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探究

2017-09-09朱晓飞

中国市场 2017年25期
关键词:会计营改增财务

朱晓飞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税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性质和征收核算方式的不同,“营改增”对于企业财务和会计发展会产生影响。因此,文章以探讨“营改增”对于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首先对“营改增”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之后进一步就“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对企业产品定价的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终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四点建议,希望对“营改增”环境中企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财务;会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5.215

1 “营改增”的概念

“营改增”主要是指将所有营业税征税对象纳入增值税征税对象范围内,取消营业税,全部改为征收增值税,在目前实行的13%和17%两档税率的基础上,再新增11%和6%两档增收税率,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营改增”后表示在征税基础上取消重复性征税,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减轻税负,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在征税机构、征税流程和计算方法上有较大区别,所以,“营改增”的变动对于企业财务和会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本文深入进行了探讨。

2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

(1)“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营改增”的目标就是通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取消重復征税,通过增值税的抵扣制度达到结构性减税的目的。但是相比营业税,虽然是以企业全部营业额作为纳税基础,但是其税率相对增值税较低。对于不同行业这样的纳税总额也不尽相同。对于高利润行业而言,采用营业税对其好处最大,而相对于“薄利多销”的行业而言,采取营业税的方式显然不具备优势。而“营改增”的出现以及执行就彻底调整了上诉而者的优劣势状况。同时“营改增”后,增值税虽然可以通过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但是由于不同行业的营业额和生产销售方式不同,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取过程中可获取的详情不同,具体是否可以达到减税效果还需通过具体行业进行分析。从企业规模来看,在试点过程中和“营改增”初期,数据研究表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减轻明显。但是对于物流行业,由于第一链条个体运输户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抵扣的时候需要出具相应的凭证,再加上物流行业的炼焦比较多,过程比较烦琐,进项抵扣的困难越来越大,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进行明确的划分。所以物流行业税负减轻现象并不明显,甚至在某种程度会有加重的情况发生。

(2)“营改增”对企业产品定价的影响。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营改增”的改革对于企业产品的定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销售部门开具发票金额有影响。如果“营改增”前后,相同的一个产品,定价相同,若执行营业税进行纳税,营业税率3%为例,销售金额以2000元为例。那么在执行营业税进行纳税时,企业需要交纳营业税60元,企业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940元;但是“营改增”后按照增值税征收,由于定价含税,所以净营业收入只有约1800元。这只是产品的一种情况,对于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品种比较多的企业,“营改增”对于产品定价影响复杂,产品的定价合理,企业可能会获得可观的利润,但如果价值定得过高或过低可能会造成企业的损失,不利于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即对于企业利润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单位财务部门和各个业务部门对于产品价格进行统一的测算和修改调整,对于发票开具金额有具体要求,在不影响销量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进行产品的定价,最终保证原有营业利润水平不随着新制度的执行而下降,这样的情况是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乐于见到的情形。

(3)“营改增”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企业进行商品购销是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将税负转嫁达到减税的目的,而营业税是全额征税,不存在通过发票税负转嫁情况。我国刑法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管理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有着明确的惩罚力度,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的合法性。所以原来征收营业税的单位增加了对于发票审核和管理的环节,若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地甄别和识别出伪冒的发票,就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无形损失,不利于企业凝聚力和文化的形成,这也是给企业带来更多财务风险的关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必定与一项经济业务相关,必定涉及购销双发的涉税活动,对双方影响重大。所以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上必须比营业税发票管理更为严格,一着不慎就会带来比原来严重的处罚力度。而“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不仅体现在发票的开立、传递以及审核过程的严格规范化,同时涉及企业在做销项税和进项税抵扣的避税计划。否则很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遭到巨大损失。距离而言,企业在营业税时期,每个月按照营业总额进行纳税,所以不会导致在税务上有明显亏损。但是在实施“营改增”以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在某月出现进项超出销项金额较高,所以需要多支出当月无法抵扣出的进项税。导致企业支付多余税收。

(4)“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营改增”之前,只需要在销售商品时,计算应交营业税,通过设置的会计科目比较简单,通过负债类科目“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和费用类科目“营业税金及附加”来计提应该营业税,这样的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是“营改增”后,对应商品需要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科目角度,首先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置三级科目,借方五个,贷方四个。此外,在“应交税费”下设置二级科目“增值税留底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和“未交增值税额”三个明细科目,会计核算的过程比较烦琐,很容易出现差错。由此可见,增值税缴纳过程存在进项税额抵减环节,分为进项税额不足以抵扣销项税额需要缴纳增值税和进项税额有剩余留待下期抵扣两种情况,如若涉及商品劳务出口,出口退税环节核算更要区分国内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出口应纳税额、出口应退税额,计算过程更为复杂,稍有不慎就有税务风险,企业很有可能会遭受一定的资产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5)“营改增”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资产负债表表示的是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计的平衡,“营改增”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左侧“固定资产”项目内,和右侧“应交税费”项目。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例大的大企业和建筑施工类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过程需要将原来计入成本的部分计入进项税额,资产总额下降,负债总额上升,而资产负债率是负债与资产的比值,资产的下降和负债的上升,直接导致资产负债率的比值提高,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间接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贷能力。但是长期来看,购入固定资产成本减小,有利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自由资产份额,提升企业整体效益,提高企业发展能力。

(6)“营改增”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利润表中表示的是利润等于收入与成本差额的关系,首先,成本项目中“累计折旧”受到固定资产原值的影响,折旧计提方法是不受“营改增”影响而改变选择的,“营改增”后固定资产原值减少,相应每期计入“累计折旧”项目的数额减少,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次,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营业收入”项目内含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营业收入”项目不含税,企业定价不改变的情况下,收入项目会减少,尤其对于增值税税率低于营业税税率的小微企业,经济效益会明显地提高。

3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1)提前规划布局。“营改增”改革对财务和会计的重要影响,最终都反映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首先,从产品材料购买到销售产生利润,成本、税负和收入都发生了变化,应该通过财务人员和税务专家一起梳理,针对生产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进行优化和改善。例如通过对销售产品的重新定价,根据定价的数额确定销售的数量,最终保证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利润;其次,“营改增”后涉及企业的进销项税的问题,二者不同的比例直接影响企业的纳税金额,因此需要针对进销项税额比例进行合理的分析,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不断提高增值税筹划水平。

(2)加强税务风险防控。“营改增”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明显加大,作为原纳营业税的单位,加强税务风险防范十分必要。首先,加强税务知识培训。单位财务人员熟悉营业税流程,但是对于规范和要求繁多的增值税业务程序了解较少,应该通过引进专业知识过硬人才或者对于现有财务人员进行税务知识的普及和深刻学习;其次,因为增添了进项税额的环节,企业在寻求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过程,考察其是否具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在能开与不能开各自的利弊中选择对于自身发展最有力的伙伴,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最后,“营改增”改革初期改革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不同,为平衡各行业发展情况,国家会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所以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所处行业的动态,对于可能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税务成本。

(3)优化企业投资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营改增”改革对于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来说影响最大,虽然短期来看,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抵扣,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成本减轻,所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政策,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制订一个长远的固定资产购入和现有固定资产更新改进的计划,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还要改进营运设备和运营环境,为固定资产的使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或扩大企业规模,使得企业的规模保持在最优的范围内,优化企业的投资结构,为企业发展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最终为企业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赢取社会效益。

(4)强化会计核算,完善内部控制。我国开始全面实行“营改增”政策,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营改增”的初级阶段,政策的不成熟、税制的不成熟,使得将营业税作为最主要纳税税种之一的纳税单位需要急切地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人员培训和核算方法的选择和更新,因此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有助于帮助会计人员找到“营改增”纳税政策与内部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为准则的完美连接方法。首先,会计核算应该培养员工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对于增值税缴纳和营业税与增值税缴纳流程及政策的可能风险点对员工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使其遇到这些风险有下意识反应。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力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工作成果的好坏和风险防控,因此为了保证财会制度的实施,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内部控制流程设置和内部控制方法,及时掌握“营改增”的实施详情,对于“营改增”过程中最可能出现差错的环节,重点监控,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的高效实施;另一方面加强学习“营改增”政策,发现潜在税务风险。也就是说在“营改增”改革初期,需要单位配备技术过硬的税收人员,对于更新的“营改增”文件进行分析,并且与一般纳税人员进行培训交流,拓展整个税务管理团队的思维,挖掘可能的潜在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初期。

參考文献:

[1]赵妍蕾.“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浅析[J].中国商论,2016(34):90-91.

[2]吴海燕.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71-72.

[3]王元生.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研究[J].管理观察,2015(14):151-152.

猜你喜欢

会计营改增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