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灵感与神思的关系

2017-09-10赵一曼

神州·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神思灵感写作

赵一曼

摘要:学术界对《文心雕龙·神思》篇的认识和理解历来存在着分歧。“神思”一词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本文试从“神思”、“灵感”概念出发,通过辨析“灵感”与“神思”的关系,为我们的文章写作提供理论经验和指导。

关键词:神思;灵感;写作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第二十六篇,其内涵颇丰。缪俊杰说:“‘神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叫‘艺术构思。”①而曹顺庆言《神思》是“灵感”专论。学术界对“神思”篇的认识和界定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使得人们对《神思》篇中关于“构思”和“灵感”的认识及理解构成了“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运用比照研究的方法,通过探究并辨析“神思”与“灵感”的关系,从而指导我们的文章写作。

要解释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事物进行比照,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灵感”、“神思”的相同之处进行总结,并对不同之处进行简单分析,从而探究出二者对文章写作的指导作用。

一、“灵感”与“神思”的相同点

刘勰在《神思》篇中写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可以理解为神思具有超越性,而灵感也具有这样的特征。黄侃《文心雕龙扎记》认为:“此言思心之用,不限于身观,或感物而造端,或恁心而构象,无有幽深远近,皆思理之所行也。寻心智之象,约有二端:一则缘此知彼,有量之能;一则即异求同,有综合之用。由此二方,以驭万里,学术之原,悉从此出,文章之富,亦职兹之由矣。”②“感物”也就是看到一事物后,能够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主观情感产生共鸣,也可以称之为灵感。灵感可以由此及彼,超越实际活动的范围,于古今天地间自由翱翔。由这段话说明灵感同神思都具有超越性。

其次,神思和灵感都具有突发性。“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字面上就是介绍神思的“通”和“塞”问题,而“通”“塞”的时机,使我们不可预知的。灵感的发生同样也有这种不可预期性:陆机的《文赋》中写道:“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解释言文思畅达时,灵感就容易出现;反之,灵感就会隐遁。总之,灵感来去无踪,隐现无常。

二、“灵感”与“神思”的不同點

首先,灵感在前,神思在后。

陆机在《文赋》中对“灵感”一词有过精彩的描述:“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对于这段文字,古来的解释虽不一,但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此段写的是“作文之由”。③例如,徐复观先生就认为,这一段“言先士写作的根本修养及其写作动机”。④我们了解到灵感是作文的起点,是我们写作的动力。刘勰在《镕裁》篇中提到:“思绪出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灵感产生后,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谋篇布局:需要的留下,否之删除。也就是在外界刺激下,情感与事物的沟通对话,使得灵感得以产生。之后,对事物的准备把握,做到“意称物,言逮意”——即神思。换句话说,灵感产生在神思之前。

其次,灵感感性,神思理性。

徐复观说:“应感,是就主客的关系而言。……这是创作的出发点。”⑤而“作文之由”是灵感,也就是说“应感”就是灵感。刘勰在《神思》中提到:“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则是我们所听到的。无论我们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这都属于“应感”的产物。它同严谨的理性思维相距甚远,更多的表现成为灵感的非自觉性。随着灵感产生,需要我们做到“意称物,言逮意”(也就是神思)。我们认真分析知道,这里的“意”不是文章已表达出来的意,而是我们构思过程中的“意”,即我们构思中所形成的具体内容。“意称物”是指我们构思的内容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文逮意”则是指用语言文字把构思中的“意”正确表现出来。所以,这句话也就是在探讨“神思”的问题。

最后,灵感天生,神思后天。

陆机论创作十分重视灵感的作用,他把灵感的产生归之于“天机”。《庄子》:蚿曰:今予动天机。司马彪曰:天机,自然也。又《大宗师》曰: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也。刘璋曰:言天机者,万物转动,各有天性,任之自然,不知所由然也。这里说明了陆机把“应感之会”归之于“天机”,即是强调创作成败决定于自然天资,而非人力所能强求。⑥刘勰在《神思》中提到了“积雪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就是说,要想“陶钧文思”,要有渊博学问,明辨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识。

结语

通过对“神思”和“灵感”的比较,我们认识到:“神思”与“灵感”都具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不可预期性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超越性。同时我们也发现:“神思”与“灵感”又有区别,灵感是作文之由,而神思在其后;灵感更倾向于人的直接感觉和感官形象,是感性的,而神思则是使“文思通利”、“文辞泉涌”的理性思维;灵感的关键是“天机”,而神思可以凭借创作主体的后天努力获得。

灵感和神思两个都是人脑中的意识活动,而写作相较于它们二者而言,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我们都知道,写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我们明晰灵感与神思及写作的关系后,对于我们的文章写作有极大帮助。

注释:

①缪俊杰.文心雕龙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第138页

②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第86页

③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66页

④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2.

⑤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40.

⑥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0.

参考文献:

[1]杨明照.文心雕龙拾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伍蠡甫,蒋孔阳.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陶伯华,朱亚燕.灵感学引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缪俊杰.文心雕龙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5]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鲁文忠.中国美学之旅[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8]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9]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0]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思灵感写作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