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2017-09-11郭玮华吴绍华
袁 雷 郭玮华 吴绍华
(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河北 邯郸 056200)
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袁 雷 郭玮华 吴绍华
(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河北 邯郸 056200)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循经取穴针灸治疗联合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按时开主穴并与循经配穴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MA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 采用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患者运动功能明显好转,神经功能缺损有所缓解,症状明显改善。
中风后遗症 子午流注纳甲针法 气虚血瘀
中风后遗症是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遗留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歪眼斜等症状的总称[1]。气虚血瘀为中风后遗症期主要证型。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是一种以“井、荥、输、经、合”五输配合五行,干支配合脏腑,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的按日时取穴的针刺方法[2-3]。临床治疗中,我们采用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中风后遗症中医标准以《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986)为诊断标准[4]。中风后遗症西医标准以《各项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985)为判断标准[5]。中风后遗症辨证分型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纳入标准:处于急性期与恢复早期,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4],病情得分≥6~8分;本次发作前,已经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的中风复发患者(mRS评分为0~1分);未使用血管再通(包括:溶栓、取栓和支架成形术等)治疗的中风患者。排除标准:无法明确诊断者(CT、MRI等影像学诊断证据无或不充分);病情较轻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7],病情得分<6~8分);合并其他影响肢体活动功能的疾病者;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经治疗未能控制者;其他不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疗效评价者;合并并发严重精神疾病、脑梗死后并发脑出血、中风后痴呆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伴有意识障碍的特别严重中风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1~88岁,平均(65.55±10.12)岁;病程14~92 d,平均(35.45±12.52)d。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86岁,平均(63.56±11.15)岁;病程14~92 d,平均(36.08±11.35)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日辰时、巳时,秉持“阳时开阳穴,阴时开阴穴”原则,依照子午流注主穴开穴表(根据徐凤《针灸大全》,子午流注纳甲按时开穴法推算,见表1),按时开主穴;针刺后,不起针。其次针对患者具体病症情况,循经配穴,选取心包经、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所属穴位,循经配穴。持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0.35 mm×40 mm毫针,以初病单侧、久病双侧原则,以迎随补泻手法,针刺配穴穴位。其中上肢包括肩髃(平补平泻)、曲池(平补平泻)、手三里(平补平泻)、内关(平补平泻)、合谷(平补平泻)等穴位;下肢包括伏兔(平补平泻)、三阴交(平补平泻)、足三里(平补平泻)、阳陵泉(平补平泻)、太冲(平补平泻)、丰隆(平补平泻)等穴位;气虚血瘀证加气海(平补平泻)、血海(平补平泻)穴位。行针每日1次、留针每次30 min,30 d为1疗程。见表1。对照组采用循经取穴针灸治疗联合西医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法:循经取穴治疗除去主穴环节,其余同治疗组;西医治疗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6粒,每日3次,尼莫地平片剂每次30 mg,每日3次,静脉滴注生脉饮注射液40 mL(加上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血塞通冻干粉400 mg(加上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次1次,30 d为1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其他扩张血管的药物或对疗效有影响的药物均停用;对治疗期间其他合并症,均对症处理。
表1 子午流注主穴开穴与补泻表
注:括号内穴位和补泻,为合日互用开穴及其补泻手段。甲日:每旬第1日。已巳时:9∶00~9∶24。乙日:每旬第2日。庚辰时:7∶25~7∶49。丙日:每旬第3日。癸巳时:9∶50~10∶14。丁日:每旬第4日。甲辰时:8∶12~8∶36。戊日:每旬第5日。丁巳时:10∶36~11∶00。己日:每旬第6日。戊辰时:7∶00~7∶24。已巳时:9∶00~9∶24。庚日:每旬第7日。庚辰时:7∶25~7∶49。辛日:每旬第8日。葵巳时:9∶50~10∶14。壬日:每旬第9日。甲辰时:8∶12~8∶36。癸日:每旬第10日。丁巳时:10∶36~11∶00。
1.4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评分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分[8],全面、定量地评定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包括感觉、疼痛、平衡、运动和关节活动度等方面。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全面、定量地评定脑血管意外对脑部的损伤情况和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肌力、面瘫、语言、意识和水平凝视功能等方面[9]。症状改善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比较评估[1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统计软件。将正态分布且方差同质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将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同质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与1、3分位数[M(Q1-Q3)]表示,进行Mann-Whitny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MA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77.86±25.86 44.03±30.03*△对照组 30 76.97±25.97 67.60±24.60*
2.2 两组治疗前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肢体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症状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6.1±11.9 16.1±9.9*△对照组 30 27.06±10.94 24.6±5.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M(Q1-Q3)]
3 讨 论
子午流注纳甲针法认为经脉气血随时间变化,盛衰开合;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施治的作用;重视时间因素对针灸施治效果的深远影响。针对中风发病时间具有节律性的特点,子午流注纳甲针法采用辰时(7∶00~9∶00)、巳时(9∶00~11∶00)取穴,得到国内外学者临床实践和科研支持。宁长青等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腔隙性脑梗多发于清晨与上午[8];Toni D等研究发现,所有中风类型都存在发病时间集中在6∶00~12∶00的高峰时段[9];陈光辉等研究发现,儿茶酚胺的活力性在早晨时段增强是中风发病存在节律性的重要原因[10]。
脾属太阴,胃属阳明,脾胃之经主时为辰时、巳时。阳明为两阳合明,脾胃互为表里。《灵枢·根结》篇曰“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故痿疾者,取之阳明”[11]。《素问·痿论》有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综筋;综筋主束骨……阳明虚,综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疾不用也;治痿独取阳明”[12]。辰时、巳时为脾胃经主时,主穴开穴遵循“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的规律,配穴以心包经、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所属穴位为辅,可以实现疏通经穴、调通气血的治疗效果[13]。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主穴为时穴、先刺;主穴穴位,依照子午流注主穴开穴表(见表1)。配穴为辅穴、后刺。主穴辅穴、相辅相成、方能取得最佳疗效[14];配穴穴位,上肢包括肩髃、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位;下肢包括伏兔、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冲、丰隆等穴位;气虚血瘀证加气海、血海穴位;肝肾亏虚证加肝俞、肾俞穴位;痰瘀阻络证加丰隆、膈腧穴位。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针灸甲乙经》云“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刺之,有理气活血、养经通络之功[15]。曲池乃手阳明经合穴,刺之,止痹痛、通经络,是主治臂细筋缓、筋急挛痛、半身不遂的要穴,主偏风半身不遂[16]。肩髃乃手太阳、阳跷、阳明之会,刺之,通利关节,主中风手足不遂、半身不遂[16-17]。丰隆乃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主厥逆,屈伸难[15]。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刺之,有舒经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是治疗下肢痿痹之要穴。内关乃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刺之,有理气安神、通络止痛之功。阳陵泉乃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刺之,有舒筋活络、通痹止痛之功,广泛用于痹、痉、痿等症的临床治疗[14]。针对中风病机,设三阴交(足太阴脾经之穴,能滋阴补虚、平肝潜阳,治下肢痿痹[16])、太冲相配,有平肝息风、滋阴潜阳之效[18]。
针刺补泻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机体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的主要措施。古代针灸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7种单式(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和平补平泻)和两种复式(烧山火和透天凉)补泻手法;其中,迎随补泻,针尖随着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为补;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为泻。气虚血瘀证型中风后遗症,病性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由脾胃脏腑虚损而至,脾胃虚损为其本;痰浊、瘀血、邪毒、腑实,为标;其病机有虚实交错、标本互现的特点[19]。依纳甲法,“虚则补之”,“补则乘其盛”,在此病多发的辰时、巳时,胃经、脾经最盛的时段,根据“虚则补其母”原则,给予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20]。脾经、胃经,五行属土;火生土,火为土母;因此,脾胃虚损,属火穴位(主穴为阳溪、然谷、支沟),针用补法,其他穴位,针用平补平泻。
本研究表明,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明显好转、神经功能缺损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治疗,因人而异、因病位、证候而异,今后重点关注开主穴、取配穴的补充配合上,深入研究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机制与疗效。
[1] 吴君怡,黄儒德,葛林宝.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85-87.
[2] 罗桂青,李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1):221-223.
[3] 葛冉,孙志岭,周丹萍,等.子午流注理论治疗痹证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5,30(5):761-763.
[4] 陶凯.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的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1998,7(3):15-18.
[5]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381.
[6] 郭捷婷,黄燕,蔡业峰,等.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证型分布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130-133.
[7] 王大力,赵晓晶,张江,等.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4):251-253.
[8] 宁长青,曹彦俊,冯伟,等.针灸推拿综合康复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0):47-48,56.
[9] Toni D,Argentino C,Gentile M,et al.Circadian varia-tion in the onset of acute cerebral ischemia:ethiopatho-genetic correlates in 80 patients given angiography[J].Chronobiol Int,1991,8(5):321-326.
[10]陈光辉,母敬郁,饶明俐,等.儿茶酚胺递质在缺血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机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1):56-59.
[11]日色雄一.日本考证学派《灵枢》研究之考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2]邱凤娟,韩云,商庆新.带脉与痿证治疗关系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3):171-174.
[13]董新刚,贾奎.吴标教授从脾辨治中风后失语经验[J].中医学报,2015,30(8):1145-1148.
[14]张蕊,李和平.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3,33(6):960-963.
[15]田丙坤,邢玉瑞.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4,34(11):1135-1137.
[16]申伟,张永臣.《针灸大成》中风病用穴规律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8):775-777.
[17]彭亮,常小荣,刘密.《类经图翼》中灸疗学术理论及特色刍议[J].北京中医药,2012,31(12):903-905.
[18]张素钊,宁沛,孙翔,等.近10年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12):1899-1902.
[19]荣立洋,王明三,李毓秋.中风病气虚血瘀证证候特点概述[J].吉林中医药,2016,36(7):750-753.
[20]廖忠良,赵彩娇.子午流注纳子法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5,35(3):630-633.
R255.2
B
1004-745X(2017)08-143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8.035
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