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陶庵梦忆》看晚明饮食风尚的改变

2017-09-10许典雅

神州·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晚明

许典雅

摘要:明末清初张岱所著《陶庵梦忆》是一本包罗万象,充分反映明末各阶层人们生活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作品。这本书为后人研究当时民俗提供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其中这本书有很多对当时饮食文化的描写,为我们研究晚明较明初日渐追求享乐的饮食风尚提供了解释。。

关键词:晚明;《陶庵梦忆》;饮食风尚

第一章:晚明的时代背景

明初由于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礼法制度,不仅约束着人们的食住行、婚丧嫁娶,还严禁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虽然这一系列的做法起到了一定作用,人们应为各种繁文缛节,过着井井有条的生活,但也使人们失去了各种精神的创造力,整个社会,一片死气成成,这一滩死水由于明中后期的各种思想的出现已经朝纲的废弛,出现了松动,慢慢的奢靡之风开始盛行起来。 江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较北方要宽松,商品经济发达促进了城市和村镇繁荣发展,这为江南文化,多种多样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市井作为人为密集和流动最为频繁的地方,其呈现出的市井文化更是异彩分层,特点鲜明的。

晚明的士大夫带动着整个社会走向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受到冲击,随着心学的盛形,皇帝开始不理朝政、宦官开始干预政治和朋党相争等因素,封建制度的根基开始受到冲击,人们开始逾越理法,因此在这种特定的经济土壤和思想环境下,形成了江南特有的市井文化。这种市井文化带着浓厚的商品经济发展快速所带来的奢靡之风盛行的特点。

第二章:晚明追求享乐主义的饮食风尚

张岱作为明末文人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对各种美食的追求在他的著作《陶庵梦忆》有着充分的体现,他对美食的追求,已经超越了食物作为维持个体生存的单纯意义,而是更加体现对美的追求的极致。比如他的书中写到“北京则苹婆果、黄鼠、马牙松;山东则……福建则……江西则青根、丰城脯……山西则……苏州则……嘉兴则……南京则……杭州则……萧山……诸暨则……临海则……台州则……东阳……山阴则破塘熟谢桔、独山菱、河蟹、三江屯坚、白蛤、江鱼、封鱼、里河磁。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这一长段文字的描写,不仅包括北京、山东这些北方城市的特产,也包含了江西、四川、浙江、福建、江苏等南方省市所特有的美味佳肴,这种对全国各地不同美食的一一道来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这个时代文人追求美的精神,以及作为一个美食家对美味追求的极致。

那个时代的士人阶层对于美食不是独乐乐就行了,他们还要组成各种会社,和同道中人分享对美食的体验。作为士人的代表,张岱就成立了“蟹会”,这个分享河鲜的会社,并且在他的文章中更分享了他烹饪蟹的独门绝技,他在文章中发表了他对螃蟹这种河鲜的独到认识,他认为螃蟹是一种不需要加任何佐料就具备各种鲜味的美食,而每到十月,螃蟹螃蟹最鲜嫩的时候,这时的螃蟹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这时张岱就会叫上“蟹会”的好友,特别选在午后这个时间段迭番煮蟹,并配上肥鸭、奶酪、橘子等美食,辅以美酒新余杭的白饭,到了张岱晚年,这种美好的生活仍是他无比怀恋的。

张岱喜欢通过美食结会社也许和他的祖父有关,他的祖父张汝霖曾今成立过“饮食社”,是一个专门研究各种美食的会社,《警史》这本书,就是他对美食研究的成果。当时的文人对美食的追求,反映了他们思想的转变,认为吃喝是一种风雅之事,所以要将他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所以晚明涌现的一大批结社,不仅是为了“期挽世风”,也是为了“互相倡咏以益性灵。”

这些晚明的文人通过美食所做的一切,不仅反映了他们追求享乐的思想,也大大的促进了,饮食文化向着多样化发展。晚明的人们放弃了“肉食者鄙”的想法,追求着物质上的极大享受。

第三章:总结

晚明江南社会,正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震荡。国君怠政,宦官专权。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交往日益频繁。同时,在思想领域里,宋明理学式微,王门心学兴盛。对于其时士人而言,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等方面也开始发生了迥异于前的变化。一方面政治环境的险恶和科举竞争的激烈,使得士人的功名意识发生退化,进而倾心清淡雅致的隐士生活。另一方面,士人自我意识觉醒,生活开始冲破纲常礼教,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作为特殊的社会阶层,士人饮食在传统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士人饮食文化層,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又增添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与炫目的文化色彩。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的中医养生学进入繁荣时期,在传统观念和现实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江南发展出了多种文化融合的饮食风尚。

世风与士风的变迁,特别是在饮食生活方面的背离与潜越,士人群体在亡国之际的种种心态,在当时的饮食养生中已经显露端倪。当然,这种一以贯之的饮食养生传统,对清代士人的饮食养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走向最后的辉煌。endprint

猜你喜欢

晚明
浅析邢慈静的书法艺术
晚明文人士大夫崇尚什么样的出游活动
东林党的政治主张在晚明政治中的影响
对沈士充的研究文献综述
科举竞争压力下底层文人的职业选择及其生存境遇
晚明消费社会士大夫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