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林党的政治主张在晚明政治中的影响

2017-05-24李怡净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影响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从万历时期到崇祯以及南明时期,东林党在明朝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做东林党研究时不应该只注重于他们与阉党的政治斗争,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东林党提出的政治主张在晚明社会当中的巨大效用,以及分析这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来源根据。从更深的层面上说,东林党的政治主张来源于他们的内在思想,这才是最本质的原因。

关键词:东林党;政治主张;晚明;影响

【中图分类号】K24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90-03

东林党在晚明政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拥有着自己的政治主张与为学思想,对晚明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东林党的研究在过去一直是学界的焦点,但是从历来的学术观点看,学界对东林党的问题却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这一些分歧非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且还对晚明的政治文化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如何深入地对东林党进行研究,仍然是未来晚明政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正是居于这样的出发点,从东林党提出的政治主张这一方面来探究东林党在晚明政治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东林党形成

(一)东林党形成的时代背景

晚明东林党的形成具有时代背景,一方面是明朝中后期社会危机的产生,导致了一系列的阶级矛盾;另一方面东林党产生于江南地区,这一带在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济十分发达,于是当今学界几乎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那时候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东林党早期的人员都集中在今江苏省无锡的太湖北岸,时人称之为“吴中”地区。这一带是典型的江南地带,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经济越来越发达,特别是唐宋以来,几乎成为了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到了明朝初年,江南一带的田赋产量就占据了全国总量一半,当时东林党的代表人物顾宪成说道:“此地(指江南一带)财赋当天下大半,干系甚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江南一带城市的手工业开始加快发展,民间商业十分繁荣,正所谓“金陵街道,原甚宽广,虽九轨可容,进来省吃简繁,居民日密,稍微侵入官道以为店肆。”[ 谢肇淛,《五杂俎》卷三·地部一]江南占据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当时虽然北京、福建、广东、湖广、山西等地也不断开发发展,但是远远不及江南一带,形成了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经济的发达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用,特别是对政治与文化的影响。经济的发达会带动思想文化的兴起,经济的发达也会提高该地区在全国范畴的政治地位。东林党正是产生于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中。

(二)东林党形成的动因

东林党并不是江南一带独一无二的文人团体,只是由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后来的历史影响,让人们误以为江南一带好像就一个东林党,其实在东林党之前与同时还有同善会、三元会等社团组织,后来东林党的主要人物高攀龙、叶茂才、刘元珍等都参与其中。可以说东林党的产生只是江南一带众多社团组织当中的一个。

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宪成被罢免官职,他回到故乡无锡获得了当地政府官员的赞助,修建了著名的东林学院,集中了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比如高攀龙、钱一本等在此学院讲学布道。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兼具政治功能,所谓“士大夫”就是“士”与“大夫”结合起来,文人身份与官僚身份是一体的,文人往往十分热衷于议论朝政,于是有“讲学之余,往往讽意朝政,裁量人物,朝士募其风,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记者亦多”的现象,东林党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从江南一带扩展到全国主要地区。

(三)东林党的组成

东林党的成员,不可以《东林点将录》等为定论,因为那具有极强的政治斗争意味,不是学术研究意义上的东林党的组成。当时有“东林八君子”的说法,包括顾宪成、高攀龙、顾允成、刘元珍、钱一本、叶茂才、薛敷教、安希范等,大部分都是明朝的官僚,而且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出身。这一批人有着十分相似的政治经历,在中进士之后,在朝廷或者地方为官,但是由于与地主阶级斗争而被贬谪或者直接罢免官职。这一批人早期聚集在江南一带,以东林学院为据点,进行讲学。讲学聚会一般是每年一次大会,每月一次小会,史料记载“每月集中吴月人士会讲三日,远近来赴会者有数百人”。后来随着人数的增多与势力的变大,形成了强大的阶级力量,开始在晚明政治活动当中发挥出团体的作用。

“东林”这个称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内涵是有所不同的。现代学者纷纷对“东林”进行考论,有的认为“东林”不可称为党,有的认为“东林”需区分东林党与东林学派,也可以这么说,“东林”这个称谓包含着一个团体人员的整体一致的为学思想、政治主张等丰富内涵。但是如果我们从东林党的政治主张这一角度去看,“东林”作为一个政治团体应该就没有较大的问题。

(四)东林党的活动

东林党的早期政治活动可以追溯到李三才反对张居正夺情一举,而东林党前后的主要政治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东林学院修建之前,顾宪成等一批知识分子在朝为官,对朝政等多方面提出了论证,在政治活动当中崭露头角,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这可以说是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则是从顾宪成被罢免官职之后,回乡修建起东林学院开始算起,这一阶段东林党聚众讲学,评议朝政,并且其间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就是东林党推举其代表人物李三才入阁,也以此让东林党的名声广布天下,具有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第三阶段是东林一派的后期,主要由高攀龙等人接棒,继续主持着东林的讲学,这一时期的东林已经处于时代舆论的浪尖,尽管高攀龙等人对评议朝政十分谨慎,但是此前东林学风与思想已经影响了士人,深入人心,于是在朝廷政治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东林这一党派。第三阶段一直到东林人士惨遭迫害而结束,也正是在东林政治活动的后期——第三阶段,东林人员的学术活动与政治活动逐渐分立,党政的色彩变得十分浓重,东林党也不再是纯粹的学术性党派,而是参入了政治斗争较强的复杂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东林党的成员已被迫害殆尽,但是东林精神却不曾消失,在士人当中已相当流行。在东林党的政治活动的第三阶段,在政治方面是东林党党派斗争的一面,但仍然有一部分东林党人或者非东林党人,秉持着东林精神在晚明政治上一方面有意避免党派斗争,一方面则发挥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同时对当时的士人学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有刘宗周与黄道周二人。二人在明末的学术领域以及政治活动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老师辈。他们二人可以说是继承了东林精神,又避免了政治党派斗争,能够批评时政,刚毅不阿。

总而言之,从东林党的前后发展来看,东林党组成主要以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为首,聚集了天下英杰形成一个团体,包括钱一本、叶茂才、薛敷教、孙慎行、许世卿、黄尊素、刘元珍、文震孟、郑鄤、倪元璐、刘宗周等等。

三、东林党的政治主张

首先,东林党主张一条重要的政策,高攀龙认为:“天下大事,有益于国者则居于民者,权国为重,则宜从之。有益于民者而居于国者,全民为重,则宜从之。至于无惧国而有益于民者,则智者不再计较,仁者不俗诺而行矣。”[ 高攀龙:《四府公启汪澄翁大司农》,《高子遗书》卷八下。]东林党人认为当朝政府不能做到如此之说的原因,在于朝廷阉党当权专政。顾宪成认为:“明太祖罢免中书省而设置六部,唯恐其权力不散,严分以来内阁合六部而览之,唯恐其权力不聚。散则互矜,权臣当道不得行其私,国家之利也。聚则独裁,各个不得守其职,则权臣之利也。危机大重,于是乎在也。”[ 《明史》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九《钱一本传》。]也就是说,东林党人批判内阁应该只是论道之用的三公,而不应该将六部的权力集中于一人手里,归于一人所掌握。所以东林党人在批判之余就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就是当朝的权臣将权力归还于朝廷,将政事归还于六部。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矛头指向了当时专权的阉党,并且涉及到了两千年来的中央集权制度。顾宪成批判道:“人臣之罪,莫大于专权;人臣之司,谓之执掌。然必上请,奉旨而行。所谓权力,雖其自在,然非人臣者所能得而专业。是故职在于分,权者无所不统;权在于独,指有所不伸。君臣之分于是乎在。”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东林党人的思想只能指向内阁的专制,未能像后世者直指君主,但东林党人已经做出开天辟地的工作。

其次,东林党的政治活动有相当大程度上是针对党派斗争的排斥异己,特别是东林党发展的第三阶段。当时阉党横行,他们利用制度权力在当朝中排斥异己,并且取消地方势力参与到朝廷中来。东林党人进行了斗争,他们就主张召回那些被阉党排斥在外的人,重新起用他们,其中自然包括东林党自身旧有的成员。在李三才争立太子事件中,这一类人就有王学辉、钟羽正、玩过亲、冯从吾、赵南星、薛敷教、黄正实、钱一本等人。东林党人拟出了自己的政治人员名单,当然这一批名单不可能得到阉党的认同。阉党也由此加大江南一带参与朝政的限制,以至于江南一带的士人只能通过“破格”的方式参与到政治当中,倪元璐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东林党人这种“破格录用”的主张,一方面保障了江南一带的政治利益,同时也符合其他地方的政治势力的发展,与东林党的要求相一致。可以看出,东林党与阉党的政治斗争渐渐向畸形发展,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也使东林党自身染上了不良的政治斗争成分。

再次,东林党对科举制度的重视。早期东林党的成员大多是进士出身,都是参加过科举考试,深切体会到科举制当中的弊端。在他们具有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之后,他们提出了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力求清除科举制当中的弊端。东林党的代表人物叶茂才就提出了专门批判科举舞弊现象的言论,说道“科场舞弊,污人齿类,而内阁敢以原私弊之旨,以欺吾君”,矛头虽然仍是指向内阁独裁专制,但是却关切到了科举公平的问题,批判消除以舞弊而中举的不公平现象,这无疑是进步的一举。甚至顾宪成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言论,认为在科举考试当中不应该有任何的政治势力参与,说道“上不得私其下,下不得私其上”,强调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认为国家通过科举取士应该不得分贵贱,不得分等级差别,每一个士人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取士机会,科举就应该是“士亦何择于等级也?贵而取之,贱而不取,唯其当也?”东林党对科举的公平主张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即使是今天看来也极具现代意义,政治势力不应该干涉教育考试,这才是真正的平等。而东林党当时的现实意义在于打击当权贵族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同时也为较为底层的阶级创造平等参与政治的条件。所谓贵者指的是世代当朝为官的权臣,就像当今流行说法“官二代”;而贱者则指的是底层寒门,包括从事商品经济事业的人,这与现代有部分差别,在中国古代从事商业是末流,是十分被瞧不起的。东林党从底层起来,故也考虑、维护着底层的政治利益。

最末,东林党的成员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而知识分子一向拥有敏锐的洞见能力,他们看到了明朝晚期极可能会产生阶级矛盾,产生社会危机,爆发农民大起义。东林党对当时隐含的社会危机极其敏感,他们认为这些危机的存在都是极其迫切的,从而要求当权者停止所有逆行倒施的政策。东林党的首脑人物李三才指出“辽左危难,必难永保状”,直至二十多年之后,社会危机越来越严重。高攀龙也指出了国防的险情四伏的状态,“后金长驱直入与否不可测也,山海关能坚守与否不可测也,各地日保无疏与否不可测也,西域之寇保无乘虚而入者不可测也,而我朝之所防备者泛泛然,日复一日而无可收拾也,其坐以待毙而已哉”。东林党人深刻指出了边患以及农民社会潜伏的危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就是蓄意破格录用人才,不断加强军队训练才能挽救危局。历史事实证明东林党对时局的判断是极其正确的,李三才预言了农民社会潜伏的危机之后,不到三十年之内果然全国爆发了浩浩荡荡的李自成农民大起义;而高攀龙指出了边患之后不到二十年之间,清兵果然从山海关长驱直入,直捣北京。由此可以看出东林党一批知识分子在时局的预见上,极具眼力。

四、东林党提出这一些政治主张的内因及其影响

东林党之所以提出一系列的政治主张,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主要来源于东林党的为学思想。这是一批具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救治社会,力挽狂澜,主要是意识到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畸形发展。从内在思想的层面上看,东林党的产生是必然的,可以说是当时特定时代的产物。因为传统的儒学思想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外部受到佛教、道家思想的围剿,在内部则流于王阳明后学的泛滥,形成了一种内忧外患的思想局面。当时王学后学有王畿的言论流于空玄,有李贽的言论流于狂禅,破坏了儒学传统思想的严整性,他们的学说十分普遍流行,几乎遍及天下。即使东林党人本身就有大部分是出于这两派之后,当然他们自己是不太愿意承认,而且还反其道提出“宗朱”的旗帜。东林党人是第一批批判王学后学之风的思想家,所谓“天下治乱,系于人心,人心正恶,系于学术,法度风俗,性情罚省,进线退不肖,舍明道而其道无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东林党人对王学后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心性论与功夫论上,特别是功夫论。王学后学用王阳明晚年四句教的“无善无恶”为出发点,大加发挥,混淆了是非善恶,泯灭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界限区别,导致了任由人性情感的泛滥,使道德沦丧,社会风气变坏。当时的学人只管空谈坐禅,而不事工夫,东林党人对这一点可谓痛心疾首,所以打出“宗朱”的旗号,为的就是高举程朱一派的严谨的修养论。所以东林党从学术入手,正人心,重纲常,顾宪成说道:“语本体只是性善二字,语工夫只是小心二字。”这一句话就囊括了心性论与工夫论两个重要方面,关于王畿持“无善无恶”的言论,到东林党则高举“性善”的旗帜,反对人的本性无善无恶之说,从应然的层面重新规定了人性的善恶问题;而后半句则主要是工夫论,李贽的“狂禅”一派任由情欲流淌,而不加制止,东林党人重提工夫论,注重工夫修养,从“小心”二字入手,认为在与人待物时需要小心,在独处时一样需要小心,时刻保持着谨慎敬畏的心态,维护了传统儒家思想的纲常伦理道德,并以此为救世的良方。

东林党人在思想上是选择性地采取前贤的观点,而深刻批判王学后学的流弊,尽管他们在思想上没有创见,但是在当时王学后学布满天下的状态下,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正是有着这样经世致用的思想作为一切行为实践的出发点,东林党才能够在晚明的政治领域当中提出一系列立足于经世致用的政治主张。这可以说是东林党提出他们政治主张的内在原因。

在东林党的影响下,他们的政治主张以及思想价值深入人心,崇祯帝一就位就铲除阉党,其中就有着东林党人前期的政治影响。并且由东林党人讲学布道,他们的学说思想广泛地影响了当时的知识分子,注重经世致用的精神从此根植于士人心里,士人也开始发奋于学问与修养,用实际的行动报效祖国。从大的方面上讲,在东林之后虽然东林党不复存在,但是有复社继承着东林党的余绪,复社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后东林党”时代。东林党挽救人心,扭转晚明学风,使人民大众重拾传统道德,维护了良好社会秩序。并且东林党人十分重视士大夫刚毅的气节,这样的精神深刻影响了明末思想家的思潮,包括刘宗周与黄道周两人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东林党人影响。正是有这一批注重气节的知识分子所在,大明虽不能抵擋清兵入关,但是忠于大明的人遗老却数不胜数。可以说在相当大程度上,这是东林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五、小结

东林党在晚明的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注重明朝实际社会状态的政治主张,并且有着敏锐的眼力,看到了社会中潜伏的危机。东林党人可以说是一批拥有天下情怀的官僚文人聚集在一起,讲学布道,他们的政治主张来源于深刻的内在思想,是对当时王学后学流于空谈、不事工夫的一种救治。所以说东林党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复社及知识分子当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东林书院志整理委员会整理.东林书院志卷二:院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张廷玉等.明史:卷71- 224[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十八[ 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顾宪成.小心斋札记:卷三-十五[ A].顾宪成.顾端文公遗书[C].清康熙刻本.

[5]明神宗实录:卷257— 348[ 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作者简介:

李怡净,女,1968年生,本科学历,副教授,中国致公党党员。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