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古村保护策略研究

2017-09-09刘亦涵万家鸿周博

科技资讯 2017年22期
关键词:策略

刘亦涵+万家鸿++周博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225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远离乡土气息的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有增无减,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古村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灵魂,在饱含历史文化记忆价值的村镇中,应做到历史传承、有机更新。本文从历史记忆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的历史保护规划,论述现代保护性的规划设计如何做到让古街巷留住历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 古村保护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225-02

记忆,是历史的存储,它是一种主观性的物质,然而历史本身,具有客观性。作为文化资源大国的中国,拥有众多古城与古镇,但在大工业生产方式下的旧城镇化浪潮使城市建设呈现出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功能分区不明、破坏自然环境等特点。于是在2013年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习主席指出:“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更加凸显了留住历史记忆的重要性,人類的设计是为了更高的生活品质,在这场新旧更替的运动中,如何平衡古今,如何把历史作为设计资源,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历史记忆与古村保护的关系

中国历史悠久,后人从保留的历史信息中认识过去,同时也引起对未来的反思。1997年,国家建立了保护专项资金,并且将历史文化地域的保护和历史建筑研究提上日程。古村保护必须注重历史文化,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传承下来,不断累积,并为后代人的规划提供依据和前提,从而延续地域文化。

2 古村发展现状

古村,不仅孕育了农耕文化,而且在村落选址和建筑艺术上有着风水学道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有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过分利用,严重损害了文化遗产和空间,或者地区保护意识不足,使得民俗文化遭到入侵,文化资源进行不可逆的变化。

古村落现分为3种:一是城镇化造成空巢化,更严重的为“空心村”。房屋岌岌可危,住房条件不好。这是大部分村落的发展现状;二是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子,在政府的帮扶下,逐渐兴起旅游业,满足了附近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更有规划得当、地理、历史等条件优越的村庄已经远近闻名;三是新农村,即村村通马路、水泥房屋大量建造。纵观乡村所建新房,皆散落布置,形态单一,完全失去了先人建村所追求的施法自然布局灵活的特点。免不了走上“千城一面”的老路。

3 古村保护原则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提出的整体性、生命性及活态保护原则和国际上普遍践行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人本性、独特性、原真性原则,结合古村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原则。

3.1 文化再构,生态规划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例如村里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古井等;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例如传统戏曲、节日舞蹈等。如果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把握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也无法创造出有价值的旅游景区。

3.2 历史原真,整体协调

原真性是国际上评估文化遗产的一项因素。有些地区为适应旅游业的需要,盲目模仿古建筑,建所谓的古街,例如江苏沛县的汉街,不仅在建筑形制上附庸风雅,还犯下常识性错误。

3.3 完善机制,公众参与

在认识上,要转保护为积极行为,不能把保护仅仅视为开发旅游和促进消费的需要;在机制上,应设立一系列与《文物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据笔者参与古村老年人生存现状调研所获数据显示:旅游开发对居民最大的影响是可以增加收入。当游客行走在小巷中,路过村民门口,他们摆出本村特色的美食或特殊的手工技艺,可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购买。第二影响是干扰日常生活。尤其是一些古村入驻时尚商业,音响等影响周边村民日常习惯。笔者去宏村调研期间,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房屋至今还有人居住,但是欲进入参观时,主人并不欢迎。这两种影响体现了公众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前者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起到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作用,增强了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后者因循守旧,但也无可厚非。因此,在古村保护规划中,应始终贯穿公众参与的原则。

4 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保护规划

4.1 保护现状及问题

流坑村现存的问题主要有:(1)新增建筑破坏整体风貌。村民在新屋建设上采用钢筋混凝土以及新式楼房样式,完全脱离本地古村的建筑形态。部分村民私自拆除毁坏的古建筑或在古建筑群旁边空地上建现代建筑;(2)生活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古村内大部分古建筑电力线路架设杂乱,部分古建筑内部漏雨;(3)古村落空巢化现象明显。由于流坑村落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年轻劳动力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都外出打工,致使村落常住人口少,降低了古村的发展动力。

4.2 历史文化价值特点

流坑历史文化名村是一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董姓为主的乡土聚落。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

乐安县位于赣中南丘陵的北段,流坑村处于盆地中央,山环水绕,乌江从东南方招携、金竹一带穿来,清澈见底,至村边绕西而行。十里香樟,延绵乌江岸,佳木秀而繁阴。

(2)七横一纵的巷道格局。

流坑村的总体布局,为明万历年间南京刑部郎中董燧所规划、设计。东部村庄布局总体呈现“七横一竖”的格局。村落整体布局既体现了血缘村落的宗法组织关系,又反映出当时城邑建设中巷道布局的规划思想,显示出古代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3)特色显著的古建筑群。

流坑村现存500余栋各类建筑中,有明清传统建筑及遗址 260 处, 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堪称“江西明清建筑的标准器”。古韵典雅的民居建筑,庄严宏伟的宗祠建筑,功能丰富的文化建筑等共同构建各具特色的古建筑群体。

(4)种类丰富的文化遗存。

流坑村是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科举昌盛、官宦如云。村中保存了明清传统建筑及遗址数百处。流坑非物质文化极为丰富,除去古建筑还有很多其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活动、传统工艺等均是流坑村非物质文化的体现。

5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的保护规划策略

5.1 重点与一般保护相结合

在规划区内重点保护明清建筑群。保护以青、灰和木色为特点的古村色彩基调,以及以传统民居、宗祠构成的七横一纵、状若棋盘的古村空间形态格局,对进村入口地区进行重点风貌整治,对流坑村通往南岸和上门的公路段采取一般性保护和自然环境结合的保护方式。

5.2 节点、轴线、片区相关联

规划采取构筑系统,点、线、面结合,形成整体形象,展示特色风貌,充分反映和展示流坑村的历史文化风采,保护和延续古村历史格局与风貌特色。节点如龙湖、翰林楼、古井等。轴线是游客体验和游览古村的主要线路,规划重点保护五个历史文化古巷道。区域内将具有相似特征建筑、环境的历史地段,根据需要,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不同的保护和控制措施。以龙湖串点,以巷弄串线,保护古村水系,通过龙湖和古村巷道把古村大部分文保单位串联起来。

5.3 构筑整体性的保护体系

村落框架是一个反映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体。保护和强化古村落框架的原真性,能更好地维持村落的历史文化景观整体风貌和突显出有着深厚内涵的传统地方特色文化。流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主要通过传统民俗文化线、古村生态景观线和古建筑景观风貌线的准确定位和规划来构筑一个强有力的保护体系,展示古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综上,对于我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记忆尤为珍贵,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建筑,反映着一个时期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大搞经济强国的同时,应该重视古建保护,尤其做到协调旅游开发和古建保护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中留住历史,并辅以完善的规划体系,将带动古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兰.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