性和参与性所带来的畅快感,出发点仍在尝试新鲜,而随着在弹幕使用频繁和接触增多,交流时逐渐开始侧重于认同感的寻找。寻找认同感就是寻找群体,但如果因为体验不好会完全关掉弹幕,封闭来自其他观众的信息,行为与拒绝交流无异。这便延伸到“二次元”亚文化中独特的“圈子”现象。访谈中本是资深漫迷的受访人却对圈子的存在持否定态度。圈子即亚文化群体,虽客观存在,但以相同标签聚集一起的群体成员会自发地设立非标准化门槛,主观地收紧自身团体而排斥外界交流,甚至对“圈外人”呈漠然、敌视态度,在自我(“二次元”)与外界(“三次元”)间筑起一道自我保护的“高墙”,即“次元之壁”。而弹幕文化不仅对外呈现“次元之壁”的抗拒状态,活跃于其中的各群体、各圈子之间也存在着部分“高墙”,彼此割裂。

同时,越是接触弹幕文化时间久的资深用户越对“大大”现象表示反感。所谓“大大”,是指圈子中拥有较高名望的人物,粉丝量大,时常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大大”也是“二次元”爱好者,却高于普通爱好者,作为在圈中菁英阶层被粉丝顶礼膜拜。由弹幕形成的社群集中体现出亚文化社群的特征,自发地设立门槛和屏障以区别外界,而内部则有一定层级划分。可见,虽然在新媒体语境下网络环境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态势,但在弹幕文化影响下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依旧是被强化的。但这一现象会引发许多资深用户的抵触,甚至选择放弃弹幕这一媒介,另寻其他发声渠道。

受访人也表示时常会使用到弹幕中的部分流行话头和句式,而弹幕对其生活的最大影响体现在网络上他们会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尤其是在弹幕网站这种注重交流感的平台上,更容易参与讨论,甚至与人发生争辩。值得注意的是,受访人都承认,在网络表达语气上会有区别,弹幕就像一个万花筒一样可以反映出每个参与者的媒介素养。

多数弹幕网站用户在接触弹幕社群初期会有认同感,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现实生活的充实,对这种认同感的需求显著降低,更加关注视频内容本身。弹幕网站的社交性不如专门的社交平台,很多条弹幕言论还是“过目即忘”,人们基于此建立的联系还是相对较弱的。但作为弹幕UP主和直播主,靠弹幕可以吸引粉丝蔓延到其他专门的社交平台,由此达到充分社交、加强联系的目的,此时的弹幕视频网站更像是群体引流的渠道。

弹幕文化前景展望

弹幕,从最开始诞生于游戏中,一种较为小众、纯娱乐性质的事物,经过社交网络的推进慢慢走向前台,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弹幕文化。在其推进过程中,弹幕文化不断与其他事物相结合碰撞,其中最主要还是依托视频而存在。而视频作为社交网络中比例巨大的一部分,也随着弹幕的进入而衍生出许多相关的特殊产品,如弹幕电影、弹幕艺术、弹幕广告等。这些衍生品充分体现出弹幕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而这些价值都使得弹幕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更加明朗的前景。

2014年,弹幕电影首次进入大众视野,连续三部国产弹幕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小时代:刺金时代》《绣春刀》一经上映就受到了热烈追捧。其中《小时代》的官方微博在正式售票后发布微博称,100张限量供应的弹幕版电影门票在两小时内售罄,足见弹幕电影的市场十分广阔。弹幕对用户群体有一定黏性,在观看视频时打开弹幕对许多人而言,仍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弹幕互动满足了年轻一代对新鲜感的追求,促进了观众间的互动和与电影的“沟通”,因此,就目前来看,弹幕电影虽存在一定缺陷,如观众可能无法同时兼顾电影内容和漂浮在屏幕上的弹幕内容等,但是弹幕电影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场,能够为院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弹幕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扩散的过程,弹幕文化商业化也逐渐从视频网站发展到整个社交网络、线下院线及生活周边。例如,在2015年5月,长沙推出公交车移动电视弹幕的新型电视模式,乘客在乘车时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相关操作即可发送弹幕至公交车移动电视屏幕上。这使得原本在公交车上低头使用手机的乘客纷纷抬起头与电视“互动”,强化了受众对车载广告的印象,有效实现了移动电视中广告商业价值的最大化。除了以视频作为依托的弹幕文化之外,与各品牌的合作也风生水起。如以弹幕作为最大卖点的弹幕视频网站AcFun在2015年获得了合一集团(原优酷土豆集团)5000万美元的投资,另一个成功的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也在2015年年底联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哔哩哔哩影业有限公司。可见,弹幕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其中蕴含的商业价值亟待开发,随着弹幕文化的普及,弹幕文化将会以更加自然的方式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影响受众的生活。

结语

笔者结合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两个维度,运用传播学原理,从文化与人的互动视角对弹幕的主要受众——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对弹幕文化的影响力、受众的分析、多维价值的开发等方面提供多元视角的参考,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必须正视不断扩大的弹幕文化受众群体及其给青年文化和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弹幕这一亚文化形态给年青一代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活力,激发了技术与语言上的创造力,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在文化和心理上的多样化诉求。

其次,弹幕文化的兴起,一方面是人的本性——社交需要的回归,是对自身本质追求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在诸多因素中,弹幕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理需求,是整个弹幕视频得以发展的内部原因。弹幕扮演着沟通不同时空观众的角色,成为受众特有的沟通工具。弹幕文化越来越多元载体的出现,为受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交互性更强的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弹幕文化应在总体上肯定其价值和意义,并重视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最后,弹幕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发展态势,应对其发展持有乐观预期。或许弹幕文化这种亚文化形式不会破壁成为主流,但在商业价值的开发方面,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可以实现一定的互动,活跃的亚文化群体往往能够创造出许多富于新意、富于趣味、足以影响主流文化的“卖点”。正规化、商业性的媒体拥有资本优势和专业优势,可以使尚未最终成熟的弹幕文化在某些层面上发展壮大。但是,资本与商业力量的强势性介入可能引起原本不受拘束的亚文化群体的反感甚至抵制。因此,主流文化对弹幕文化的影响能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否会给弹幕文化带来转型的契机,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发掘。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亚文化弹幕群体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HOLLOW COMFORT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弹幕”防御大师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把脉“腐败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