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企与地方国企合作模式

2017-09-09曾亮

中国市场 2017年25期
关键词:双赢优势战略

曾亮

[摘要]随着国家提出“国有资本经营”的概念,央企纷纷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合作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文章中笔者首先介绍了央企与地方国企合作的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进而阐述了央企与地方国企合作中扩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模式和实现双赢的战略合作模式,分析了各自的利弊。最后就双赢合作模式的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央企;地方国企;合作模式;央地合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5.022

1 央企与地方国企合作的背景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一批中小型企业相继倒闭,在中的外资企业也纷纷撤出中国市场,为应对这一危机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和10万亿元信贷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并相继提出“国有资本经营”的概念。[1]央企在金融危机中显示出的强大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拯救地方企业的责任担当,加之“国有资本经营”概念的推行,地方政府及地方国企对央企的热情愈加高涨,地方政府纷纷转向“傍大款”(央企)的浪潮当中,希望通过央企在地方的大投资和大项目来重新盘活地方的经济,带动地方的GDP增长,“央地合作”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央地合作”模式各大央企凭借其在资金、资源、政策和垄断上得天独厚的优势,纷纷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央地合作”是历史的选择。我国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央地合作”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国资委对于央企提出了扩大规模、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的国有资本经营战略要求,各地方政府将这一战略的提出看作引进央企并加强调整地方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央地合作”的程度进一步深化,进入全方位的战略合作阶段。[2]各地的地方政府带头打出了“借力央企促发展,转变方式调结构”的口号,央企在地方的投资也出现新的爆发式猛增,投资的区域也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张至中西部各个省份。在央地合作的过程中,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相助壮大,同时也存在着竞争和博弈的关系。央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市场竞争力、先进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上都有着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地方国企也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上有着自身的区域优势所在。央企与地方企业的合作,能够帮助央企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影响,提高产值,并进一步增强央企的竞争力,也能够帮助地方企业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加就业,引进资本和技术来促进地方国企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共赢的过程。

2 央企与地方国企合作的模式及利弊

2.1 扩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模式

早期的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合作强调和注重的是规模上的并购和重组,以及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以江苏省国企与央企的合作而言,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主要是以扩大投资为合作的重要趋向。从短期发展来看,这样的合作模式能够满足央企快速扩张规模的需求,也能够很快地化解地方政府及国企投资增速下降的困境,使地方的GDP在短期内迅速地提升。

但长远来看,由于地方国企在与央企的合作过程中过于放低自身的姿态和低估自身作为地方国企的价值,只是一味地想要通过央企来输血保命,从而摆脱人才大量流失,企业生产设备老化难以紧跟需求,缺乏先进技术导致的技术瓶颈,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带来的拖欠员工工资等一系列企业困境,难免出现盲目的现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央企受制于中央相关的行政化规定,与地方国企合作过程中在合作项目、领域和企业的选择上自主性较差,部分时候难以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来选择合作的模式,为合作的效果实现埋下了危机。此外,地方政府对于央地合作的热情也存在部分随大溜、“占茅坑”等急功近利的隐患。因此,这种以拉动地方GDP和加速央企扩张的投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政府为主导,忽略市场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的扩张投资模式也会推进“国进民退”,加剧产能过剩的危机和隐患,是与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初衷有所违背的。

2.2 实现双赢的战略合作模式

近年来,“央地合作”的发展逐渐由“蜜月期”进入“磨合期”,前期央企在各地投入的资本出现了难以落实的情况,过去的“央地合作”中经常出现“放空炮”的合作情况,央企答应投资,地方积极配合拨地,但是等到地一圈却不实际投资,过两年地价涨了就转手将地卖掉,使很多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吃了“哑巴亏”。[3]因此,近年来央企投资地方的热情有所下降,地方政府及国企也是纷纷进京“求落实”,加之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央地合作”的诸多项目出现了扑朔迷离的现象,急需新的合作模式的诞生来改变困局。

仍以江苏在“央地合作”中的发展为例,进入“十三五”以来,江苏国企在与央企合作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地调整合作对接的重点,更加注重实现双赢。积极地吸引央企进入江苏开展“央地合作”,在此过程中更加强调引入新项目、大项目来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发展,由原来的“扩大投资”转变为新型的“增效升级”,从而通过“借梯登高”的发展合作思路,开创央地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思路。[4]

新的模式和思路注重在与央企的合作中加强在新材料、新技术、高智能、高精端、高发展前景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央地合作”中的博弈各方也逐渐在转变战略意图和思路,积极地尝试将各方的意图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传统合作中由于分散决策导致的相关局限和失误,从而构建一个双赢的战略格局,尽量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这样的合作模式将传统的单一扩大投资的模式更加科学,更加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也具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

2.3 双赢合作模式的重点

就央企而言,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所在和主营的业务领域,制定并构建一个总体的战略框架,该框架要突出主营业务、强化链条对接,同时也要分工明细且科学合理,还要注重空间协调发展。[5]在扩张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地方国企的比较优势和潜力的挖掘,引导地方国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地方国企创新合作的积极性,将合作的重点、投资的关键放在核心环节和瓶颈环节上,从而利用自身优势并整合地方国企的优势,实现扩大央企竞争力和帮助地方国企实现产业升级的目的。同时在与地方政府对接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明确区域发展的核心思路是什么,产业规划的重点在哪里,多去行政化,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积极寻求最适合、最佳的合作结合点,从而将地方的区域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合作优势。在于地方国企合作的过程中,也應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在技术、人才、产业配套上的深入合作。

就地方国企而言,应由传统的向央企要资金转变为要技术、要人才,通过这些高端要素的丰富和提升,来提高自身的内生增长力量,从而实现在与央企合作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自我优势,不断吸收强化学习,加强自身的实力和价值,不过度依赖和崇拜央企,才能使地方国企拥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就地方政府而言,在央企与地方国企合作的过程中,除了吸引资金和顺应中央政策外,更应注重将地方在资源、人力、产业和区位上的优势发挥出来,着重引入一些高附加值、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新型项目,从而依托央企来带动本地产业链的发展,来盘活地方国企的发展,需求长远的发展动力和创新力。

3 结 论

随着国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之近年来央企与地方国企在合作模式上的积极探索和经验成果,未来的“央地合作”将会进一步地深入,合作的领域也会更广、更丰富。新的发展形势和趋势对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合作模式中勇敢突破出来,进一步强化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才能使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合作真正地为后世留下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剩勇,牛为利.央地合作模式和央企高速扩张的风险与应对[J].学术界,2013(10).

[2]贺海飞,张永成.央地合作背景下央企的战略选择[J].施工企业管理,2012(5).

[3]姚冬琴,刘杨.央地合作:从“蜜月期”进入“磨合期”[J].中国经济周刊,2013(38).

[4]饶恒.这一年,央地合作走向融合发展[J].国资报告,2017(2).

[5]赵西三.地方对接央企:从分散决策到战略协同[J].现代国企研究,201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赢优势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矮的优势
战略
战略
画与话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老少同住 双赢选择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谋划双赢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