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电网公司创新工作长效机制探索
2017-09-09高正平石贤芳张子阳
高正平+石贤芳+张子阳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国网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因此,电网企业更应深刻认识到建设创新工作长效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断进行创新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增强公司创新活力。
[关键词]创新通道;创新保障机制;创新云服务平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5.185
“十二五”以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公司”)在总部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坚持创新主体地位,主动变革,不断突破,在体制变革推进、科技成果攻关、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工作的全面开展,江苏公司号召“全面创新”“全员创新”,为深化“两个转变”、创建“两个一流”夯实基础。
1 江苏公司创新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1.1 员工对创新的认识理解存在分歧
为保证江苏公司创新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公司人员对创新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保持统一。但是,公司部分员工对创新工作的主体、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认为创新应该是科研部门、技术岗位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认为只有纳入立项投资的项目才能算是真正的创新;认为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有限,更多地是为个人带来提升。
1.2 公司对创新的资源投入配置不当
合理的资源投入结构是企业全面开展创新活动的保障。目前省级电网公司对创新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大,但收效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有:关键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高、精、尖创新人才存在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的情况;创新资金主要集中在创新研究单位,部分项目资金申请困难;创新人员或团队欠缺后勤保障,无法投入全部精力。
1.3 公司对创新的激励效果不够明显
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是创新工作成功展开的关键,而省级电网公司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创新氛围尚未激发,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较低,将创新视为负担;创新激励手段偏重于物质激励,无法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奖项、荣誉,或者更多的个人提升;缺乏科学的创新工作评价机制,以致创新人员并不能合理地共享成果转化的利益。
1.4 创新成果的效益产出未能达到预期
创新成果的转化是创新成果价值的体现,公司每年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成果转化活动,但效果有限,主要问题在于:部分创新成果质量不高,实用性较差,生产运用周期较长,转化相对困难;缺乏有效的成果推广机制,创新成果并没能在公司内部进行良好地推广以及在公司外进行产业化运用;尚未建立共享交流的创新平台,创新成果和创新方法不能很好地在部门之间进行交流推广。
2 江苏公司全面创新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思路
针对创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江苏公司创新性提出“6-3-1”全面创新工作机制:即以建设6条创新通道(管理创新课题、科技项目、群创项目、质量改进活动、专利技术、内部创业)为抓手,完善3项创新工作机制(投入、激励和转化)为保障,搭建1个创新云服务平台为技术支撑,从而实现“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工作目标。
3 江苏公司全面创新工作机制建设内容
3.1 建设六条创新通道
江苏公司的创新工作,是指在电网公司生产活动中,有效投入、配置各种内外部资源,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实施新的创意并产生价值的行为,具有原创性、价值性和示范性三个明显特征。为加深公司员工对创新的理解,指导公司员工的创新行为,江苏公司明确指出了创新的六条通道,其中包括:创新课题、科技项目、群创项目、质量改进活动(QC)、专利技术和内部创业。
3.2 完善三项创新保障机制
3.2.1 完善创新投入机制
创新投入是推动公司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按投入要素分为组织投入、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三类。在组织保障方面,针对不同的创新通道,设立独立分工的归口管理部门;在资金投入方面,将每年一定比例的利润纳入创新资金,强化六大创新通道的项目预算统筹和资源精准配置;在技术投入方面,依托云平台技术手段,促进技术资源在企业内部各单位、部门间的流动共享,同时通过协同创新、技术论坛以及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外部创新技术资源的获取。
3.2.2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1)塑造企业创新文化,激活创新氛围。一是充分运用好荣誉授予、专家队伍评选、职务晋升等激励手段,肯定员工创新的贡献;二是加大奖励力度,建立长效激励手段,激发全员创新热情;三是利用创新成果巡回展、创新成果文件电子库的形式,为员工创新提供指导和帮助。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丰富创新储备。一是设立创新人才储备库,依托科技攻关团队、重点工程和科技项目等,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创新人才;二是提供良好的创新工作环境和创新经费,使其可以适当性脱产研究,并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
(3)合理分配创新收益,共享创新成果。公司给予符合内部创业条件的创新项目团队“带编下海”的政策支持,项目成功后,创业团队与公司按投入比例共享收益分成。
(4)推进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公司通过设立一套覆盖项目立项、项目开展、问题处理、风险管控全流程的容错纠错机制,解决创新者的后顾之忧,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
3.2.3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1)健全科学评价机制,深化成果考核。江苏公司针对不同性质的创新项目,应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得推广价值高的项目优先予以推荐,产出效益高而风险低的项目获得更好的资源配置。
(2)协同共享创新资源,推广成果应用。江苏公司应以协同创新组织为突破口,以创新服务云平台为手段,通过跨层级、跨专业、跨企业的资源共享方式,实现项目、基地、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共享,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借力市场交易机制,推进成果转化。江苏公司可借助社会上成熟的成果转化专门服务机构的力量,显著降低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同时设立专门的技术转化部门,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
(4)发挥创新孵化势能,助攻成果转化。对于内部创业课题,应建立完整配套的管控机制,实现入孵、出孵和转化的流程畅通,机制高效,选择灵活,保证项目的成果转化效率。
3.3 搭建一个创新云服务平台
省级电网公司的创新云服务平台是指借鉴“互联网+”理念,面向企业内创新的重大需求,通过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内优势创新资源,提供创新服务的一种技术手段,包含创新资源、组织管理机构、运行服务机制以及技术支撑队伍四部分要素,包括创新资源共享、项目在线管理、项目协调运作以及成果转化跟踪四个主要功能,服务于创新工作的共享、管控、协作及转化跟踪。
4 結 论
“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足见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江苏公司作为重要的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深入贯彻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同时积极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率先建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苏敬勤,林海芬.管理创新研究视角评述及展望[J].管理学报,2010(9).
[2]李鸿佐.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指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