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中波紫外线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

2017-09-11刘金辉聂喜增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波紫外线创面

刘金辉聂喜增 李 锋 谢 磊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中药联合中波紫外线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

刘金辉△聂喜增 李 锋 谢 磊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中波紫外线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中药+中波紫外线)与对照组(中波紫外线),各46例。两组干预21 d后对比愈合情况、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评分,并随访治疗6个月后关节功能障碍及偶发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观察组肿胀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功能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关节肿胀及偶发疼痛的发生率2.17%、2.17%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22%和13.04%(均P<0.05)。结论 中药联合中波紫外线能够促进骨折愈,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肿胀时间,提高患者骨折局部功能恢复情况,且远期疗效有保障。

骨折愈合 中药 中波紫外线功能恢复 远期疗效

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是目前困扰骨科医师的问题之一,恢复不当可引发术后肌腱粘连、瘢痕增生、骨折延期愈合、深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创面的恢复及运动功能的恢复[1]。随着近年来生物物理学及医学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应用生物物理学刺激干预骨折愈合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紫外线照射疗法能够促进切口早期愈合及抑制炎性反应[2]。而中医骨伤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部分,各代医家根据骨折恢复阶段不同特点总结了一套骨折分期辨证疗法,有效弥补了西医治疗机械化有余,个体性不足的问题[3]。目前临床上用于骨科术后恢复的方法众多,本院骨科在前期文献学习检索基础上结合临床工作经验,针对骨科患者术后创面愈合问题,将中药治疗与物理学紫外线照射疗法结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患者能够配合临床试验完成,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经影像学确诊为骨折,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年龄在15~60岁能够耐受骨科手术者;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其他系统性疾病者;陈旧性骨折、处于感染阶段的开放性骨折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及其他出血倾向者;患者骨折程度较重,有高度肿胀、血液循环严重受阻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本院骨科病房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16~55岁,平均(39.13±12.15)岁;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26例;伴神经损伤19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6~55岁,平均(38.17±11.57)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5例;伴神经损伤17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外科清创后行骨折愈合术,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合神经、血管、肌腱吻合术。紫外线照射方法为术中伤口缝合之前第一次照射治疗 (仪器为JYS-6紫外线治疗机,波长253.7 nm,灯头功率密度500 μW/cm2,最小红斑量MED 6 s),初始治疗剂量7 MED。照射治疗结束后进行创面缝合。术后采取常规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患者创面护理要点及术后恢复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原则为术后1周以活血消肿散结为法,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基础方:当归15 g,柴胡10 g,乳香10 g,没药10 g,土鳖虫3 g。热证可加栀子,气血虚证可加黄芪;术后第2周以活血化瘀补骨为法,基础方配合补骨脂10 g,五加皮15 g,随证加减;治疗第3周,以补益气血、扶正化瘀为治则,加黄芪20 g,杜仲15 g,熟地黄10 g。

1.4 疗效标准 术后21 d,以愈合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分为Ⅰ级愈合、Ⅱ级愈合、Ⅲ级愈合[4]。Ⅰ级愈合:伤口愈合整体情况良好,且不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症状及感染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显著异常。Ⅱ级愈合:伤口愈合局部有轻微炎症反应,可见红肿、积液等,但较为轻微未形成脓包,轻微发热,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感染相关指标异常。Ⅲ级愈合:创面出现了感染并已化脓患者可见高热寒战看,实验室指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感染相关指标严重异常,需进行引流等外科处理。有效率=(Ⅰ级愈合患者+Ⅱ级愈合患者)/总患者×100%。

1.5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肿胀消除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愈合标准:伤后局部创面无明显疼痛及肿胀肿胀,一般性软组织损伤已修复,影像学检测可见骨折断端初步稳定,出现纤维组织粘连和原始骨痂,患者运动功能开始恢复)。治疗21 d后,评价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参考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对骨科术后功能恢复评价标准。100分:症状和阳性体征完全消失。91~99分:症状和阳性体征有较为明显的好转。75~90分:症状和阳性体征有一定程度改善。50~74: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较小。<50分:症状和阳性体征完全没有任何改善[5]。记录术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及偶发疼痛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构成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肿胀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功能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评分比较(±s)

组别 骨折愈合时间(d)功能评分(分)观察组 28.56±2.67△83.46±7.94△对照组 35.31±2.59 73.69±6.99 n 肿胀消除时间(d)46 14.35±3.58△46 17.39±4.29

2.3 两组关节功能障碍及偶发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关节肿胀及偶发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关节功能障碍及偶发疼痛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骨折术后伤口愈合恢复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功能恢复影响重大,目前认为骨折的恢复经历3个阶段,应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干预。术后早期手术的切口存在炎性反应,伴随血肿机化,此阶段为炎性反应的初期,治疗应着重消炎、消肿、止痛,减轻病患痛苦[6];术后1~2周开始形成原始骨痂,而骨痂形成与血肿的吸收程度密切相关,患者切口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为后期骨痂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治疗应着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7];最后为骨痂改造完成阶段,此阶段应注意预防患者关节粘连挛缩,通过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同时应注意预防肌肉萎缩的问题,患者骨折局部运动功能受损加之骨折端肌肉与骨骼分离导致肌肉萎废不用,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肌肉功能训练及用药治疗[8]。常规的骨科术后会予抗生素注射治疗,防止创面的感染红肿情况,在骨折恢复中晚期配合相关的训练辅助功能恢复。近年有学者提出,骨科手术缝合前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能够有效预防伤口的感染,其作用机制与紫外线光源本身特性有关[9],紫外线照射能够激活局部组织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术后伤口及受损组织局部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细胞因子活性降低等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创面的恢复并预防感染[10]。由于骨折愈合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术后的创面及骨骼的恢复呈现出明显的分期,针对不同分期的特点辨证治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在物理疗法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11]。

中医骨伤科一直是中医系统中有较强优势及特点的学科。清代医家最早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将骨折愈合过程总结为“癖去”“新生”“骨合”3个阶段[12],随后现代医家根据三分法的辨证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在20世纪60年代正式将骨折后恢复分为3期,提出中医骨折3期辨证治疗,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活血消肿、舒筋通络;晚期补益气血、强壮肝肾,成为现代中医骨折治疗的指导原则[12]。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当代学者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机制及作用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宏观角度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对创伤局部的血液供应情况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得到改善,促进骨折愈合[13]。微观角度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中药能通过分子、基因多层面促进成骨过程,改善局部血肿、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部位骨基质钙盐沉积及胶原的合成[14]。

本研究发现采用口服中药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的观察组治疗21 d后,其创面愈合情况、骨折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加用口服中药后能够加速骨折患者创面及骨折的愈合恢复。叶维建等研究发现,常规活血药物如乳香、没药等对骨折折断端血液循环相关指标改善作用明显;其次可活跃造血系统,患处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大量增生聚集,单核细胞分化融合成破骨细胞能力增强[15],随后Michael Reese评分结果示,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加用口服中药后,患者的关节粘连活动受限得到了改善。最后笔者评定了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发疼痛及活动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服用中药对骨折局部血液循环及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有关,且上述治疗具有一定的长效性。

综上所述,中药联合中波紫外线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肿胀时间,促进患者骨折局部功能恢复,且远期疗效有保障。

[1] 吉东.rhBMP对特殊状态下兔髁突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4.

[2] 王若新,王丽华.紫外线照射配合头孢三嗪治疗创面化脓性感染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319.

[3] 刘经端,古恩鹏.中医阴阳动态平衡理论在骨折治疗中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6,37(2):76-78.

[4] 付朝霞.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骨折围手术期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药业,2016,25(17):65-67.

[5] 李健康,熊利.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中药煎汤内服外洗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1):129-130.

[6] 索伟,王兴林.紫外线照射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J].中华理疗杂志,2001,24(2):115-117.

[7] 曾红,秦洪云,沈素娥,等.短波紫外线对大鼠感染性伤口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9):787-789.

[8] 沈素娥,江立红,李颖,等.手及前臂外伤术中紫外线照射、术后早期超短波治疗及功能训练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56-357.

[9] 宋国艳,于秀杰,徐晓华,等.紫外线并电位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伤髁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94-95.

[10]邢丹,马信龙,宋东辉,等.长骨骨折愈合力学环境的研究现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6):602-606.

[11]刘钟华,杨世荣,回春,等.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2):63-65.

[12]武永娟.骨折术后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对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8):20-22.

[13]高峰.活血化瘀药物在骨折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44-45.

[14]陈日国.骨折术后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对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1):60.

[15]郑玉涛,叶维建.加味六味地黄汤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6):34-36.

R274.1

B

1004-745X(2017)08-147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8.051

2017-06-30)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anlin1210@163.com)

猜你喜欢

中波紫外线创面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浅析DAM中波发射机日常维护
跟踪导练(五)6
研究1kW中波发射机频率响应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