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研究
2017-09-09肖丹
肖丹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218
摘 要: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经济政治体制的转轨和社会改革的过程中,在医疗服务行业医疗伦理问题重重的局面下,将高职院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与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卫生部精神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增强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 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 项目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218-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将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努力构建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对其长效培养模式研究提供参考借鉴,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实践基地创建紧密结合的新模式,将有助于深化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理论架构,通过创建高职医学院校紧密型社会实践基地,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以此提高高职院校医学生学生的服务社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建设内容
学院以国内各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成功经验为参考,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并且开展了紧密型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结合项目组成员长期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从事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的典型经验,综合国内外有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增强高职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此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机制建设
建立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和进行经费投入相关机制建设,并逐步加以完善。将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由我院纪委书记牵头负责,科研处处长指导协调,思政课部主任及各系部党总支书记组织策划,德育教研室主任带领思政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行,心理教研室主任进行心育课渗透,团总支书记负责我院活动推广,德育基地负责人负责社会活动推广,专职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的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管理细则、教师工作职责等相关管理制度;每学期投入一定的经费,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基地育人模式。
1.2 队伍建设
培训一批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立以思政教师为骨干,院团委、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心理教师、辅导员等为补充的建设队伍,同时培训以系部学生会、团总支干部、班级团支书为主,其他学生自愿加入的志愿者队伍。通过案例讨论会、专业培训、学术讲座、科学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建设队伍的业务素质。
1.3 日常运行
全面做好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相关管理、活动内容、活动效果等日常运行工作。按时做好每学期的活动工作计划与总结;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如教育与文化活动、德育大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不断创新实践活动和团体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1.4 特色工作
(1)该院是高职医学院校,医学生可以把所学专业运用到社会服务的活动中来,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基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以此来提高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创新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实践平台载体和方法手段,把医德和医术的提高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
(2)该系部管理的学生均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院提供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出国深造或就业。同时,该系部下设心理教研室,项目参与者心理教研室主任李赢、辅导员黄秋平均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结合该系部性质及学科特点,紧密型社会实践基地除开展常规的社会实践活动外,将重点开展与学生出国项目有关的生涯及发展辅导活动。此外,将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2 主要作用
通过加强紧密型的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一系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力求找到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新模式。
(1)借助紧密型社会实践基地的社会资源,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运用紧密型社会实践基地的区域辐射力,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服务社会新途径。
(3)构建与紧密型社会实践基地联动的网络工作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結合,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
3 项目实施方案
3.1 建章立制,构建合作育人体系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构建立体化开放式的合作育人体系。建立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和进行经费投入相关机制建设,并逐步加以完善。将紧密型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学院“十三五”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发展规划,作为该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凸显紧密合作特色,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德育实效性。
3.2 推广实施,补充建设、完善提升
(1)完善课程建设。包括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空间课程建设,构建与实践基地联动的网络工作平台;利用大学城空间开展网络课程,积极构建与社会实践基地联动的网络平台,将社会实践基地的相关活动和学院的专业讲座共享。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更多社会实践基地的活动信息,让学生自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2)加强课堂渗透。在思政课、心育课、专业课、班会课上渗透实践活动训练。
(3)开展专项活动。组织学生到长沙市博物馆参加德育大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不断创新实践活动和团体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成立志愿者社团,对志愿者进行专题训练,培养紧密型实践基地义务讲解员;二是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包括如教育与文化活动、德育大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三是对训练情况及经验成果进行宣传报道。
参考文献
[1] 郑木明,周增桓,林新宏,等.医学人文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16.
[2] 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4.
[3] 陈思莲.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索[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2(1):82-86.
[4] 戴金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理性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24-127.endprint