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择偶观探析

2017-09-10雷霄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决定论心理学人类

雷霄

摘要:进化心理学旨在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选择来解释人的心理机制,并且认为人的心理机制是先天演变的结果,而不是社会影响而后天形成的。同样的,对于人的择偶标准的心理机制,进化心理学也提出相同的理论假设。本文旨在探索在进化心理学视角下个体择偶观的影响因素,指导个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择偶观

一、前言

进化心理学把人类的心理属性看作是进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类所拥有的许多心理属性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选择出来的,而最早形成的一些心理行为还会在现在发挥着影响。进化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自顶向下--从进化选择的原则,提出理论假设,根据假设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和事实比较,证实或证伪。自底向上--根据观测到的现象,从进化角度提出理论假设,判断这些假设之间以及假设和其他科学事实之间的兼容性。

择偶是婚姻建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择偶标准是指未婚男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的要求。择偶不仅是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前提,而且直接关系到日后当事人婚姻质量的好坏。择偶不慎往往会为婚后生活埋下隐患,并造成当事人婚姻的不幸福和不稳定。因此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择偶标准追根溯源,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其择偶的心理机制,也为建立完美的婚姻生活提出可参考的依据。

二、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择偶观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Mind)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而在择偶方面,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吸引是择偶的开始。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男人要满足种族的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的繁殖;而女性则是要让自己以及孩子有安全的保障。因此,进化心理学关于男女择偶标准的假设是,有较高生育能力的女性就会吸引男性,而有安全感的男性则会更受女性青睐。我们的祖先对这些有吸引力的人获得了可以外部观察的证据:年轻、外表更加美丽和行为有活力的女性是有较高生育能力的;而有一定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的男性则是有安全感的。

另外,也已经有很多研究为进化心理学提供了证据。对美国未婚成人的调查发现,男性更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则更喜欢年龄大一些的男性。在一项跨文化的研究中,研究者在37种文化群体中观察了配偶选择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为进化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表明择偶偏好并不是某种文化,环境的产物,这种趋势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的,而且不论文化和社会标准如何。

在人类进化历史中,不论男性或是女性都希望获得利益大于代价的结果,因此在择偶过程中,男性和女性都会选择一定的策略来实现这一目的。由于男性和女性在进化过程中所解决的择偶的具体问题不同,男性和女性也形成了不同的性别策略。

进化心理学关于择偶标准的基本假设是:为了将自身基因成功地遗传下去,男女针对择偶的偏好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模块化心理机制,女性总是寻找能够提供资源并且有精力照顾孩子的男性,而男性则会寻找具有多育潜力的伴侣,由于女性多育和健康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年轻和吸引力,因此男性征婚者更关注年龄、外貌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而与进化心理学相对应的理论是"社会文化心理观",该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一生中慢慢习得的,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人类的择偶标准也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的影响而逐渐建立起来的,没有所谓的先天的心理择偶机制。如社会学习理论者则持"白板(Blank Slate) "隐喻假设,认为人类的天性就像白板,没有先天的心理择偶机制,男性寻找年轻、有吸引力的女性,女性寻找年龄大一些,有经济保障的男性,这些都只是后天社会化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文化之间会存在择偶标准上明显的、甚至是"质"的差别。

三、进化心理学视角下择偶观的意义与局限

进化心理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自诞生以来,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经过分析整理认为,进化心理学对于两性择偶方面的解释既有意义也有局限。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对于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的解释一直处在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争论之中,进化心理学从独特的视角出发,用进化的理论分析人类的配偶保持、配偶吸引等问题,在方法论上是一种创新,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片面强调环境与刺激作用的心理学完全忽视了遗传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进化心理学的出现给了行为主义沉重的一击,它从进化的角度出发,强调基因的作用,无论正确与否,方法论本身是具有建设性的。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的心理,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心理学一直力争与自然科学保持一致,坚持实证性原则,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不可避免的陷入机械论的缺陷中,忽视了"人性"的存在。进化心理学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研究揭示人的心理行为是符合科学整合的大趋势的。

进化心理学对两性配偶保持及吸引的解释是经过对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推论得出的,具有很大的猜测性,既无证实性更无证伪性。对于两性配偶保持及选择的研究结论似乎在现代人身上可以得到证实,但是进化心理学是建立在过去进化史上的,古代人的心理和行为并未留下化石一样的证据,用现代人的行为去推测远古时代人的行为,再反过来证实现代人的行为,这在逻辑上显然是说不通的。正像进化心理学的批评者柯奈 (Coyne,J.A. ) 所说:"并不象骨骼,行为不能化石化,理解它的进化经常涉及到编造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似乎合理,但却难以验证。"

进化心理学声称自己是文化与基因交互决定论观点,但骨子里还是遗传决定论的倡导者,本质上就是生物还原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人类不断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历史,人的行为是不断受到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的。而进化决定论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比如印度狼孩在被发现时狼的习性完全取代了人的习性。

参考文献:

[1] 张 陆 佐 斌 . 遗传和环境对婚姻的影響.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5): 769~774

[2] 刘祥松 胡 珍.大学生恋爱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 报 Vol . 23 May. 2002

[3] 乐国安 陈 浩 张彦彦. 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 ---以天津、Boston两地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为例 . 重庆教育学院学 报Vol. 13 No. 4.2000

[4] 阎晓军. 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比较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 2002,(5): 23~27

[5] 杨艳玲.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6] 徐维玮.长春地区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及特点.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7]朱新秤.进化心理学理论、意义与局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5- 8.endprint

猜你喜欢

决定论心理学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爆笑心理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
气象影响文艺:从结构决定论到文化生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