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9型铅酸蓄电池COS工艺改进
2017-09-10尹学柱
尹学柱
摘 要:B19型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经济型轿车及轻型货车,其生产量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在售后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该产品的缺陷中超过40%是由于飞铅造成的电池短路引起的。本文探讨了电池生产过程中飞铅产生的主要原因,应用流程能力分析直观地了解工艺现状,确立改进方向,并通过DOE试验指导优化工藝控制参数以达成质量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B19型铅酸蓄电池;COS;流程能力;Gage R&R;DOE;箱形图
1 COS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及关键影响因素
COS是Case-On-Strap的缩写,是指用铅将各组电池单元极板的极耳熔铸在一起,其品控的好坏体现在良好的浸润及平整的外观,量化的检测指标是COS厚度。
2 COS外观及厚度检测规范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避免虚焊,操作工倾向于添加过量的铅浆,提高COS厚度。虽然这样做看起来比较安全,但其实只是掩盖了导致极耳不齐、浸润不良、设备失常等的深层次的问题,此外,添加过量的铅浆还容易引起飞铅并进而导致电池短路、铅消耗量增加等问题。过去虽然对这一问题有过很多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基于数据和试验的研究报告。本文基于大量实际生产数据和DOE实验设计阐述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
COS熔铸过程时间很短,每个周期仅有15-20秒的时间,但过程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会对COS厚度均值及一致性产生影响。
在深入研究各影响因素与COS厚度均值及一致性的关系之前,先来看一下当前(生产工艺改进前)COS实际流程能力水平。
3 COS厚度流程能力分析
从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出COS厚度均值为8.2毫米,远远超出了6-7毫米的规格指标范围,而且厚度波动极大,如果仅仅简单地减少铅浆注入量以降低COS厚度将产生大量虚焊而导致电池报废,因此首先要找出影响COS厚度波动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善,缩小波动范围,然后再调整工艺参数,降低铅浆注入量来减小COS厚度到规格指标范围内。
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我们确定了以倾注时间、排空时间、泵速、液位等因素对COS厚度一致性的影响来进行DOE实验设计。
4 COS厚度流程能力分析(DOE优化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均值及波动范围都有所降低,厚度减少了0.7毫米,但所有样品的测试结果均大于6.0毫米,没有超过下偏差而产生的不合格,比之前有明显的改善,但与规格范围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此外,上述结果也表明除了我们之前所研究的各项可控因素之外,还有一些过去忽略的噪声因素在发挥着更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哪些之前被判断为不可控的噪声因素重新加以研究。这其中最主要的噪声因素就是COS模具脱模剂的使用,而这一因素就像屋子里的大象,虽然明明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但由于诸如高昂的替换成本、技术保护等原因往往不在一般的改善项目之内加以考虑。
5 不同脱模剂对厚度影响的对比
使用TBS脱模剂,各单元格组内偏差很小,说明生产的一致性较高;而组间偏差相对组内为大,这主要是模腔之间的微小差异导致的,无需调整。而使用原有的脱模剂组内偏差明显大于组间偏差,说明产品的一致性(可重复性)较差,换言之,就是同一模腔所反复浇铸出的COS厚度变化无常,无法控制。经过前面对工艺控制参数的优化并改用新型脱模剂后,COS厚度波动范围显著降低,使得降低均值成为可能。
6 COS厚度流程能力分析
与最初的COS厚度流程能力分析相比,厚度分布的主体已经大部分落在规格上下限之间,流程能力指数由原来的负数提升到了0.69,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半年多的运行,没有再发生由于飞铅而导致的缺陷件,而且每个电池减少了81.7克铅使用量,单单此项每年可节省成本2万4千美元,这些研究成果逐步扩展到其他型号的产品后将带来超过11万美元的成本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