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城市水生态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7-09-10刘永国李珂邱霞
刘永国 李珂 邱霞
摘要: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物质载体,研究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把水文化和城市规划与建设紧密结合,丰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不斷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逐渐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就做好城市水生态建设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水环境的建设。
关键詞:水生态;建设管理;措施
1 研究区概况
济南以“泉城”闻著于世,有着“山、湖、河、泉”的自然资源,分布着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护城河、小清河等泉群和河流。水,已成为济南市城市发展、对外交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名片和资源,是城市的魅力源泉,泉水文化、泉水节、泉水游等新开发项目带动了经济发展,赢得了济南市民乃至国内外游客的好评,拉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口碑,收获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个生态城市的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创建水生态城市应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和谐共存为理念,积极拓展城市空间,打造人水和谐共处的城市。
济南市南依泰山,北有黄河,中跨铁路,地势南高北低,东西狭长,地形复杂多样;市区南北高差达150米,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200毫米;水资源相对丰富,由降水和黄河水下渗补充形成的水资源总量为16亿立方米;城区内现有65条主要河道沟渠,多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多发源于南部山区。河流、泉水、人家形成了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誉,除“泉城”外济南亦称为“泉都”,同时,济南城市的发展,伴随着民俗民风,形成了“泉水文化节”,将水资源与文化建设的发展相得益彰。
2 水生态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生态建设发展滞后
近年来,围绕水生态建设,济南市加强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但由于受“重地上轻地下”等观念的影响,我市水生态建设仍然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尤其是旅游路及二环南路以南区域在近年来新一轮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排水设施保护不当,建筑垃圾倾倒严重,部分河道河道被占压填埋,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同时随着我市东西部城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因地表径流不断加大而引发的雨季城市安全运行风险仍在急剧增加,水生态工程建设仍面临严峻形势。
2.2 水系生态环境恶化
城市防洪防涝体系未形成。城市防汛排水系统建设仍滞后于城市发展进程,城市自然河道沟渠防洪除涝和市政管网排水能力还相对较低,基础脆弱,道路行洪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城区排水体系建设尚需整体提升。主要表现在:城市防汛基础设施抵御强降雨能力有限,突出表现为道路收水不及时、排水不畅,道路行洪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缓蓄、分流、滞洪、泄洪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3 做好城市水生态建设管理的措施
3.1 战略高度,规划先行
济南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结合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新时期治水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并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实施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以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和持续利用为重点,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
3.2 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监督管理
在上述战略思想指导下,济南市在成为水生态城市试点后,组织编制相关规划方案。在市委、市政府、水利部门和各区县的通力协作下,引导城市水建设及各项经济活动满足生态型战略与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配套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管理。
3.3 转变观念,发展循环经济
水生态城市的配套工程建设,特别是水生态景观的建设,一定要实现人工水环境和自然水环境的完美融合,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发展和谐的循环经济。如从水生态建设角度,它涉及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生活用水、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排放等方面,可综合考虑建设工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
3.3 强化行政监管的制度化
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部门间工作的协调,明确管理部门对城市设施审批及服务;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及运行;城市排水泵站建设及运行;河道、沟渠等市政排水设施建设及运行;城市防汛保障及服务等行业服务性监管;依据政府与城市排水行业融资主体签订的运营协议,实施城市排水特许经营工作的规范性监管;依据实施监管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对全市排水行业制定市场准入、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标准,同时制定监管办法,告知被监管单位,明确监管要求和程序。
3.4 实施水系生态治理工程
河系水流生态系统包括河道内水环境及水生植物、河岸绿地及亲水平台设施环境、流经区域环境、河道两岸片区四部分,通过设施的建设将水源引入干涸区域,恢复水系生态环境和水陆交汇的植被地带,保持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机。
摈弃传统思维观念,利用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方法,探索建立新的水生态建设模式,加强水生态的自然面貌修复,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场景,做到工程建设与自然人文的有机结合。按照南部洪水缓蓄、中部分洪滞洪、北部疏洪泄洪的思路,加快城市防洪防涝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在市区南部新建蓄水池、水库、塘坝等工程项目,使洪水进入泄洪河道,加强对现有水库、塘坝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消除破损等隐患,保障其缓蓄功能,充分利用塘坝蓄水、屋顶集水等工程措施,减轻洪水对下游城市的冲击。
总之,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水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基础和生态安全保障。因此,要加强水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友华,金帮琳.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法制保障措施研究[J].人民长江,2016,01:7-10+42.
[2]詹卫华,赵玉宗,汪升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中国水利,2016,03:42-45.
[3]杨永德,王孟.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J].人民长江,2016,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