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2017-09-11郑建明

大众考古 2017年3期
关键词:窑址挡墙窑炉

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窑址航拍全景

为配合上林湖越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探索秘色瓷的产地和唐五代时期宫廷用瓷的来源与生产管理状况,同时为窑址群的下一步保护与展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2015年10月~2017年1月对后司岙窑址(Y66)进行了考古发掘。同时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6年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对包括后司岙在内的上林湖水域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

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揭露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挡墙、排水沟等在内的丰富的作坊遗迹,清理了厚达5米多的废次品堆积,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此次发掘清理的堆积层主要位于窑炉的西侧,时代主要集中于晚唐五代时期。发掘的主要收获有:一是首次摸清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唐宋时期最高质量越窑青瓷窑场基本格局。窑场以窑炉为中心进行布局。龙窑炉由窑头、窑床、窑尾排烟室、窑门以及窑炉两侧的多道挡墙、挡墙外侧的排水沟、窑炉两侧的柱础石等构成。窑炉西边是丰厚的废品堆积,废品堆积与窑炉之间使用多道匣钵挡墙隔开。东边主要是作坊遗址,包括两座房址、多个釉料缸等。窑炉有多个明显的改修筑痕迹,延续时间较长。二是首次确认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产品种类相当丰富,以碗、盘、钵、盏、盒等为主,亦有执壶、瓶、罐、碟、炉、盂、枕、穿带壶、八棱净瓶、圆腹净瓶、盏托等,每一种器物又有多种不同的造型等。这些器物胎质细腻纯净,釉色天青,釉面莹润肥厚。三是首次确认秘色瓷的生产工艺与兴盛过程。秘色瓷器基本轮制成型。装烧工艺上,秘色瓷的出现与瓷质匣钵的使用密切相关。瓷质匣钵之间使用釉封口,在烧成冷却过程中形成强还原气氛。清理的地层中分别发现了“大中”(847~860年)、“咸通”(860~874年)与“中和”(881~885年)年款窑具。据此可以确定在“大中”年间前后开始生产秘色瓷,在“中和”年间前后达到了兴盛,这一过程至少持续到五代中期左右。

图片来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郑建明

窑址出土的秘色瓷产品,与唐代法门寺地宫以及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秘色瓷不仅在器型、胎釉特征上十分接近,而且装烧方法几乎完全相同。窑址发现多个“官”字款的匣钵。1971年,在窑址北边的吴家溪一带出土有光化三年(900年)墓志罐一件,内有“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等内容,与窑址位置暗合。因此可以确定,后司岙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制瓷水平,其开创的以天青色为特征的秘色瓷产品,不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飞跃,同时成了此后高等级青瓷的代名词,影响到后代包括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高丽青瓷等一大批名窑生产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

(郑建明)

地层堆积

秘色瓷净瓶与装烧匣钵

秘色瓷盏与盏托

秘色瓷与瓷质匣钵

猜你喜欢

窑址挡墙窑炉
浅谈重力式挡墙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浅析下穿通道挡墙模板设计与施工技术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加固高速病害挡墙的应用研究
全氧燃烧玻璃窑炉的寿命浅析
河南荥阳市一碳素厂窑炉坍塌 致3人死亡3人受伤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关于窑炉节能的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