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定眩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7-09-11张万里王双双李华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8期
关键词:推拿法颈性针刀

张万里王双双李华东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三步定眩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张万里1王双双1李华东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目的 观察三步定眩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三步定眩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和改善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颅底动脉血流异常情况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均P<0.05);而血流减慢的患者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三步定眩推拿法对颈性眩晕有明显治疗效果。

颈性眩晕 三步定眩推拿 推拿 针刀 临床观察

颈性眩晕是指由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据文献报道[2],国内颈椎病发病率约为3.8%~17.6%,而颈椎病患者中,有眩晕者可多达半数以上;研究发现50岁以上头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3]。本文通信作者李华东教授[4]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病其标在脑部气血失荣,其本在于患者颈部整体状况的失常,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来又直接与患者交感神经调节功能正常与否有关。所以在治疗时应标本兼治,将推拿经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采用醒脑开窍、调曲整复、交感调节的三步定眩推拿法治疗该病,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参照《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5]制定。2)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依从性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颅脑性、外伤性、耳鼻源性、眼性、心源性、药源性等病变所致的眩晕患者;血液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病房的颈性眩晕患者120例。将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3.22±10.21)岁;平均病程(2.52±8.37)年;症状与功能评分(11.48±3.35)分。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87±11.03)岁;平均病程(2.64±9.32)年,症状与功能评分(11.75±2.23)分。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三步定眩推拿法治疗。1)第一步:醒脑开窍。患者呈坐位(部分眩晕严重患者可先呈仰卧位),医者面对患者站立。(1)头面部“四大手法”。依次操作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及揉风池。(2)扫散胆经。医者位于患者后外侧,一手五指指间关节呈屈曲状,另一手自然扶持另侧颞部,在手腕的带动下沿胆经弧线扫散。操作3~5 min,以局部皮肤温热感为佳。(3)抓拿五经。医者将一手五指张开呈鹰爪样,以中指指端置于督脉前发际处,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两侧膀胱经及胆经,用力使五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边拿变向后进行,至枕外隆突处,往返3~5遍。(4)掌摩颈枕部。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方,一手扶持患者额部,一手以掌根摩颈枕部2~3 min,频率50次/min左右,患者局部有温热感最佳,局部结块明显者可配合拇指弹拨。2)第二步:调曲整复。患者端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侧。(1)颈部放松。医者以轻柔的手法施术于患者颈肩部肌肉,尤以斜方肌为要;再沿患者颈部项肌隆起处自上而下施以拿揉手法,操作频率不宜过快,约50~80次/min;最后医者以一手拇指弹拨的手法轻柔缓和地施术于患者颈枕部肌肉起点及阿是穴处,操作时以前臂带动手腕摆动,切勿虎口主动张合,以免过于生硬损伤患处。(2)调曲整复。患者坐位,医者位于患者左后方,右手虎口张开,拇指自然伸直置于棘突左侧,余四指头自然置于右侧起扶持作用,而左手手掌覆于患者右侧顶颞部,右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右手拇指做弹拨样动作,勿跨越棘突,同时医者左手配合右手用力时施以相对方向的颈部摇动,左右摇动头部做相对用力。另侧则正好相反,每侧约3 min。而后使患者头部略前倾,另一手按压于患者同侧肩井处施力,另一手扶住患者头侧部,两手相反方向用力,行压抻法,每侧压抻数秒即可,如此重复3次。3)第三步:交感调节。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食中指屈曲,以罗纹面着力,探及C6横突处,平人迎穴稍下方,平环状骨(相当于星状神经节处),施以轻柔缓和的按揉手法刺激该点,以局部得气感为度,左右两侧各1 min。每3日1次,每次约30 min,连续治疗6次。对照组给予针刀治疗,采用“HZ系列针刀”0.4×40 mm,执行标准YZB/京1801-2012,京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70021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京药监械生产许20080008号)。具体步骤:1)患者取坐位,头部微前屈,暴露出患者后枕部及颈肩部;2)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术者在患者上项线及后发际处寻找压痛点及硬结,无明显压痛及硬结者选颈部双侧夹脊穴,龙胆紫定点,碘伏消毒;3)施术者一手按压进针点局部皮肤,另一手持针刀沿人体纵轴线方向垂直皮肤表面快速弹性刺入,逐层深入,依次透过皮肤、肌肉、韧带等组织,每到达一个层面后应注意手下的感觉,询问患者的感受,倘若遇到患者无明显疼痛或触电感的阻力点时,即快速弹性刺入,而后随即松力并稍回抽,随即将针刀柄垂直转向90°刺入,与初次进针呈“十字花”型纵切。一般深度可达骨面,但不可直接刺激,不可大幅度摆动,感觉局部组织与骨面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4)操作完毕后用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外敷消毒纱布。患者休息30 min观察病情,无不适后方能离开。嘱患者24 h内保持施术部位干燥,避风寒。每6日为1次,每次针刀疗法共计约10 min,连续治疗3次。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痊愈:眩晕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拍摄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寰枢关节不对称已消失;偶尔劳累后在颈部活动时有短暂性眩晕,相关症状与体征较少,但不影响日常生活;X线片示寰枢关节基本对称,经颅彩色多普勒各数值接近正常。好转:眩晕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尚遗留部分对日常生活稍有影响的症状与体征,X线片征象有改善,经颅彩色多普勒各数值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X线片及经颅彩色多普勒各数值没有改变。

1.5 观察指标 依据《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8]中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估计分(总分30分,其中眩晕占16分),并根据治疗前后得分计算改善指数[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结果示,两组治疗前的症状与功能评分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前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和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治疗后 改善指数治疗组 26.35±5.96**△0.56±0.07△对照组 19.74±5.26**0.40±0.12 n 治疗前60 11.48±3.35 60 11.75±2.23

2.2 两组治疗前后颅底动脉Vm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颅底动脉血流异常情况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均P<0.05);而血流减慢的患者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颅底动脉Vm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颅底动脉Vm比较(±s)

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表现 n LVA RVA BA LVA RVA BA治疗组 血流加快 9 44.37±4.35 41.88±5.32 46.92±5.22 37.35±4.22*37.22±3.47*41.14±5.65*血流减慢 51 23.13±2.38 21.02±1.11 23.55±4.67 30.12±3.34*△26.56±2.34*△31.22±3.42*△对照组 血流加快 8 44.98±5.01 41.76±4.33 47.21±5.69 37.79±4.34*35.23±5.55*41.23±5.31*血流减慢 52 22.25±2.46 20.34±1.44 22.34±3.49 27.46±4.22*22.32±1.49*25.35±4.01*

2.3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安全性评价 两组120例患者均能自觉依从治疗要求,未发生任何不良事故。对照组有6例出现治疗前精神紧张,甚至抵触针刀疗法者,但经患者知情治疗方法以后均自觉同意接受针刀治疗,以后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

3 讨 论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痹证”“颈肩痛”等范畴[9]。中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病主要与外邪侵袭、肝肾亏虚、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等方面相关,推拿治疗时可以从刺激腧穴、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滋补肝肾等方面发挥疗效[10-11]。现代医学则多认为颈性眩晕与椎动脉的机械压迫和交感神经受调节功能失常有关[12]。推拿治疗可减轻椎动脉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状况。临床研究证明,推拿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降低血液中颈性眩晕患者血液D-二聚体(DDi)含量,可能与推拿治疗既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可改善颈椎病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等血液理化性质异常有关[13]。同样,推拿治疗可发挥调节交感神经功能的作用。推拿可明显改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活动范围,对于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等方面疗效明显[14-15]。

本研究采用的三步定眩推拿法为本文通信作者李华东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所得。治疗时,以头面部“开窍醒神”之手法为首。盖“头为诸阳之会”,《灵枢·经脉》曰“督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其中督脉又是阳脉之海,另有胆经、膀胱经、胃经等分布于头面部。该步手法由四大手法、扫散胆经、抓拿五经、掌摩颈枕部等4部分组成,可分别作用于头面部的各经络系统,疏通经络,激发气血循行以缓解眩晕。其次,施以“调曲整复”以借助手法解除颈部椎体对椎动脉的机械压迫[4]。在颈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调曲整复,可大大改善颈部椎体力学失稳状态,解决椎动脉的压迫状态。最后辅之以“交感调节”之法。该处为临床应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治疗点,由第6、7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有时还包括了第2胸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于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刺激患者颈部交感神经结体表投影,能缓解因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而导致的椎-基底动脉挛缩,从而使血流量升高,供氧增加,迅速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16]。

针刀疗法属于针灸治疗范畴,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点。针刀治疗颈性眩晕可以使治疗效果深达颈部肌肉、筋膜、韧带等层面,可以对颈部血管神经鞘膜的粘连、挛缩等问题发挥良效,改善局部颈部气血循行,激发脑部经络传导,达到定晕止眩的效果[17]。但针刀治疗方式以“点”为主,缺少与“线”“面”的结合;针刀治疗时会产生一定的痛感,引起部分患者极度紧张,影响临床疗效。这也可能是针刀疗法治愈率低于三步定眩推拿法的可能性原因。

本研究表明,三步定眩推拿法从中医理论出发,以开窍醒神之手法结合当今医学理论之调曲整复、交感调节,综合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1] 薛爽,王国相.什么是颈性眩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5):297-300.

[2] 王楚怀.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4):190.

[3] 周卫,张霁,蒋位庄.寰枢关节错缝与上颈段解剖的关系[J].中国骨伤,1996,9(1):5.

[4] 李牧真,吴昊.李华东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介绍[J].环球中医药,2016,9(6):770-772.

[5] 孙宇,李贵存.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31(2):156-158.

[6] 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5-118.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37-38.

[8] 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9] 李运海,王亚非,尉志强,等.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84-185.

[10]江晓兵.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相关性及其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1]崔立金,赵志超.颈性眩晕的研究综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148-150.

[12]王峰,张佐伦,刘立成,等.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3(2):45-47.

[13]张盛强,张继平,张劲丰,等.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TCD和血液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J].按摩与导引,2008,24(10):2-5.

[14]胡翔,陆刚锋,白莹,等.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3):36-38.

[15]范炳华,王新华,王鹏,等.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81-583,586.

[16]张军,齐越峰,孙树椿.椎动脉与颈交感神经的解剖关系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中意义[J].中国骨伤,2001,15(12):33-34.

[17]马长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1,21(3):43-44.

Three Steps Fixed Dizzy Massage on 60 Cases of Cervical Vertigo

ZHANG Wanli,WANG Shuangshuang,LI Huado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Ji′nan 250014,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ree steps fixed dizzy massage therapy on cervical vertigo and explore its mechanism.Methods:1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ree steps fixed dizzy massage therapy,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tomy therapy.Results:Th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1),and the score and improvement index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abnormal flow of the basilar artery was relieved in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P<0.05).Among the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blood flow,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6.67%,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3.33%)(P<0.05).There were no obvious adverse events or serious adverse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Three steps fixed dizzy massage therapy has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on cervical vertigo.

Cervical vertigo;Three step fixed dizzy massage;Massage;Needle knife;Clinical observation

R244.1

B

1004-745X(2017)08-143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8.033

2016-10-2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RB14392)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mhuadong@126.com)

猜你喜欢

推拿法颈性针刀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颈性眩晕
脑瘫患儿便秘应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
温胆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