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发展

2017-09-09毛卫平

人民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治理

毛卫平

【摘要】对包括传统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學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似乎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因此,要破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努力发掘和传播中国传统哲学,并通过改造和创新,使其更好地为今天的治国理政服务。

【关键词】中国哲学 国家治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B262 【文献标识码】A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支撑了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汲取了时代精华的当代中国哲学,必将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完成国家治理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

和谐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和厘清这一理念的历程就是探索治国理政规律的过程。人类社会从革命与战争时代转向和平与发展时代,可持续发展成为重大时代课题,和谐也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既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又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努力寻找出路的人们发现,破解人类发展困境的钥匙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说,“我认为,传统中国文化是由于对和谐的深层领悟方能历久不衰,延绵数千年”,它在今天必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自然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中国传统哲学大放异彩的历史机遇。然而,过去传统哲学中所讲的和谐主要强调了对外界的顺应,而忽视了对外界的改造和斗争。这个缺欠,不仅使它在革命年代失去了指导作用,而且至今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人的头脑中,影响了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更不必说,其中的许多具体内容,只是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因此,我们今天一方面要努力发掘和传播中国传统哲学,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改造和创新,才能使其更好地为今天的治国理政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守与创新

对包括传统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似乎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

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列宁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曾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观特点,“要比一般流行的进化观念全面得多、丰富得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观既全面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突出质变,适应了当时革命的需要。我们在承认全面性的前提下讲革命性,就要承认理论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这也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打开了大门。相反,离开全面性,把革命性绝对化,只能在理论上窄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观,使之产生另一种片面性;而实践中,在社会发展阶段发生变化、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使自己陷入被动,失去生命力和话语权,同时也关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发展的大门。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进一步表达了与列宁相似的思想。在《矛盾论》第一节《两种宇宙观》中,他说:“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第一种形而上学的见解“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即量变,而不包含质变;第二种是辩证法的见解“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关于“对立的统一”,即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相对稳定的量变状态;二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即事物显著变化的质变状态。也就是说,尽管矛盾的同一性包含了相互依存的量变和相互转化的质变两种状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相互转化。”与此相关联,“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与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这是当时理论的侧重点和对共产党任务的规定。195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谈话中说:“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为此,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为后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清晰的启示。

当代中国哲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相关哲学理论的探讨。首先,他特别重视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他说:“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发挥传统中国文化的作用、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他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尤其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他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而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整体,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制度来谋划。显然,在这里习近平同志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相统一的角度来把握和谐,以及和谐社会的。

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同时强调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身体力行,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融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成果,并提出了一系列和谐哲学的理念。这不仅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正确的指引,而且为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和认同。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参考文献】

①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⑤[美]彼得·圣吉等著,李晨晔、张成林译:《必要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

责编/肖晗题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治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当代新道家的三大思潮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定义
苏格拉底之死对中西哲学差异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